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國棟
摘要:“學材再建構”是一種升華教材的教學方式,是通過教學策略將教材升華為學材的途徑,能夠有效地提高教材在教學當中的利用效率,從而能夠構建出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在進行“學材再建構”的過程中,要遵循以課程標準為基準,確定單元教學總目標的準則;能夠實現以教材為主要參照,確定單元教學知識結構內容的原則;要以學情為基礎,確定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還要能夠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讓學生實現自我學習。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材再建構”;實踐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成為每一個初中數學教師的第一教學目標,因此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都涌現出來。“學材再建構”就是其中較為出色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尋求教材轉變?yōu)閷W材,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當中實現利用已有的教材去升華教學的過程,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思考和自我認知,能夠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綜合思維。
一、“學材再建構”的意義
“學材再建構”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一種有效改革和補充,能夠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實現國家所倡導的素質教育。傳統(tǒng)教學就是灌輸式的教學,是專門為了應試教育而產生的一種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解題能力,但是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和自我學習習慣沒有多大的幫助,因此要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去創(chuàng)新和改革,實現“老樹發(fā)新芽”的效果。
“學材再建構”在數學教學上的主要形式是單元教學,很多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會進行分課時、分單元的教學,但是這種教學并不是“學材再建構”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只是在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教材的要求進行的。而“學材再建構”是在充分分析教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分割和重組,并形成一個個教學單元。這種教學單元能夠有效地將知識的前后融會貫通,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難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實現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雙贏。
“學材再建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能夠有效地對教材進行重組,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當中的重復教學,也實現了教學過程當中的點面結合、重點突出,從而實現了在教師的引導下有序高效地學習。“學材再建構”也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建構起初中數學知識的大廈,實現對初中數學知識整體框架的認識,為學生以后學習其他數學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材再建構”教學方式的實施策略
(一)以課程標準為基準,確定單元教學總目標
在以教材為基礎進行“學材再建構”的過程中,應當以課程標準作為學材構建的基準。課程標準作為初中數學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任何教材和學材的編寫都應當以課程標準為基礎,對課程標準進行深入的研讀,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充分的把握,能夠在學材當中有進一步的體現。以課程標準為基準,確定單元教學總目標就是將課程標準當中所涉及的教學內容重新打亂、重新整理、重新組織,在已有教材的基礎上,確定單元教學的總目標,對每個單元當中的知識體系進行基本的構建,實現知識教學的不重復、知識學習的高效率。
(二)以教材為主要參考,確定單元教學知識結構和內容
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每個單元所涉及的內容是不同的,而根據不同的單元去設計不同的知識框架結構也是很有必要的。在以教學標準為基礎確定了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之后,就應當對單元教學知識內容和框架進行整理和分析,以便能夠實現每個單元教學知識點的全覆蓋,和相關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的學習、復習和深度掌握。就是在確定單元教學知識結構和內容的時候一定要兼顧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現對教材的活用,而不是依據教材去制定所謂的單元教學知識結構。在參考教材的過程中,可以將不同單元的知識點進行融合,以便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相關的教學內容,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以學情為基礎,確定教學方式和方法
學情就是學生學習的情況,教師在確定教學方法的時候,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有的學校會分快班和慢班,針對快班可以使用較為激進的教學方式,加快教學進度,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對慢班的學生就應當循序漸進,讓學生在打好每一堂課的基礎上再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在同一個班級中也會有學生分層的情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針對較高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布置作業(yè)和教學時使用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去鍛煉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所學習的內容;對于層次較低的學生,教師的教學方式應當是以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進而實現學習拔高為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地去了解學情,能夠根據學生的狀態(tài)去恰當地使用教學方式,實驗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四)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實現學生的自我學習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當創(chuàng)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實現學生的自我學習。在“學材再建構”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是否會進行積極的思考,應當利用哪種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來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實現數學思維的構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以便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學材再建構”的過程中,應當以課程標準為基礎,對教材進行重新組織和重新編寫,實現數學知識的融會貫通,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游刃有余。教師也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綜合能力,讓學生實現知識學習和課堂構建的雙重發(fā)展,為學生以后學習更高級的數學知識做好知識準備和學習習慣的準備,讓學生以后的學習道路走得更加平坦。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