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法學類 教學質量 國家標準 課程設置 實踐能力
基金項目:河北農業大學第十批教學研究項目:法學專業實踐能力路線圖實現之研究——暨法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之研究(2018YB4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趙世琪,河北農業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337
2018年1月30日我國教育部發布了第一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涵蓋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涉及全國高校5.6萬多個專業點。 其中《法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在規制法學專業和解決法學教育中爭議性問題起到引領作用。《國標》對法學專業課程體系尤其是核心課程體系的建設問題提出了新的變革。河北農業大學現在執行的本科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法是在2015年修訂的,與《國標》的要求有差距,本文希求為新一輪的本科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法的調整奠定一定基礎。
現執行的課程體系由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平臺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和拓展教育課程四個模塊組成。通識教育課程有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必修課程有思想政治課程、體育、英語、大學計算機基礎、大學生學業規劃與職業指導等11門課程,共39.5學分;選修課包括文學修養與藝術鑒賞、自然科學與現代科技、生態環境與生命關懷、創新思維與創業訓練等4個模塊,由學校統一開設。通識選修課程每個學生要求最少修讀10學分。學科平臺課程的必修課有邏輯學和社會學,學科平臺課程的選修課有大學語文、數據庫應用技術、多媒體及計算機常用工具、自然科學概論和應用文寫作,至少修讀10學分。專業教育課程由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實習課程組成,專業基礎課共17學分,有法理學、憲法學等5門課程;專業核心課共67學分,有商法學、物權法學等14門課程;實習課程:刑事實習和民事實習分別2周,農業與農村法制專題討論1周,農業與農村法制社會調查4周,畢業實習10周。拓展教育課程由專業拓展課和學科拓展課組成,專業拓展課有婚姻家庭法學、案例研討等10門課程,每門課程2學分,至少修讀16學分;學科拓展課有經濟學等6門課程,每門課程2學分,至少修讀4學分。
(一)入主流,有特色
1998年,教育部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14門核心課程教材主編會議,確定的14門法學核心課程為: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刑法、民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經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2007年3月,高等學校法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議將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增補為核心課程。 現在執行的本科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法所設置課程包涵了法學專業的16門核心課程,符合法學專業教育的要求的法學基礎課、核心課要求。同時開設了《農業法學》《農民專業合作社概論》《農村政策與法規》《農業經濟管理學》這些三農課程,具有自身的特色。
(二)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課程體系設置中開設《案例研討》課程,開設刑事訴訟法學實習、刑事模擬審判、民事訴訟法實習、民事模擬審判、農業與農村法制專題討論、農業與農村法制社會調查等實踐環節,還有為期10周的畢業實習。
(一)課程順序問題
現在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的先開順序后開順序處理的不是很合適,具體如下:(1)婚姻家庭法學、商法學開設的時間太靠前。婚姻家庭法學在第三學期開設,而婚姻家庭法學需要物權法學、合同法學、侵權行為法學等民事法學課程為基礎,在這些課程沒有開設的情況下講授婚姻家庭法學會增加學生接受和理解婚姻家庭法學知識的難點。商法學在第三學期開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2)法律文書學開設偏早。法律文書學在行政訴訟法學之前開設,可能會導致學生無法進行行政訴訟中文書寫作訓練。(3)國際經濟法學和國際公法同時開設不利于學生對國際法學的學習。國際公法學和國際經濟法學都相對抽象,且離現實生活相對較遠,學生在接受和理解這些知識本身就有難度,一下子同時開設這樣的兩門課程,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有難度。
(二)存在課程重復的問題
在通識課程和學科平臺課程分別開設了大學計算機基礎和數據庫應用技術、多媒體及計算機常用工具課程;在學科平臺課程中開設應用文寫作,在專業拓展課中開設法律文書學;在專業拓展課中開設農業法學,在學科拓展課中開設農村政策與法規。大學計算機基礎是否包含數據庫應用技術、多媒體及計算機常用工具課程這兩門課程的內容是需要探討的。法學專業的學生學會法律文書的制作還需要進行應用文寫作的訓練嗎,也是值得反思的問題。農業法學能不能包含農村政策與法規?筆者認為大學計算機基礎是包含數據庫應用技術、多媒體及計算機常用工具這兩門課程的內容的,農業法學肯定能涵括農村法規。因此,筆者認為這幾組課程存在重復。
(三)實踐能力培養的目標與預期存在差距
1.《案例討論》課程無法開展。《案例討論》課設置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法學理論和法學實踐的結合,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這門課程設置在第7學期,由于學生要準備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碩士生入學考試、國家公務員考試等這些考試,這門課程實際只有十多個人選修,導致課程無法開設。
