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SWOT分析來看,西藏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部優勢是人才、資源、專業、校園文化等方面,內部劣勢是傳統文化自身的缺陷、學校的自動篩選、學生的自我篩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局限,外部機會是中華傳統文化熱、新時代背景、國家政策支持、科研重視、西藏的綜合優勢,外部的挑戰是不斷變化的文化環境、外來文化影響、網絡文化的沖擊。應從學生層面、教師層面、課程設置、校園文化活動、著眼學生需求、保障機制、激勵機制等七個方面推進西藏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促使學生自覺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最終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再上新臺階,取得更大成效。
關鍵詞:西藏高校;傳統文化;SWOT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20)05-0042-05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加強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中華人文精神的宏揚,并把深入闡發文化精神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把保護傳承文化遺產、滋養文藝創作、融入生產生活、推動中外文化互鑒作為重點任務。針對高等教育,提出要在高校開設中華優秀文化必修課,在哲學社會科學及相關學科專業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之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西藏高校是我國高等院校大家庭中的成員,也具有自身特色。西藏高?;蛘呱硖幬鞑刈灾螀^藏民族聚居地,或者主要招收藏民族學生。西藏高校在服務當地發展特別是繁榮西藏經濟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探討西藏高校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是貫徹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大政方針、助推西藏高校進一步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文從SWOT分析視角探討西藏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相關問題。
一、西藏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SWOT分析
西藏自治區的西藏大學、西藏民族大學、西藏藏醫藥大學、西藏農牧學院等高等院校在服務西藏、促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功不可沒。西藏大學成立來已為西藏培養了六萬多名高素質人才,西藏民族大學成立六十年來為西藏培養了近七萬名各類高層次人才。
(一)西藏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優勢
西藏高校的發展實踐證明,西藏高校在一些特殊的民族文化、特殊技術、特別的學科、特別的藝術研究中貢獻突出,比如西藏唐卡技術的傳承、藏醫藥人才培養、藏語信息技術的提升等主要是通過正規學校教育得以實現的。整體上看,西藏高校在文化教育方面不斷探索新路徑、新方法,并發揮了重要作用。譬如,西藏大學開設的唐卡傳承人群普及培訓班,以及藏族傳統音樂及民間音樂的講座,使相關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普及和傳承,西藏民族大學開辦的各類教育培訓班和財務培訓班提高了西藏大部分單位的教育水平和財務水平。具體來說,西藏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第一,人才優勢。首先是學生層面。西藏高校在校學生以藏民族學生為主,他們具有歌舞、音樂等方面的天賦,對此方面的繼承具有天然優勢。對此,西藏各高校因勢利導,給予了相應的支持。如西藏大學組織學生開展鍋莊舞大賽,支持學生每周五、周六晚上聚在一起跳鍋莊舞以放松身心,同時傳承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西藏各高校在傳承、推廣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上成果豐碩,產生了積極影響。2018年西藏大學藝術學院師生的舞蹈《鼓舞西藏》獲得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舞蹈專業組一等獎。西藏民族大學的邦錦梅朵藝術團多次代表學校在內地演出,展示、傳播藏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其次是教師層面。西藏高校擁有一批在優秀傳統文化方面頗有造詣的教師。西藏大學的赤列曲扎研究員對西藏文博、西藏民俗文化及藏漢翻譯的研究,次旦扎西教授在藏族歷史和文化方面的研究,西藏民族大學于乃昌教授在門巴族、珞巴族文學藝術和審美文化學方面的研究,顧祖成教授在藏族歷史文化方面的研究,陳立明教授在喜馬拉雅文化的研究,西藏農牧學院的鄭維列教授在高原生態學方面的研究,西藏藏醫藥大學的尼瑪次仁、格桑次仁在藏醫藥文化方面的研究等,均取得了顯著成績,他們是推進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研究與傳承的中堅力量。
第二,資源優勢。西藏高校的圖書館有關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藏書較多,有些藏品屬珍貴文獻。截止2018年3月,西藏大學圖書館圖書總藏量129萬冊,有電子圖書47萬種,一些文獻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截止2018年6月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館藏文獻300多萬冊,其中紙質文獻133萬冊、電子圖書167萬冊。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建有藏學文獻信息中心,自建西藏文化特色數據庫,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提供特色服務。截止2017年4月,西藏農牧學院現有紙質藏書46.8萬冊,電子圖書資源超過201萬冊。截止2015年4月,西藏藏醫藥大學圖書館館藏5.6萬部圖書,其中藏醫藥古籍資料5千多卷、電子圖書1萬冊,并珍藏有藏醫藥學古籍。這些文獻對保存、研究和傳承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至關重要,并發揮著積極作用。
