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提出基于思維品質發展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開展糾錯訓練,鍛煉學生的批判思維;開展情景演繹,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開展辯題討論,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
【關鍵詞】思維品質 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6-0129-02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將思維品質納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認為學生思維特征可以反映其邏輯能力、創新能力和批判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成為高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和課文的互動過程,也是學生提取課文信息后應用批判性、創新性思維構建自身知識的過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需要引導學生觀察和對比語言文化異同、辨別語言形式及結構、歸納語言特點,進而增強其思維的批判性、創新性與邏輯性,最終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其英語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跨文化意識。基于此,本文提出開展糾錯訓練、情景演繹、辯題討論等教學策略,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一、開展糾錯訓練,鍛煉學生的批判思維
批判是指評價和判斷,閱讀是培養學生批判思維的重要途徑,學生應帶著批判的意識去看待文章所表達的情感與思想,進而將獲得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知識。在英語閱讀中,通過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語境評價和判斷單詞和句子的意義或作用,使其對某些觀點產生批判性思想,進而實現批判性思維的鍛煉和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對課本內容有深刻的解讀,只有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才能了解教學內容是否適合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先熟讀課文,并對其進行二次加工,同時注入新鮮的教學觀點,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采用圖片和視頻等方式開展糾錯訓練,使學生了解課文的內容和構架,提高其英語敏感度,培養其思維的批判性。例如,在學習《School life》時,教師可以將高中生活話題作為切入點,探究采用糾錯和比較的方式實現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可行性。
首先,在學習介紹內容時,教師讓學生用一句話總結高中生活,再看課文第一句話:High school is a time of discovery,learning,and hard work!讓學生說出課文中形容高中生活的單詞的意義,再引導其考慮這句話中3個單詞的排序是否合理。通過批判性思考,學生就會發現正常表達的句子是按從淺至深、從低到高的順序安排的,而課文第一句話中的discovery、learning、hard work表達順序出現問題,應將其調整為High school is a time of learning,hard work and discovery!
其次,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中的4幅插畫,找出對應的關鍵詞,思考插圖與本單元內容之間的聯系。此時,大多數學生都不適應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此,教師應降低難度,提示學生從目錄入手,瀏覽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而讓學生從書本色塊分隔中找到相應的關鍵詞,了解本單元內容的結構。在上述鋪墊之后,再引導學生討論這個插圖設置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又如何糾正教材內容。學生通過前期了解的單元構成,可以快速將Small class size\Lockers for every student\Huge campus and low buildings3幅圖歸納到school facilities的范疇內,而A lot of activities則歸納為school activities。因此,如果要概括性介紹本單元內容,就需要保留一幅學校俱樂部插圖和一幅學校設施的插圖。通過這樣的糾錯訓練,既能增強學生對英語的敏感度,又能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使其深入了解本單元的教學內容。
最后,采用糾錯訓練方法,引導學生結合閱讀內容,拆分標題School life in the UK。School可以理解為時間(一個學期)或地點(在學校),從時間維度理解這個詞,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對高中生活展開想象。教師讓學生從閱讀課文中找出英國高中學校生活特點的相關詞句,并將英國學校生活與我國學校生活做對比。如英國學校上課時間是早上9點到下午3點,我國學校上課時間是早上8點到下午6點。在這樣的比較下,學生會主動思考兩種教育的差異,這時,教師從網上播放《中國老師來了》紀錄片,該紀錄片主要講述中國教育應用于英國學校的情況,以引導學生辯證看待不同的教育環境,增強其跨國文化交際意識。
