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晶琳
【內容摘要】語文這門學科是整個初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語文教學質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寫作的質量,且作文占據了語文試卷中很大比例的分數,可以有效的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必須盡可能的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及寫作水平。基于此,本文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從教材閱讀資源、新媒體資源、課外閱讀三個方面入手,簡要探討如何促進初中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 寫作教學? 方法探究
引言
寫作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人的語言表達水平,還能體現一個人的思想境界,但傳統的語文寫作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教學方式十分枯燥無聊,學生會對寫作產生厭煩心理,從而不愿意提升自身的寫作技巧。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盡可能的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還要使學生愛上寫作,主動進行寫作的練習。
一、利用教材閱讀資源,讓學生進行續寫或仿寫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突進,教師的大部分教學任務也是根據教材制定的,這就意味著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的具體內容,從教材中找出合適的寫作素材,讓學生進行練習,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范文,讓學生進行續寫、仿寫,就可以有效的使學生感受到文章作者的寫作技巧,自覺主動的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
例如,學生在學習完成《春》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針對文章的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仿寫,就可以有效的學習到朱自清的修辭手法及表達技巧。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春》這篇文章中第三段對“小草”內容的描寫進行仿寫,以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出小草的靈動和活潑,特別是要讓學生注意“鉆”這一動作的描寫,使得學生仿寫起來更加生動靈巧,學會更多有趣的表達技巧。有的學生可能寫出“陽光悄悄的攀上了窗戶的邊緣”或是寫“春雨瘋狂的撲向了干涸的土地”等。另外,教師還可讓學生深入研究朱自清的情感表達技巧,把握整篇文章的感情表達方式,寫一篇描寫其他季節的文章。經過這樣反復的練習,就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①。
通過讓學生借鑒和參考優秀的文章,可以有效的使學生學習到高超的語言表達技巧,就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借助新媒體資源,創新學生寫作訓練模式
隨著社會及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資源的途徑不再是原來單一的電視和報紙,互聯網、微博、微信等平臺走入了人們的生活,人們可以從各式各樣的渠道獲取到自身想要的資源。這就意味著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應該再拘泥于傳統形式規定下的記敘文、議論文這兩種文體,應該盡可能的加大其他寫作題材的訓練,從而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的引入“非連續性文本寫”作這一寫作題材,利用各式各樣的新媒體資源,給學生的寫作訓練模式做出一定的創新。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新媒體資源向學生播放一些經典的廣告,讓學生注意觀察這些廣告的文案與設計。就比如說“德邦快遞”在六一兒童節做出的廣告中,有一段經典的文案上面表達了“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收到的最珍貴的快遞。”這一理念。通過這樣的一句話凸顯了親情的重要性,體現了“德邦”公司的本質內涵,既溫暖又有內涵。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揣摩這些廣告文案,自行選擇品牌寫出類似的廣告語,就能有效的凝練自身的語言,用簡潔的語言將自身想要描述的東西進行表達。另外,教師還可給予學生一個機會,讓學生上講臺分享自己在平時生活中看到的比較有趣的段子,并引導其他學生思考,為什么這樣的段子能夠有效的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使人達到感情上的共鳴,使學生在分析和討論中提升自身的能力。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練習寫采訪提綱、調查報告、活動策劃等多種多樣的題材,就能從不同角度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②。
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從多方位、多角度的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加強課外閱讀,豐富學生寫作素材
如果學生在平時的素材積累不夠,即使學生有著高超的寫作技巧,也很難將文章寫得出彩。因此,教師必須盡可能的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加深自身的寫作積累,才能寫出內涵深刻的文章。
例如,教師在布置任務讓學生寫有關“勤奮”這一主題的作文時,如果學生的素材積累量不夠,很多學生會選擇引用司馬光或愛迪生的例子,盡管符合題意,但缺少新意,難以抓住閱卷人的注意力,取得較高的分數。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思路,指定既定的教學篇目及文章,讓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積累學生的閱讀量。
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還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是學生系統的接受寫作訓練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教師必須盡可能的幫助學生打好寫作基礎。這就意味著教師必須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利用各種各樣的資源,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及寫作水平,保證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質量。
【注釋】
① 劉曉鳳.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方法研究[J]. 才智,2012(19):93.
② 洪亞真.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方法研究[J]. 快樂閱讀,2012(1):37-37.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小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