第三,專業優勢。西藏高校擁有一批優勢傳統專業,這些優勢專業已發展了幾十年,在業內口碑較好。西藏大學的藏語言文學研究、唐卡制作技藝研究享有聲譽。此外,西藏大學擁有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一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擁有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生態學3個博士學位一級授予點,還有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等8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西藏民族大學的西藏文學研究、民族學研究等別具特色。另外,西藏民族大學擁有中國近現代史一個國家民委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一個國家民委重點建設學科,擁有民族學、中國史等4個碩士一級學科。西藏農牧學院在高原生態、高原農牧業研究方面獨具特色。西藏農牧學院的生態學具有明顯優勢。西藏藏醫藥大學在高原醫學、藏醫藥學等研究方面獨具特色。西藏藏醫藥大學擁有民族醫學(藏醫專業)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并于2004年與北京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了世界上首批民族醫學(藏醫專業)博士研究生。
第四,校園文化建設優勢。西藏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除了常規的內容外,還有自身獨特的校園文化活動。西藏各高校在每年3月開展“西藏百萬農牧解放紀念日”,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來慶祝農奴翻身解放。西藏大學多年來舉辦的校園鍋莊舞比賽,傳承了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了學生業余生活。西藏大學的五月文化藝術節和金秋九月文化藝術節,利用藏漢翻譯比賽、藏漢書法比賽等多種形式把校園文化建設得生動有趣。西藏民族大學的“春之華”和“秋之實”文化藝術節利用詩、詞、書、畫和舞蹈、體育、辯論、演講、歌唱等形式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繁榮了校園文化,并在潛移默化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西藏高校用不同形式的優秀傳統文化熏陶學生,培養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取得了明顯成效。
(二)西藏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劣勢
第一,傳統文化的某些缺陷。傳統文化在發展的某些階段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當時代變遷,這些歷史場景不復存在時,傳統文化的時代特征便失去了原來的優勢,甚至有的變成了文化的桎梏。傳統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保留的一些過時的、落后的成份,形成文化自身的劣勢。一些傳統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缺乏創造性,因循守舊,保守性比較明顯,這對年輕群體尤其是大學生難以形成吸引力。而且,優秀傳統文化是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集成,但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多在特定民族內部代代傳承,這樣就造成了各民族僅關注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對其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缺乏興趣,形成一定的文化局限性,不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和交融。
第二,西藏高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自動篩選。西藏高校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多選擇那些容易操作、方便運行,且可以很快出成果的優秀傳統文化項目。這種自動篩選不僅在西藏高校存在,而且在其他地區高校也存在。投入較少、收效較大的文化形態受到重視,那些需要投入較多人力、物力、財力來傳承的優秀傳統文化可能會被忽視,而這些往往是急需保護和傳承的優秀傳統文化,有的是瀕臨失傳或者滅絕的優秀傳統文化。例如藏戲的傳承面臨困境,某些國家級傳承人年歲已高,某些技藝已經失傳。目前,西藏高校大學生觀看、學習和研究藏戲的機會較少,學校也較少舉辦有關藏戲的普及和宣傳活動,僅有一些藏戲研究報告和學術講座活動。總體上看,西藏高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存在的自動篩選機制,致使優秀傳統文化在西藏高校的傳承存在限制,可能會減少學生學習與傳承的機會。
第三,西藏高校學生存在自我篩選。有研究指出,西藏高校一些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缺乏真正的學習熱情。從周瑩、樊向飛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西藏大學有的學生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了解不夠,也缺乏學習興趣。而且西藏高校學生更偏重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其他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關注不多。這樣,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學生做了自我篩選,不僅體現在內容上,而且也體現在形式上,他們多選擇自己能夠駕馭或者喜歡的文化形式,在這一狀態下,現代生活中的新文化形態占據了主流,誘使一些學生自動放棄那些較難的,在內容或形式上較為單一的優秀傳統文化。
