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剛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體育教學,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較之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實現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發展已然成為課改的熱點問題。只有實現了有效教學,才真正符合課程改革和生命成長的主旋律,才可以為學生提供真正意義上的求知、體驗與實踐的空間。本文就對如何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這一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體育;有效性;目標;分層;評價
體育教學作為小學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鍛煉學生體質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貫徹我國終身體育發展戰略的基礎。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以來都是廣大一線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要想實現有效教學,教師就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優化課堂結構,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當中與學生發展以及課程改革不相適應的環節進行及時地優化調整,以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將學生內在的主體價值與潛能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全體學生都能夠獲益。
一、基于課程標準,確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展開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教師的教學行為起著極為重要的導向和支配作用。如果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作為教師教學的前提和指引,便極易導致課堂教學陷入無序狀態,進而阻礙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在領會、吃透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結合學生特點與新課內容確立教學目標,這樣才能理清上課的思路,使課堂教學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在教學“支撐跳躍”之前,我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特點確立了課堂教學目標,具體如下:1.運動參與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支撐跳躍練習,樂于展示自己的動作;2.運動技能目標:使學生掌握支撐跳躍的基礎知識,明確支撐跳躍動作中助跑、起跳、成跪撐環節的方法和要求;3.身體健康目標:增強學生的上下肢以及腰腹肌力量,發展身體的靈敏性和協調性;4.社會適應目標: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合作精神及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5.安全意識目標:使學生樹立安全意識,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這樣,通過確立課堂教學目標,既理清了上課的思路,又有助于促進學生德智的均衡發展。
二、關注主體差異,落實以學定教
受多方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習能力、個性特點都不盡相同,傳統的“無差別”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求。鑒于此,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關注學生之間存在的主體差異,繼而在充分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對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科學分層,以充分落實以學定教,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潛能和稟賦都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開發和釋放。
在短跑教學中,我先是根據學生的測試成績將其劃分為快、中、慢三層,并據此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合理分層。例如,我將200米劃成了100米距離,讓學生在跑到100米處時往返跑到同一條起跑線沖刺,以幫助后進生克服畏難心理,使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另外,我還將200米跑的距離在起跑點處劃分為幾條距離不等的起跑線,讓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線起跑,同一終點沖刺,以使其能夠同時到達終點。這樣,通過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分層,不僅充分落實了以學定教,而且還挖掘了學生的運動潛能,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
三、采取多元評價,促進個性發展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體育學科向來是以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主要方式,其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差異和個性發展,嚴重阻礙了學生內在潛能和價值的發揮。鑒于此,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注意結合學生實際,推動評價方式由“單一化”轉向“多元化”,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為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情感,幫助學生找尋體育學習的正確方向,我往往會通過“以測代練”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比如有的學生喜歡打排球,有的學生喜歡打籃球,還有的學生喜歡打乒乓球,我便根據學生興趣愛好的不同將其劃分為幾個小組,繼而通過組織體育競賽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其次,我還尤為注重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即在評定學生的學期表現時,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在評價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的基礎上,對學生課堂表現、合作意識、學習態度等方面素質與能力的考核一并納入評價體系。通過采取多元評價,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還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總而言之,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新時期下素質教育對教育教學的最高要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樹立對“有效教學”執著追求的理念,繼而在充分遵循學生身心特點和體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不遺余力地探索和尋求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有效教學目標的更好達成與實現。
參考文獻:
[1]佟有超.淺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04):27+43.
[2]張亞敏.談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