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婭囡
摘 要 現階段,所有企業同處在全球化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企業要生存就要適應市場瞬息萬變的特點。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中,企業的競爭靠的是產品價格優勢,而價格的競爭力歸根到底還是成本的領先,在于充分保證產品品質、產品性能持續優化的前提下產品成本的不斷降低,并保持持續的產品成本領先。本文介紹目標成本管理的概念,探討其優勢所在,分析目前企業經營管理中在應用目標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優化目標成本管理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目標成本 成本管理 應用問題
一、企業目標成本管理理論概述
目標成本管理是以市場環境和銷售策略擬定的有市場競爭性的銷售價格為基礎,減去企業經營戰略預測的目標利潤,倒推出產品的目標成本,并對該目標成本的各個組成環節產生的成本加以科學控制、考核、評價的成本管理方法。由此可見,目標成本管理是企業經營戰略和完全競爭市場有機結合的全面成本管理體系。在目標成本管理體系下,產品成本不再只是圍繞生產制成過程發生的成本費用,而是將這個成本作為一個基點進行追溯,既能生產出滿足市場和客戶需求的產品,同時還能夠實現目標成本控制下的生產規模,獲得戰略目標預計的目標利潤,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其主要優勢在于:
(一)目標成本管理便于科學計量
目標成本管理體系的成本目標是通過競爭性市場價格減去企業經營戰略目標下的預期利潤倒推出來確定的。市場上同類產品的競爭情況決定客戶收入,而預期目標利潤則由公司及其行業水平的經營情況決定。目標成本法主要在產品的研究、開發、立項階段實施,即在產品的創意、立項初始階段,就對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進行了充分的調研論證。這樣有利于在生產過程中避免發生無用耗費,節約溝通和重置成本,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成本目標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相互關聯
目標成本管理體系下,產品產出的過程由企業所有部門共同組織完成,包括從市場調研論證、設計研發,到物料供給、試產制造、成品制成,再到銷售物流、售后服務、人力資源、財務會計等管理部門。多部門協調完成工作,不再各自為政,從不同角度促進企業形成連續完整的價值鏈體系,也促進了企業管理體系的有效完善。
(三)目標成本管理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目標成本管理體系以市場為導向。客戶對產品的多方面要求,如質量、成本、時間,將在產品調研論證、設計階段同時考慮,以顧客認可的價格、功能、需求量等因素為出發點,以預測的產品價格為起始。產品價格的預測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產品的性能、延展性及市場占有率等,以此引導成本分析,確保了目標收回成本并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
(四)目標成本管理是全面成本管理
目標成本管理過程是價值鏈滾動中各個環節全員參與的過程,這也包括上游的供應商、服務提供商,以及下游的零售商、經銷商。在運行中,目標成本管理作用于產品的整個價值鏈,從產品的設計定性、物料采供、生產制成、物流、銷售網絡建立維護和售后服務的全過程進行成本控制。其在范圍上超越了企業的邊界,構建了包括上游和下游的產品成本價值鏈,使供應商在滿足產品性能水平的基礎上提供成本最低的物料資源。
二、目前企業在應用目標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不少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都把節約生產端成本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亦有不少企業認為他們的成本管理很到位,并且已為企業帶來效益。然而,縱觀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還存在薄弱環節。
(一)成本管理邊界有待拓寬
企業在目標成本核算范圍的流程設計中還僅是著重于傳統的生產、制成環節的目標成本的分析核算,對設計、營銷、企業管理等方面的成本費用的分析存在缺失,沒有體現出對產品生命周期成本進行全覆蓋的核算分析。成本控制的邊界從時間角度劃分來看,則是從產品調研設計開始直到產品銷售轉化為利潤結束的生命周期的全過程。從縱向的空間感來說,則是全部成本的范圍,包括了利潤轉化過程中各個協作部門發生的所有資源耗費總和,如開發設計、采購、產品制成、銷售、行政管理等部門的資源耗費的總和。如果成本控制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任何管控疏漏,都會造成部分成本游離于目標成本之外,導致成本失控。
(二)目標成本管理比較粗放
目前,企業目標成本管理的著眼點還是僅限于傳統的生產費用、行政費用的控制,如物料采購的價格是否下降,產品制成損耗是否降低,辦公經費、差旅費的減少等顯性成本的控制。而對由管理有效性缺失造成的隱性成本我們則很少考慮,例如提高設備利用率、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提高資金運轉效率等,且易將成本指標完不成歸結為客觀因素(如原料價格),很少強調主觀,而忽視隱性成本可能導致企業成本核算一定程度的失真。
(三)全員參與度不高
