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賢偉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開展,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的缺失,以及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并提出相關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學生;中心;策略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師有效引導學生,讓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文章內容,能夠提高學生對課文情感的理解深度。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比較輕視朗讀教學,并未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未能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對此,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以學生為中心這一理念,并將其落實在教學過程中。
一、語文教學中朗讀的缺失現象分析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朗讀發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通過探索與分析目前的語文教學發現,朗讀教學尚未得到重視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從學生角度來講,他們不愿吃苦,缺乏主動朗讀及背誦的意識,在他們的認知中,朗讀非常辛苦。從教師角度來講,他們同樣需要糾正對朗讀教學的態度。語文教學中,朗讀與背誦是一大特色,并且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部分經典文章,如果缺少朗讀環節,學生必定無法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通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省略朗讀教學環節,這勢必導致學生不能深刻理解課文思想感情,甚至會影響教學效果。
二、“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朗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其一,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新課程標準的制定,對教學理念及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如此方可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其體會到自己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從而積極參與到朗讀環節,與教師思路同步。其二,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可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就小學語文課文而言,相當重視學生對文章內容及情感的理解,在朗讀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能夠提高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深度,使其充分感受文章情感,能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從而提高課堂有效性。其三,圍繞學生開展朗讀教學,可以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就語文學科而言,其教學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知識內容,還應該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其語文學習能力。為此,必須將“以學生為中心”作為重要基礎。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
(一)以學生實際情況為依據,合理制定朗讀教學目標
在小學階段開展語文朗讀教學時,教師先要合理制定教學目標,這對教學活動至關重要,是其開展的根本。為圍繞學生進行朗讀教學,教師必須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制定適宜的教學目標。針對朗讀教學,新課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充分應用普通話,聲情并茂地朗讀文章,并確保其正確性及流利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提高對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與此同時,需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合理制定教學目標。舉例而言,若學生的普通話不標準,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普通話訓練。在文章朗讀過程中,若學生無法融入個人情感,教師應積極營造相應的情感氛圍,使他們產生共鳴,將自身情感融入朗讀。
(二)激發學生朗讀興趣,提高他們的朗讀參與度
圍繞學生開展朗讀教學有其必要前提,即以全體學生為對象,充分激發他們的朗讀興趣,提高他們的朗讀參與度。在實際的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有效應用多媒體,充分發揮其聲音與圖像等功能,以朗讀內容為依據,創設合適的情境,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觀看朗讀內容,進而激發他們的朗讀興趣。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媒體為媒介,將與西沙群島相關的視頻等呈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領略西沙群島的美麗景色,西沙群島海里有多種多樣的珊瑚、威武的大龍蝦及豐富的魚類,海灘上則有形狀奇特的貝殼與身形巨大的海龜,由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提高他們的朗讀熱情,并充分融入自身情感,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三)發揮教師示范作用,引導學生有效朗讀
在課堂上,學生占主體地位,教師扮演著主導者與組織者的角色。開展朗讀教學時,教師要為學生進行朗讀示范。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往往具有權威性,教師示范朗讀,學生朗讀時可以此為參照。雖然教師在小學生面前是一種權威,但仍需給予學生更大的鼓勵,讓他們挑戰權威,在朗讀情感等方面,學生可與教師存在差異,根據個人理解朗讀文章。在朗讀過程中,教師應該全面、深入體會課文內在涵義,在此基礎上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朗讀教學,確保學生能夠接受。此外,教師還應不斷增強個人朗讀能力,從學生角度出發,感受課文內容,進行深入探究。教師與學生共同感受課文內在涵義,并加強探索和討論,如應在什么情況下應用什么語氣,以此確保朗讀效果最大化。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為例,教師以痛惜、憤恨的情緒朗讀這篇文章,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全面了解本文內容: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進入圓明園,掠奪大量文物,在18日至19日兩天中將圓明園燒毀。時至今日,圓明園只剩斷壁殘垣,任人憑吊。同時,能使學生準確把握文章感情,充分感受到其中的惋惜和沉痛。從而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引導他們更好地誦讀。
(四)為學生提供充足時間,讓他們充分朗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全體學生為對象,培養與增強他們語言理解能力及運用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朗讀環節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尚未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將重點放在為學生講解文章內容上,忽視了朗讀指導。為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可將相應數量的文本素材融入教學,將其作為重要保障,并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便于他們朗讀。
(五)開展豐富多樣的朗讀活動,提高朗讀能力
圍繞學生進行朗讀教學,對教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應開展多樣化的朗讀活動,若長時間應用單一朗讀方式,勢必讓學生喪失朗讀興趣,更為嚴重的是厭煩朗讀。因此,教師必須開展多樣化的朗讀活動,不僅應組織全班學生共同朗讀,還要開展朗讀比賽,可將全班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參與朗讀比賽。舉例而言,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全班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要求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反復朗讀,通過開展朗讀比賽,充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他們的朗讀參與度。同時,教師也可利用合作朗讀的方式,選擇具有較強情節性的文章,要求學生有效應用角色扮演這一方式,共同朗讀,如此能讓學生全身心朗讀,提高朗讀效果。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白兔和小灰兔》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按照其中的角色選擇幾名同學,讓他們進行角色對話。小學生具有較強的表現欲,通過該方式可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朗讀,從而提高他們對文章內容及情感的理解深度。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要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時刻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實際情況為依據,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并制定與之相符的教學目標,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環節必不可少,開展朗讀教學時,同樣應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制定朗讀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他們的朗讀興趣,并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朗讀的時間,以取得更好的朗讀效果。
【參考文獻】
[1]董金鳳.“以學生為中心”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16):251-256
[2]王妍.論“以學生為中心”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J].吉林教育,2016(26):37-41
[3]王秀彩.論“以學生為中心”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J].吉林教育,2014(20):76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第一實驗小學,福建廈門3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