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不僅深化著學生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同時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尤其是語文詩詞的教學,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在知識的沉淀中不僅愈發芬芳,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學生的精神情操,基于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語文詩詞的學習中得到語文情懷的提升,在詩人思想情感的探究中進行自身專業素養的優化,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條件,通過詩詞教學模式的轉化,提高學生對詩詞學習與理解的興趣,在語文詩詞學習的提升中,滋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審美情趣、社會價值觀。
【關鍵詞】詩詞;高中生;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6-0104-01
【本文著錄格式】王雅琴.基于詩詞培養高中生人文素養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20,19(16):104,106.
在素質教育的逐步推廣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成為了教師教學的重要任務所在,通過古詩文教學內容的深化使得學生得到人文素養培養的憑借依據,在優美語言和詩詞節奏的賞析中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讓學生發現人生價值的所在,在知識、技能、情感等三大目標的實現中引導學生尋找失落的精神家園,從而使得高中語文詩詞教學得到實效性的發展,讓古詩詞的教學引領學生回歸教育本真,讓學生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最終達到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一、詩詞教學對培養高中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情感
對于高中生的語文教學而言,面對高考的壓力,學生的思想、情感等波動也會愈加強烈,倘若我們沒有正確引導,很容易誘發學生的厭學心態。而語文教學中詩詞教學的落實就不同,它不僅有著人文性的教育本質,同時也是學生情感渲染的有效途徑,通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熏陶、對古人博大精深哲學思想的感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飽覽、對燦爛文明的傳承等,使得學生在了解古人精神的同時進行自身情感的優化,從而為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讓學生在探究詩詞這一文學成就的同時進行情感感悟,在了解古詩背景資料的同時健全人格發展。
(二)有利于優化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素質教學理念的落實中,要求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豐富的語文文化知識,還要讓學生得到語文能力的提升,詩詞教學作為高中生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要途徑,不僅深化著學生的語文精神,同時也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在這一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詩詞背景、含義、中心思想、所表達的哲理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在字詞品味、徜徉、棲息的過程中實現學生人文素養的優化,讓學生在詩詞的學習中領悟到古詩的魅力,感悟到古詩的韻律美、字詞美、和諧美,在尊重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實現其育人的價值所在,讓學生享受語文古詩的學習,讓學生樂于主動學習古詩、讓學生善于欣賞古詩,在不同篇目的學習中進行學生語言與意境的統一,開啟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提升之旅。
(三)有利于深化學生的語文素養
古詩的發展可謂是歷史悠久,在唐詩宋詞元曲的探究中,我們不僅可以深切感悟到其語言特色的變化,同時也可以展開語感的優化,在吸收祖國語言精華的同時使學生得到文化底蘊的積淀,更重要的是在高中教育時期,在學生即將步入社會發展的階段,在語文詩詞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進行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還要利用古詩文中所蘊含的情感、價值觀、人生態度等進行學生成長發展的塑造,讓學生在古詩詞的學習中得到語文素養的提升,繼而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學生將來可以更好地服務社會、適應社會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科學化詩詞解析的學習中形成知識、能力、品質等共同的發展。
二、詩詞培養高中生人文素養的策略探究
(一)多元吟誦,感悟詩詞語言特色,優化學生人文素養
在高中詩詞的教學中,“誦讀”可以說是基礎所在,也是學生感悟古詩節奏美的有效途徑,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中一般是教師示范學生跟讀的一種學習模式,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落實,在沒有交流、單一枯燥的學習過程中極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態度,為此,當我們在進行這一教學時,為有效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讓學生對詩詞的語言特色有一個深入的感悟,我們可以通過多元化吟誦活動進行課堂學習氛圍的創設,讓學生在這一靈動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古詩學習的樂趣所在。例如在進行《琵琶行》這一詩詞教學時,為有效提高學生對詩詞的學習興趣,優化學生的人文素養,在吟誦時我們可以為學生開展“定位合作吟誦”的活動,我們可以將這一古詩詞進行情感劃分,在這一科學劃分的基礎上為學生制定角色定位合作,如第一,聞琴者;第二,聆聽者;第三,彈奏者;第四,訴說者,在這一吟誦的學習中使得學生體會詩歌描寫手法的藝術特色。或者,我們也可以為學生開展“情感朗讀擂臺賽”,讓學生就歡樂篇“輕攏慢捻抹復挑”沉思篇“幽咽泉流水下灘”悲憤篇“銀瓶乍破水漿迸”這三部分展開詩詞的情感誦讀比賽,在多元吟誦活動的開展中深化學生的詩詞語言,讓學生對此詩詞的語言特色展開探究分析,在學生誦讀興趣的激發下為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字詞探究,解讀詩詞語言深意,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而言,要想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其字詞的探究便是重要的基礎所在,在古詩字詞背后的解析中,我們不僅可以領悟作者情感的變化,同時也可以掌握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方向,在解讀詩詞語言深意的同時使得學生得到人生價值觀的塑造,實現健康思想道德情感的優化。例如在進行《虞美人》這一詩詞教學時,我們可以通過對其字詞的探究分析,為學生展開情感的深化,如“春花秋月何時了”在這一句中對于“了”這個詞,本意上是指了結、完結,但是當我們進行詩詞內容的整體感知時,便會發現一個“了”字深入形象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色彩,本是春花秋月的美好景象,作者卻用了一個“了”字進行完結,不僅表達了其人生的絕望之感,同時也活化了作者的內心活動;又如“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一句中的“月”,詩詞兩次提到了“月”,在這一深入的映射中,不僅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懷念,同時也與作者錦衣玉食的生活與囚徒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此可見,字詞的分析對學生思想、情感、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要性所在,為此,我們一定要深入字詞的探究,在解讀詩詞語言深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證。
(三)情感分析,領悟詩詞語言思想,深化學生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的培養不僅具有多元性,同時也更加具有情感性,這也就說明當我們在進行詩詞作品的教學時,要注意其深層次的人文底蘊,在民主、開放、平等的教學氛圍中,為學生開展詩詞情感教學探究,使得學生在詩詞情感分析的過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塑造,進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例如在進行《聲聲慢》這一詩詞教學時,古詩整體的基調是圍繞一個“愁”字展開的速寫,那么在進行這一教學時,我們可以通過對李清照的人生際遇進行情感分析,通過對作者人生歷程的了解分析,通過知人論世從而使得學生感悟作者堅韌孤高的靈魂,在了解詩歌作詞的背景情感中帶領學生走進詩中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感悟詞作愁的深刻意蘊,在“淡酒、晚風、孤雁、黃花、梧桐、細雨”等意象所構成的意境中走進作者苦悶復雜的心靈,通過情感的分析以及詩詞語言思想的勾勒,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在詩詞情感的解讀中進行綜合素質的提升,從而發揮詩詞教學的育人價值。
三、結語
在詩詞教學中培養高中生的人文素養,我們不僅要做到教材內容的深化,還要遵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性,在活動中進行思想的渲染、在情感分析中優化學生個性品質,從而使得學生在古詩詞的學習中進行人文精神的塑造,在古詩詞的探究中完善人格,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實現教師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高欣.古詩詞教學與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文學教育,2015(4).
[2]杜曉虹.淺談詩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7.
[3]倪桂賢.古詩詞教學對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性[J].考試周刊,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