武和平
摘 要:隨著“互聯網+”逐漸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檔案行業也無法避免,檔案工作與各項業務銜接緊密,新載體的出現,檔案服務的內容、服務手段等也需要不斷更新,這就給檔案工作帶來了更多挑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闡述了檔案辦事政策和業務流程的改變,鉆研了檔案辦事模式的改變。
關鍵詞:“互聯網+”;檔案;服務模式;轉型
到2020年3月,中國網民已達9.0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7.7%,手機上網比例達到98%3%,互聯網的服務從最開始較為單純的計算、娛樂及消費功能走向政務公布、醫療就業等民生相關的領域,也在不斷的進化中呈現出人文化,精細化,智能化的特點。檔案服務以重要板塊的身份在政府政務中服務,與老百姓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與社會發展的前途互相纏繞。檔案服務也應該要抓住這個機會來發展進步自身,工作人員更要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下提升自身能力,塑造檔案服務新模式。
一、互聯網+的概念
互聯網+是當今社會知識架構整合的產物,是創新下的新知識社會,是互聯網發展的里程碑。互聯網形態的演化鞭策經濟社會發展進化出新形態。互聯網思維的不斷前進的一個里程碑就是互聯網+,也是互聯網實踐的新舉措。經濟形態的不斷變化,將大幅度的帶動社會中經濟實體的精純活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出一個廣闊穩定創新的網絡平臺。
通俗地說,“互聯網+”是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相互纏繞,兩者不斷結合并從中迸發出新力量。但這當然不能只是兩者靜止的相加,這應該是充分的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包括互聯網平臺,不斷融合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過程,是創造互聯網成長新生態的強有力的過程。它代表著一種新的信息資源配置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整合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入政治民生和經濟社會領域,提高全人類全社會的創新能力和生產力,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施工具,形成更廣泛的經濟發展新形式。
一是跨界融合。+即跨境、改革開放和一體化。只要我們敢于跨越知識邊界,跨越問題框架,創新的基礎就會會更加堅實;當我們能夠實現整合與協作,才能實現智能化,從從管理到服務的道路才能更加垂直。整合本身也指兩個獨立個體身份的整合或者客戶消費轉化為投資,合作伙伴參與創新等。
二是創新驅動。長期以來,中國粗放型的資源驅動型增長模式難以一直持續,不符合可持續的發展觀,所以我們必須轉變為創新驅動型發展的正確道路。這正是互聯網的特點。我們可以用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尋求變革和自我革命,也可以發揮更大的創新作用。
三是重塑結構。原有的社會結構被信息革命、全球化和互聯網打破了,經濟結構、地理結構和文化結構也在不斷被重組。社會生活中的權力重量、議事規則和話語權不斷變化。互聯網+社會治理和虛擬社會治理將是非常不同的。
四是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輝是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的最根本動力。互聯網的力量還根植于于對人道的最大尊敬、對人類經驗的畏敬,深深植根于人類創造力的重要性。
五是開放生態。我們的互聯網+是我們應該丟掉過去的束縛的推動力,是去聯系創新的重要方向,是開放的新生態,把孤立的創新聯系起來,讓研發帶動人性,讓企業開始努力。
二、現存的傳統檔案服務模式及面臨的困境
當今傳統的檔案管理方式多利用現場人工,如調取檔案或者查閱檔案需要先排隊取號等候,工作人員去檔案庫房查找并將其取出后,才能夠開始發揮檔案作用。如果遇到需要年代久遠的檔案來盡心查詢調研工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尋找原始檔案資料,既耗費時間和人工成本,還非常容易導致服務體驗差,不具有人文關懷。
在文件傳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目前,大部分檔案調劑工作都是在發放檔案調劑介紹信(檔案調劑信)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檔案管理系統在各區之間沒有連接和共享,無論是需要在各區之間轉移還是異地轉移,在轉移檔案之前,都要出具手動的現場檔案調整介紹信。不但老百姓感到不方便,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也增加了。