第四,西藏高校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局限。由于學校區位和生源的限制,西藏高校一般位于西藏地區,自然和經濟社會條件難以和東部高校相比,吸引、留住高層次人才的難度較大。若西藏高校教師自身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儲備不足或研究不夠深入,就很難對學生進行高水平和高效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何勤勇、王春煥在其課題研究中發現,西藏學校存在著教師的藏民族傳統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對學生進行藏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積極性等現象,西藏高校也缺乏對教師的藏民族傳統文化培訓。凹西藏高校受這樣的問題困擾,以藏語為例,沒有藏語的聽說讀寫能力,教師就很難開展關于藏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也很難與藏民族學生進行深入交流。
(三)西藏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面臨的機遇
第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熱。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優秀傳統文化的集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發展、沉淀,以其博大精深、兼容并包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發展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從漢字熱、國學熱到漢服潮,從遍及全球的孔子學院到源源不斷來華的留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包容的發展姿態迎接八方來客。以中醫藥文化為例,截止2017年年底,中醫藥已經傳播到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中醫熱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形成。
第二,新時代的背景。近年來國家非常關注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問題,從國家層面提出重塑優秀傳統文化。2017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且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挖掘和創新發展,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振興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和發展傳統工藝?!眱炐銈鹘y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第三,政策上的引導與支持。國家出臺了很多扶持、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政策。在涉及優秀傳統文化的教材制訂、使用,涉及傳統優秀文化為內核的文化產業等諸多方面都給予了極大的政策引導和支持。書法等優秀傳統文化被正式列入學校課程,2013年《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正式執行。在“文物保護”“鄉村振興”“知識產權”等方面,也從政策法規層面進行引導和支持。以中醫藥文化產業而言,2016年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把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12月國務院新聞辦發布《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就中醫藥發展發表白皮書。
第四,科研上的重視。國家給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2018年6月,國家社科基金設立了“冷門”“絕學”和國別史等研究專項,從資金和科學研究上確保有重要文化價值的“冷門”和“絕學”學科有人做、有傳承。冷門絕學研究領域中涉及西藏的學科較多,有藏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邊疆史,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小國家國別史等。西藏高校在西藏歷史研究、貝葉經研究、格薩爾研究、藏傳佛教研究、藏語言文字研究等領域具備優勢。西藏的各個高校和科研單位積極申請這些科研項目,對傳承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很有幫助的。
第五,綜合優勢。西藏位于祖國西南邊疆,其定位是“兩屏、四地、一通道”,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爸螄戎芜叀⒅芜呄确€藏”是西藏經濟社會和文化事業取得重大進展的保障。在這樣的戰略定位與建設導向下,藏民族的文化藝術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傳承和發展,藏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護。目前,西藏具有55處國家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同時,國家對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資金支持不斷增加。僅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用于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資金中有超過15億元來自中央轉移支付,有超過20億元資金來自其他部委和省市的援藏資金。
(四)西藏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面臨的挑戰