2.實習課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教學實習的內容由課程實習和畢業實習組成。課程實習包括刑事訴訟法學實習、刑事模擬審判、民事訴訟法實習、民事模擬審判、農業與農村法制專題討論、農業與農村法制社會調查。刑事實習和民事實習內容在校內開展,由于學生對實踐的認識不到位,以及模擬法庭的時間短,只有部分學生能參與進來,導致學生參加的積極性不高。農業與農村法制社會調查開設在第七學期,學生忙于備戰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碩士生入學考試、國家公務員考試,并沒有人認真準備,最后成了班委的 “任務”。
3.畢業實習名存實亡。畢業實習的時間安排在第八學期,這個期間正是學生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很多學生自己找一個單位“掛靠”實習,實際根本不露面,實習結束時讓“掛靠”單位蓋章,實習評語自己給自己寫。實際參加畢業實習的人并不多。
(四)人文素質教育不到位
“法學本科人文素質教育通選課程是一種以人文科學素質教育為目的的跨學科的通選課程,該課程的設置有利于全而推進素質教育,打破各專業和各學科之間的壁壘與隔閡,打通傳統的專業與學科之間的界限,促進不同專業、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與滲透,使單科化的專才教育轉化為整體化的通識教育,從而使學生實現全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北京大學人文素質教育通選課程。 現在執行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除了在通識選修課中包含文學修養與藝術鑒賞這門課程外,人文素質主要靠專業課程培養相對是不合適的。
(一)落實了培養“德法兼修”的法治專門人才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考察中國政法大學時提出“德法兼修”的要求,要求法治人才的培養要堅持立德樹人。法學專業在課程的設置中除了要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課程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還有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將法律職業倫理作為學生專業必修課程之一,培養法學專業學生關注社會、服務社會的意識,培養法律職業倫理,為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構建課程框架體系。
(二)堅持“入主流,有特色”
《國標》中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采取“10+X”分類設置模式。“‘10是指法學專業學生必須完成的10門專業必修課,包括: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國際法和法律職業倫理。‘X是指各院校根據辦學特色開設的其他專業必修課。”“10”門核心課程按照國家標準開設,“X”結合本校資源開設《農業法學》《土地法學》等專業課程,同時開設《農業經濟管理學》《村規民約》等“三農”課程,培養出既懂法學,又懂“三農”的法治人才。
(三)保障法律思維的培養和法學實踐
為了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在課程設置上結合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的開設時間,以這些課程為先修課,開設刑事案例研習、民事案例研習、行政案例研討等課程,關注實務。通過案例研習和討論,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用刑事案例研習、民事案例研習、行政案例研討課程取代案例研討課程,并將開設時間前置,避免學生流選。
開設模擬法庭課。模擬法庭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培養用法官、檢察官、律師的思維思考的能力,培養他們的法律職業倫理意識,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課程開設的時間易在第六學期開設。第六學期學生關于實體法和程序法基本學完,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這些案件學生都能模擬,將實體法和程序法結合,鍛煉學生適用法律、文書制作的能力,培養法治思維。
(四)實現專業實習
法學畢業實習設置在第八學期與學生就業找工作的時間沖突,為了使畢業實習真正實現,可以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將畢業實習的時間前置。在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采取“10+X”分類設置模式下,可以將部分法學專業課程“壓縮”,比如將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行為法、婚姻家庭法等民事法學的知識壓縮為民法分論,開設為核心課程,再將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行為法開設為選修課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決定是否選修。壓縮的時間保障在六個學期把所有的專業課程講授完成,將第七學期留給學生畢業實習。同時加強對畢業實習管理,實行實習隨訪制度,畢業實習的成績由實習單位指導老師、學校指導老師和學生實習日志共同界定。
在每第一到第五學期假期給學生開實習證明,由學生自行實習,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的成績的一部分。在第六學期的假期由專業老師帶著學生去法院、檢察院等機構去實習,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學習“法律人”的思維方式,理解和掌握法律職業道德,加強自身的法律思維的培養和法律職業道德的養成。
注釋:
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標”發布[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_20180130/mtbd/201801/t20180131_326071.html,訪問日期2019-12-15.
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處.法學專業l4門核心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審定暨核心課教材主編遴選會在京召開[J].法學家,1998(5):128-129.
劉坤輪.我國法學專業核心課程的流變及最新調整我國法學專業核心課程的流變及最新調整[J].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19(2):10.
張磊.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現狀與對策[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29(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