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雨
【摘要】隨著經濟、文化等全球性發展,新技術、新設備、新思想都將以英語作為載體廣泛傳播,這使我國對英語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這種形勢下高職院校在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同時,應該緊隨國際化大趨勢,更加重視大學英語教育。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英語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學生學習的要求,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應順應時代要求,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化教學資源,變更原有教學模式嘗試新型教學實踐,本文將結合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研究常見“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以期為英語教學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高職英語;“信息化”手段;新型教學實踐
1.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問題
1. 1課程重要性被忽視
這幾年國家正在推動“一帶一路”和“雙一流”大學建設,其關鍵是培養一流的科技人員,希望他們能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側重實際應用,但在國際化發展的趨勢下,學生也應具備必要的科學文化素養以適應時代需求。但現在很多高校格局變得越來越小,只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對基礎學科的教學持有懷疑的態度,特別是公共英語學科,據調查很多高校都縮減了公共英語課時,雖然加大了對學生的技能培養,但長期看,特別從國際化的形勢來看,這種舉措造成的結果將得不償失。
1. 2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新生英語基礎薄弱,對英語學習的熱情不高的情況下,如果仍采取與初高中相同的英語教學模式,那高校英語教學仍是停滯不前。如今大學英語教學有了新定位,大學英語并不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而是根據不同的專業需求和人才培養方案,幫助他們了解自己專業情境下的英語語言,服務于自己本專業學習,以期在未來他們的研究和工作領域,提高國際核心競爭力。因此要在教學目的、教學材料、方法和要求上,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術英語培養方案。
1. 3教學模式陳舊
在我國,大部分教師都習慣使用單向的“滿堂灌”式教學模式。該模式以教師為主體,以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為目標,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雖然可以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但長久以往,學生的很多能力被扼殺,嚴重地制約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隨著教育教學改革,越來越多的教學模式被大家所肯定和接受,比較熟悉的有探究式教學,合作學習,自主學習,但在實際教學中,仍有大部分教師“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教學觀念不能及時轉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
2.“信息化”教學手段特點及優勢
信息化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盡可能多的使用教學媒體和信息資源,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除了常規多媒體手段如投影儀、交互電視、一體機、電子白板、PPT課件、動畫、視頻等,近幾年比較新興的網絡設備、移動設備、錄播系統、遠程互動系統、VR和AR設備、教學平臺、社交平臺、仿真軟件、微課等越來越多應用于大學課堂。下面筆者對其中比較普及,應用較多的幾種教學手段進行簡要介紹。
2. 1網絡移動設備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特別是移動網絡的完善,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已經在人們的生活工作中普遍使用。對于教育來說,從趨勢上看它們必將成為新的課堂工具。站在課堂教學的角度,通常可以利用它們完成資料查詢、溝通交流、反饋測評等內容,從而為課堂的過程性評價提供有效數據。通過引入手機或平板電腦,通過無線網的鏈接,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終端,教師則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引導學生使用它們,最終提升教學效果和效率。同時,移動設備也方便了師生溝通交流,教師可以通過QQ和微信,提出問題、發布作業、答疑討論、資源共享。
2. 2教學平臺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跟教學有關的平臺來說,主要是資源庫、題庫、網絡課程三大平臺,對于老師們來說,資源庫中有很多可以直接拿來授課的資源資料,教師也可以自己上傳自己的相關資料豐富其中的內容;題庫亦是如此,并且可以進行出卷、考試、測驗等教學活動;網絡課程則是將優質的課程視頻或跟課程有關的學習資料發布上去,學生可以在線完成自主學習。對于PC端的平臺來說,更多的是作用于課外時間,為老師課前、課后進行服務。它們不僅可以上傳教學資料,如課件、文檔等,也有很多互動的功能,如彈幕、討論、頭腦風暴、評價、測試等。同時它們還有對課堂管理的部分功能,如分組、組內協作等。
2. 3微課
微課是近幾年非常火的一種教學手段。“微課”主要以視頻為載體,記錄教學內容中的某個知識點,一般一個微課只用幾分鐘,講授1到2個知識點,因此它的特點是短小精悍,都是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設計,主要應用是課前自學或預習、課后復習和拓展,在這兩個環節中,微課可以作為學生自學的重要資料。同時,學生學習的時間和地點不受限制,有很大的自主空間,也可以調節視頻快慢或反復觀看。
3.“信息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策略
下面,筆者將根據大學英語的教學特點,結合常見“信息化”教學手段,闡述一下如何在當前教育教學“信息化”的背景下,將上述教學手段應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
3. 1師生互動
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借助教學平臺和社交平臺,讓學生在課下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主要進行師生互動,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明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然后以此展開收集整理資料,將相關知識點微視頻,發布到線上學習平臺,并布置任務,任務有的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也有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社交平臺QQ、微信等與學生進行交流。到了課堂上,教師就所布置的任務進行答疑和總結,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知識消化,最后由教師作總結引導,但不設標準回答,給學生留下想象空間,更好地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功能。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關系,由“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這種單向關系,轉變為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而且線上平臺和社交平臺的使用,也方便了教師及時監控并統計學生學習情況。
3. 2生生互動
“信息化”教學手段也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在學習平臺上發布任務,發帖討論,學生可以自由的在上面發言、打分、點贊,了解其他同學的回答和想法。或者學生也可以在QQ或微信群內發表觀點自由討論進行頭腦風暴。教師布置的小組任務,學生也以多種方式呈現,如Uni t 3 W her e di d your m oney go?筆者線上給學生布置小組任務:談談自己開學以來第一個月的花銷,并給組內成員提出建議最后匯總。有的學生用餅狀圖的方式清楚的展示了組內成員的花銷情況,有的學生將此做成PPT,有的學生甚至錄制視頻,通過情境對話的方式來展示。在這種小組學習的模式下,學生不僅可以充分自由地發揮自己的能力,也可以鍛煉學生小組的合作能力。
3. 3自主學習
教師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課前在學習平臺上布置任務,學生完成任務,這就使得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增加了,他們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在平臺上完成任務、提問、發言、總結,以自己的方式進行知識消化,同時,平臺上也有老師提供的練習和測試,學生可以進行自我測評,并查看反饋。除此之外,微課的利用也可以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課“短小精悍”,用幾分鐘的時間可以清楚地講解重要知識點,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而且視頻在學習平臺上可以永久保留,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復習。對于英語學科來講,單詞、語法點和寫作技巧比較適合使用微課講解。如Uni t 3 W here di d your m oney go?筆者用微課將本單元有關花銷的重點詞匯進行講解,發布到學習平臺,學生可以用電腦或手機觀看微課,對重點單詞提前預習,有助于本單元的后續學習。
4.結束語
教學從來都是雙邊活動,高校英語教師在探索教學新方法的同時,也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教學活動,讓他們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而多種“信息化”的教學手段無疑成為師生教學活動之間的新媒介,如何合理地使用他們為大學英語教學服務,是英語教師在今后教學教研中的主要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張元慧.微課在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9(13):28- 29
[2]佟雙.“翻轉課堂”:高職院校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創新探索———以《實用英語綜合教程1》Stay Safe Online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9):172- 173
[3]趙興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措施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05):80,82
(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福建南平3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