第一,不斷趨于現代化、多樣化和新潮化的文化環境。優秀傳統文化保留著一些固定形式和固有內容,有時會與現代生活模式與文化消費需求產生錯位?,F代化進程對優秀傳統文化不免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沖擊,甚至會破壞其發展的根基和可能,改變其成長的環境,譬如電腦的廣泛使用和輸入法技術的不斷突破影響著藏文書法的生存環境和發展可能。西藏高校學生也容易被誘導進入便捷化、多樣化、新潮化的文化形式中,難以形成興趣去追尋優秀傳統文化的意境。李宜(2013)的研究認為,國家級藏戲傳承人傳授的劇目較單一,戲劇內容缺乏創新,難以吸引年輕人。長此以往,藏戲的傳承與發展,實在堪憂。這不利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開展,也不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
第二,外來文化影響。首先,大學生被外來的音樂等藝術形式所吸引,漸漸忽視本民族的藝術形式。一度風靡的哈日、哈韓潮,一定程度上影響西藏高校大學生對外來文化的態度,也影響著他們對本民族優秀文化的態度。從國家級藏戲傳承人的生存困境可以看出藏戲的發展前景不容樂觀,特別是年輕的觀眾呈遞減趨勢。其次,大學生對傳統節日的了解程度不容樂觀。西藏大學大學生對端午節、春節等了解程度充分,但是對七夕節、重陽節等節日不夠了解。再次,從對節日的重視度看,有的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比較重視西方節日,忽視中國傳統節日。大學生重視過西方的情人節而不過中國傳統的七夕節,這是普遍的現象。有學者通過對廣東部分高校的研究發現,主動參加西方傳統節日活動的大學生占90%,而主動參加中國傳統節日活動的大學生僅占25%。西藏民族大學的大學生熱衷于過西方的圣誕節,買蘋果、狂歡、過平安夜,而對中國傳統的中秋節,卻不復激情。外來文化的進入與沖擊,導致優秀傳統文化受到挑戰和威脅。
第三,網絡文化的沖擊。網絡文化是指互聯網上流動著的一切信息內容。雖然網絡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有一定助益作用,但同時產生的沖擊也較大。譬如網絡語言對傳統漢字和其他民族文字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F代辦公基本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手寫字的幾率變小,提筆忘字成為一些人的常態。有學者指出,網絡語言對傳統文化中的語言規范表達提出了挑戰,比如青少年把“東西”叫做“東東”,把“女性”稱作“美眉”等。這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人際交流和溝通,破壞優秀傳統文化本身的完整性、和諧性及連貫性。使用網絡語言日久,就會淡忘網絡語言所表達的文字形式。大學生只記住了網絡符號本身,卻淡忘了其代表的真實語言內容,忘記了傳統文字語言本身,忽略了傳統文字語言的魅力。而且這也導致另一個弊端,提筆忘字的幾率加大,這對傳統文字書法的傳承是不利的。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藏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部優勢是人才、資源、專業、校園文化等方面,內部劣勢是傳統文化自身的缺陷、學校的自動篩選、學生的自我篩選、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局限,外部機遇是中華傳統文化熱、新時代背景、國家政策支持、科研重視、西藏的綜合優勢,外部的挑戰是不斷變化的文化環境、外來文化影響、網絡文化的沖擊。詳見表1。
二、西藏高校改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建議
在分析了西藏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面臨的優勢、劣勢、威脅和機會之后,如何在眾多復雜的環境中,在劣勢和挑戰中發展優勢,尋找機會保護、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這是西藏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研究的重點。
(一)在學生層面,努力激發西藏高校大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
各種環境挑戰和文化沖擊會分散和轉移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對此,西藏高校要采取多種措施來引導學生,以增加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其一,增加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方面的講座、比賽等活動,利用頒發禮品、獎品、獎金等形式激勵那些對優秀傳統文化有興趣、學得好的學生。這些禮品和獎品可以選擇和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產品,以加深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度。其二,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日和推廣周活動。在周末、節假日,尤其是傳統節日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活動,讓學生們參與其中,探尋究竟,這樣比教師的灌輸式教育效果更明顯。其三,西藏高校圖書館要增加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和資料。西藏民族大學組織的全體師生參與新書推介會,效果較好。借鑒此種模式,各高校圖書館可以組織優秀傳統文化圖書推介會。其四,對圖書館的借書和閱讀制度進行改進。對大學生借閱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書籍,可以適當延期。在每月學生借書量排行榜之外增加借閱優秀傳統文化書籍排名榜,以刺激學生的借閱動力。借閱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多的同學可以優先預約圖書館的自習室,這對那些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二)在教師層面,要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平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西藏高校教師團隊
具體措施如下:其一,在西藏高校教師繼續教育學時中增加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課程,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以備教師選擇。其二,每年組織西藏高校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培訓,集中式培訓包括集中聽講座或周末集訓,分散式包括分散自學或者參與網絡課程學習,這兩種學習方式相結合既可以提高教師的優秀傳統文化水平,又不占用教師太多的工作時間。其三,對西藏高校文化專業教師和非文化專業教師區別對待。文化專業教師的培訓和非文化專業教師的培訓內容和方式應有所不同,文化專業教師以分散式學習為主,結合集中講座學習,以周末集訓討論學習為補充。非文化專業教師以集中式學習為主,配合分散式學習。學習課時計入年度考核的公需課學時。