目標成本管理多為企業中高層管理者操心,基礎員工參與度不高。員工只是為完成成本管控的績效目標而工作,缺少主觀能動性,呈現“權威式”的成本管理形式。管理人員的成本意識直接影響著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運營效果。我國目標成本管理工作多是任務型、控制型的,從領導層到職工都在被動地為完成目標成本而努力,為目標達成的主動干預和主動思考的“進攻型管理”少之又少。在目標完成過程中的成本節約不僅要在產品制成過程中進行成本控制,各項人為成本費用支出也同等重要,尤其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教育,培養復合型員工,提高人的勞動生產效率。雖然我們已經做了一些工作,但還很不夠。
(四)成本競爭意識不強
在目標成本管理過程中,競爭意識薄弱在我國企業中普遍存在。隨著市場競爭全球化趨勢的愈演愈烈,企業要存續,保持不敗之勢,并且持續領先優勢,尤其不能忽略對競爭對手全面的成本變動信息的綜合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優勢地位,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五)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統
沒有建立信息化核算管理控制系統或不夠完善。現在是信息化時代,企業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通過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統及時獲取市場信息變化和企業內部成本核算情況。
三、目標成本管理在企業管理中應用中的建議
(一)明確目標成本的管理邊界
目標成本管理的對象是完整價值鏈體系下的全面成本的概念。例如,在新產品研發設計環節就要進行成本觀念的滲透,從零開始,抓牢基礎控制。新產品在投產之初,除了充分滿足目標客戶的需求外,同時盡可能將整個價值鏈成本囊括其中,發現潛在利潤,管理沉默成本,打通行業價值鏈的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經銷商,從而實現完整價值鏈的分析整合。這樣,企業就能實現全面成本的極大降低,實現企業財富最大化。
(二)轉變管理機制,創新成本管理的多維模式
為了實現企業經濟水平的穩步提升,企業的成本運營模式和企業管理機制必須更新、創新,避免僵化。我們通過精細化管理發現,占據了較大流動資金比例的生產物料采購投入,對企業目標成本的利潤再生能力造成了很大影響時,企業應考慮供應鏈上游的模式再造,從重新確立采購計劃,優化采購流程,打通采購渠道等多方面入手調控。同時,沉浸在信息化市場、多元化市場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中,信息、概念、數據等無形產品也都相應有了一定的市場價值。與此同時,成本管理的范疇也從有形產品擴展到了無形產品,如影響銷售模塊決策的大數據采集成本、影響人員雇傭關系的人力資源成本、影響農作物生產的氣候信息環境成本等成本輸出方面也應得到管控。
(三)提高員工參與意識與業務素質
在目標成本管理下,關于成本目標的達成,其中的大部分工作還是要靠員工的通力合作來實現。首先,要增強員工在目標成本管理中的參與意識,增強員工責任感,認同企業的經營目標,認識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是企業利潤制造的參與者。其次,要提高員工的業務素質,員工對成本性態的識別需要企業通過科學的培訓來提高,讓員工自覺發現工作中的成本節約點,從小處入手,集腋成裘,提高管理效率。
(四)增強成本分析整合能力
企業要適時注意對對手的成本進行分析,洞悉成本變動原因,審慎、精確地測算對手的成本水平,比較分析搜集的競爭對手的多維度信息,做出準確判斷,辨明雙方立場。因此,樹立危機意識,使成本具有新鮮的活躍度,具有競爭性,及時分析和深刻剖析研究競爭對手的成本,是促使企業改良產品的主要動力之一。
(五)加強信息化建設
目標成本管理工作能否成功,取決于各種信息的整合與加工成果的質量,以及對目標成本的及時修正。多維度的數據搜集可以幫助目標成本管理團隊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競爭產品,了解產品設計與產品成本間的關系,確保目標成本管理立于不敗之地。
四、結語
我國的工業企業成本管理是從先期的計劃成本管理過渡而來,成本管理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在不同的市場運行背景下,都會發揮它的積極作用,要使企業在經濟的運行中立于不敗之地,那就要勇于創新,積極嘗試。現階段,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離不開目標成本管理這種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目標成本管理理論的運用是我國企業家們在經營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內容。企業家現階段要充分注重管理核心,強化核算手段,凸顯效益目的,在成本的運行軌跡中發現可降低成本,尋找潛在機會。通過員工培訓提高員工對成本管理的參與度,主動有效實施成本目標管理,隨著員工的知識更新,其對新成本的發生將會主動及時審視,進行事前控制。隨著目標成本管理在企業文化中的深入貫徹,各部門在成本控制中極易達成共識,溝通成本也會大大降低。企業就是要能在自身的發展中積極地完善目標成本管理,使之最大限度地發揮管理有效性,使企業獲取最大利益。
(作者單位為天津潯興拉鏈科技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杜宇紅.企業目標成本法應用與思考[J].新會計,2019(08):60-61.
[2] 吳志偉.企業管理中目標成本管理的應用闡述[J].財經界(學術版),2019(14):77.
[3] 許小玲.企業成本管理中目標成本管理的應用研究[J].營銷界,2019(35):279+285.
[4] 李艷萍,徐穎.基于精細化管理視角的企業目標成本的制定[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09):93-94.
[5] 章茵音.淺析深化目標成本管理新路徑[J].江西建材,2019(07):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