二、開展情景演繹,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以往的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自身的思維向學生解讀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和態度,讓學生從中了解更深層次的文本信息,這不僅讓閱讀教學枯燥乏味,還缺乏對學生思維的鍛煉。而在閱讀前預設文章內容,可以激發學生動腦的熱情,促進其推理和創新思維的鍛煉。同時,在閱讀中對預設的課文內容進行實踐,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因此,在閱讀前,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自由預設,使其產生新觀念或新設想,保持思維的活躍性;在閱讀中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指導其對預設內容進行情景演繹,讓學生在編寫對話中發散思維,從而鍛煉思維品質的創新性。在學習《Growing pains》時,青春期成長是大多數高中學生都會經歷的過程,但是因生活環境具有差異性,不同的學生對成長的煩惱有不同的見解。對此,教師可以做好調查與訪談,了解學生的愛好和煩惱,為做好初步預設奠定基礎。課文中第三幅插圖表述的是父母對青少年追星行為無法理解和認同,而青春期學生對偶像或明星執著迷戀的現象屢見不鮮,為了證實自己的預設,教師通過調查和訪問,了解學生喜歡哪種類型的明星或偶像及喜歡的理由,有助于開展針對性教學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開展教學前,教師提出預設,將教學課堂內外對接,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和生活熱點,使其正確對待和解決代溝問題。此外,本單元Word power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和積累較多的諺語,但是課本上給出的例子較少,不能為學生積累英語諺語提供良好的素材,而如果教師直接向學生提供英語諺語,只能讓學生死記硬背,并不能幫助其有效理解和運用。因此,教師可以在這個單元中應用預設方法解決上述問題。教師請學生自由分組,每組5~7名學生,要求每個小組課前收集自己喜歡的諺語,上課時,派出一名代表在黑板上寫出本小組收集的諺語,再開展搶答加分制小組競賽,每個小組搶答翻譯其他小組收集的諺語,分數高者取勝。在競賽過程中,每個小組的諺語資源各有異同,大多數學生需預設陌生的諺語,以提高小組分數。這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感度。
本單元的閱讀部分是一篇情景課文,主要是描述丹尼爾與父母之間的矛盾,教師可以改變以往刻板的問答和陳述的閱讀方式,讓學生進行情景演繹,激發其學習熱情,有利于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首先,教師將學生分為5個小組,各小組負責不同的工作,每組學生自行討論決定各自的職責。閱讀課文需要進一步優化,教師鼓勵負責編寫劇本的學生對劇情走向進行聯想和預設,傾聽別人的意見,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劇本編寫。負責表演的學生需以舞臺劇的形式展現完成的故事,而學生從未學習有關表演的知識和技能,需要思考如何利用表情、肢體、語言語氣來塑造角色,學生之間需要進行相互探討和學習。這樣一來,可以形成頭腦風暴,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編寫劇本不僅要詳細研讀課文,還要整理各個人物關系圖,在保留原創的基礎上進行加工,編寫劇本的學生需要思考如何將人物表達得更豐滿,如何使情節更跌宕起伏;負責表演的學生需要思考如何讓表演更自然生動。這些都是學生在探究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集體思考和探討,既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度,最終實現創造思維的發展。
三、開展辯題討論,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
高中學生自主意識較強,有個人追求和理想,而對于外貌和健康也有著獨到的見解。近年來,人們對外貌的審美水平不斷提高,學生也逐漸注重個人外表。但也有的學生認為外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內涵。因此,外貌成為學生比較關注的話題,這為開展第三單元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第三單元主要講述的內容是健康和外貌,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比較了解的明星照片,如劉德華、郭富城、萊昂納多,將他們年輕的照片和中年的照片進行對比,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照片。有的學生喜歡明星中年的照片,有的學生喜歡其年輕的照片,最終選擇中年照片的人數較多。這與教師的預設發生了沖突,大多數教師通常會引導學生走進自己的思維軌道中,但學生有自我的認識和判斷,其想法可能有一定的深刻性,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選擇,而不是給予否定或忽視。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為什么會喜歡中年的郭富城或者劉德華,學生表示中年的郭富城和劉德華臉上的皺紋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這是歲月賜予的珍貴禮物,他們能夠坦然接受自己人到中年的豁達心境更可貴。在了解學生對外貌的看法之后,教師提出辯題:“外在美重要還是內在美重要?”課文中主要談論追求外貌而犧牲健康這一行為是否可取,與其勸說學生注重健康,不如讓學生自行思考和討論,總結自己論點,有利于實現知識的內化。在開展辯題討論之前,教師將學生分為正反兩方,支持外在美的學生為正方,支持內在美的學生為反方,同時增設觀察員、裁定員和總結員。在辯論過程中,雙方需要對對方的觀點建立尋找突破點,在限定時間內充分運用敏捷的邏輯思維反駁對方論點,進而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臺上的學生進行辯論,臺下的學生觀看時也要判斷雙方論述的邏輯合理性,在一辯、二辯結束時提出恰當的評論。辯論結束后,教師總結評價學生的表現,并布置作業,讓學生就本次論點進行寫作,從口語表達轉變為書面表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
總之,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應將思維品質滲透于每個階段的基礎教育中,結合英語閱讀教學特點,發展學生思維品質。通過開展糾錯訓練、情景演繹、辯題討論等可以鍛煉學生的批判思維、創新思維、邏輯思維,幫助其形成必備的學科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J].英語教師,2015(16).
[2]程曉堂.英語學習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J].課程·教材·教法,2015(6).
【作者簡介】趙柳梅(1993— ),女,廣西梧州人,大學本科學歷,二級教師。
(責編 蘇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