(三)在課程設置上,要設計比例合理、布局科學的西藏高校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方案
其一,增加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比重,營造優秀傳統文化必備的課程環境。無論是必修課還是選修課,硬性設置一些學生必學的優秀傳統文化課程。這些課程可以是藏民族特有的優秀傳統文化,也可以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任何優秀傳統文化。譬如茶文化學、藝術鑒賞、書法、中醫文化等。其二,在課程設計上突出西藏的民族特色。如設置藏語必修課,以突出西藏高校的特色。選修課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以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同時也要增加藏民族歷史、文化、傳統方面的課程。其三,對大學生的多種文化心理體驗有足夠的認同。西藏高校學生在校體驗多種文化,會面臨一定的文化沖突。結合西藏高校學生身處多種文化共生共存的校園環境的特點,應對學生文化心理體驗有充分的重視,根據不同的文化心理體驗配合相應的課程設計以緩解或者解決學生面對多種文化體驗產生的沖突和矛盾。其四,課程內容設置和形式上兼顧專業和興趣。根據學生不同專業匹配相關的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同時要兼顧學生興趣,提供相關優秀傳統文化課程以備學生選擇。同時,應優化學生感興趣的優秀傳統文化形式、內容及相關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工具。
(四)在校園文化活動方面,要打造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開展的支撐環境
其一,要提升優秀傳統文化活動的組織者級別,擴大開展范圍。不僅僅是西藏高校學工處和團委組織學生參加優秀傳統文化的各類活動,宣傳部和工會也可以組織教師參加優秀傳統文化活動,以形成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教育氛圍。其二,傳統節日在西藏高校全校范圍內開展相關的知識普及活動。在七夕節、重陽節開展相關紀念活動,也可以在藏民族傳統節日,如雪頓節、林芝新年、普蘭新年,開展慶?;顒印F淙梦⑿殴娞柡臀⒉?、抖音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平臺推廣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愛學、樂學優秀傳統文化。其四,在校園LED大屏幕和餐廳電視,以及校園廣播多時段、不間斷播放優秀傳統文化節目,讓師生在耳濡目染中學習優秀傳統文化。
(五)針對西藏高校學生需求,要設計既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又促進民族文化融合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方案
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方案包括傳播途徑、傳播方法、傳播時間和傳播地點。在設計傳播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文化需要和可能發生的文化體驗的沖突,并給予足夠的重視,幫助其解決或緩解沖突,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支持與參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在保障機制方面,要大力加強物資保障和制度保障
無論是課程建設還是校園文化活動,都需要一定的物資作為保障。這些物資保障包括一定的活動場所、設施、工具和活動資金。制度保障是西藏高校建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管理制度,這些制度涉及隊伍建設、評估考核等方面。
(七)在激勵機制方面,要充分考慮教師和學生的現實需求,激勵教師和學生投身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學習
以需求為導向的激勵機制才能夠發揮最大的正向激勵作用。激勵機制要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來激發鼓勵教師和學生。物質層面上可以給予資金獎勵、實物獎勵、其他獎勵等,以激勵教師投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動力。精神層面上可以給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貢獻較大的教師某些榮譽,綜合考核時給予適當傾斜;給學習、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成績突出的學生頒發獎狀、獎杯、獎章,給予相應的榮譽。
總之,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西藏高校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邏輯關系(見圖1),在實踐中,西藏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要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學生切實需求,照顧學生多樣化文化心理體驗,以課程和校園文化為工具,以保障為后盾,以激勵為手段,促進教師積極投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促使學生自覺自動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最終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更上新臺階,取得更大成效。
作者簡介:于轉利(1977-),女,漢族,河南洛陽人,博士,西藏民族大學財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農村金融、民族地區金融與文化。
(責任編輯: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