三、突破傳統壁壘,探究檔案服務模式新出路
“互聯網+”是指經由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相結合的一個過程,也是目標。最初檔案服務從保管到使用都非常封閉,人們對檔案的需求與調動也相對被動,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信息爆炸使每個公民對就業、醫療、養老等檔案信息的調取與使用變的愈加頻繁。檔案與生活互相纏繞密不可分,所以各種檔案服務的需求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為民生服務,為政務服務水平更高而努力。
1.互聯網+檔案將把檔案服務模式轉變為自助服務。借助開放服務網站、微信公眾號等開放檔案,網絡可以預約查閱檔案,現場分解工作,提前開展網上業務,如出具證明文件等。它允許我通過自助機進行現場操作,所以我不需要排隊等候號碼。通過預約系統對接收量進行預測,在后期對文件訪問次數進行統計更加方便和高效。
2.互聯網+檔案將把檔案服務模式轉變為遠程服務。檔案館擺放的并不僅僅只是一張張沾滿油墨的文件,他更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的生平,過去現在和未來。每個檔案館都有一張實名制的“身份證”,并進行宣傳“在線咨詢、網上申請、快遞送達”的辦理模式,探索移動服務模式,通過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推動移動咨詢、移動辦理、智慧推送、精準服務,爭取能將紙質檔案變成一份份“實時”電子檔案,實現互聯網在線“無形管理”,沖破傳統紙質檔案的操縱咨詢和借閱模式,實現各部門之間的調和聯動和數據共享,在智能辦公平臺上實時訪問和調用檔案,建立起多個利用場景實現流程優化的模板。
3.互聯網+檔案將檔案服務模式轉變為聯盟。對公眾來說,檔案館總是保持神秘感。有些人一生中從未見過他們的檔案。有些人在需要使用他們自己的檔案之前不會考慮尋找它們。事實上,檔案是分類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一開始,檔案部門與其他部門相比是一個相對封閉的部門,這是與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共享建設模式嚴重不一致的一個共同點。因此,檔案服務需要順應歷史發展趨勢,能夠向人們開放網絡共享的數據。跨地區、跨領域的檔案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檔案聯盟體系,推出開放目錄、檔案存儲傳輸等創新服務模式。
四、沖破傳統桎梏,摸索檔案服務模式新方法
1.在進行檔案管理時充分了解大眾需求,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互動。檔案部分要經由過程大眾路線為大眾供給辦事,使大眾踴躍參與,充實反饋,發明營業停滯和堅苦,實時更新背景軟件和數據,按照大眾反映的會合題目,踴躍調劑優化細節,有效的利用鏈接來接通各類線上線下辦事渠道,構建良性題目驅動互動模式。此外,定期的網絡調查可以幫助微信公眾號進行問答,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共同尋找思路和方法,確保人民群眾對檔案工作滿意。
2.建立大數據智庫和共享平臺。互聯網+檔案將創造全新的大數據平臺。這就要求檔案服務必須建立平臺思維和用戶思維。結合檔案管理者和用戶的經驗,將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事后為對方服務,為每個用戶建立個性化的檔案服務模式。了解“綠色用戶體驗”。
3.優化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質量。檔案管理實際上是一項艱難的使命任務。檔案管理并不是簡單的整理結束檔案后整齊的擺放到柜子里就完成了的。優化概念是意識上的優化,與硬性要求更難把握。檔案工作枯燥、簡單。事實上,要促進檔案事業的發展,必須有嚴格的管理意識和智慧的思維方式。我們不僅要按照“互聯網+”的方式建立專業的檔案隊伍,還要不斷優化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質量。這也是檔案現代化管理模式的重要實現保證之一,對研究摸索檔案服務新思路起到積極作用。
五、結語
互聯網是21世紀的主題。互聯網行業與傳統行業的結合是一個不能夠逃避的大趨勢,檔案管理一定要勇于跟上時代大潮流,探索“互聯網+檔案”的嶄新模式,革故鼎新,煥發新活力。讓檔案管理以新的姿態為為人民大眾更好的服務,努力迸發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