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怎樣應對網絡謠言,是鄉鎮思想政治工作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大信息安全法制建設,提高信息安全立法、守法、執法水平;要加強信息安全技術研發,提高國家信息安全防范控制能力和水平;加強對農村網民應對網絡謠言培訓教育,提高農村網民綜合素質。
【關鍵詞】 網絡謠言 鄉鎮 思想政治工作 信息安全對策
要通過加強網絡安全體制機制建設,提高鄉鎮網民思想政治素質、網絡安全素質、法律法規素質,從根本上對網絡謠言。
一、要引導農村網民認清網絡謠言的來源
網絡謠言,表面上來自網絡,但根本上是來自人心,來自不健康的心態,來自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一是要認清傳播網絡謠言的目的。謠言沒有事實依據帶有攻擊性,目的性的話語。主要涉及突發事件、公共領域、政治人物 、顛覆傳統、離經叛道等內容。目的主要有四種。政治目的。網絡造謠攻擊污蔑誹謗黨派、政黨或組織,企圖達到顛覆政權的目的。政治謠言一般出自對立黨派、反動勢力、邪教勢力、極端勢力。經濟目的。自己或者收買第三方,制造經濟競爭對手的謠言,企圖通過網絡謠言打垮對方。這類謠言一般出自沒有生產經營競爭實力、沒有文化理念的經濟實體所為。社會目的。通過制造謠言,達到社會恐慌目的,其本質是謀取經濟利益。比如制造某種流行性疾病恐慌,達到獲取相對應藥品或商品暴利的目的。道德目的。通過網絡謠言中傷,損害他人名譽等。二是要認清網絡謠言傳播的渠道方式。網絡謠言是通過網絡介質傳播的。網絡介質主要有例如微博、微信、國外網站、網絡論壇、社交網站、聊天軟件等。三是要認清網絡謠言的種類。主要有憑空杜撰型、夸大其詞型、斷章取義型、拼湊剪接型、半真半假型、假戲真做型、刻意暗示型、辟謠求證型、邏輯詭辯型、記憶偏差型十種。四是要認清網絡謠言的特點。主要有預言性、誘惑性、隱蔽性、知識性、攻擊性、報復性、宣泄性、強迫性、炒作性、自炒性十種。
二、要引導農村網民認清網絡謠言的危害
網絡謠言危害很大,是害人、害自、害國家、害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一是對國家的危害。網絡謠言會危害國家政治安全,甚至對國家政權構成威脅,有發生顛覆性事件可能;危害國家經濟安全,尤其是虛擬經濟領域謠言,有導致金融領域崩盤的可能;會威脅國家文化安全、生態安全等。二是對社會的危害。會造成社會恐慌,危害社會安定、穩定,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對團體的危害。有的經濟實體或團體,因一則謠言而倒閉。對個人危害。有的個人因一則謠言而毀滅。三是對農民的危害。農民相對文化水平低,容易輕易謠言,導致多種危害。
三、要引導農村網民科學應對網絡謠言
要從政府、社會、個人層面應對網絡謠言;要從思想認識、方式方法方面應對網絡謠言。首先,政府要積極應對網絡謠言。一是要 保障民生需求,維護民眾利益。政府要切實加強以民生問題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著力加強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與民生問題息息相關領城的改革,讓百姓有幸福感和安全感。要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需,對于群眾的不滿情緒及時疏導。在推進發展的過程中,始終注意維護好群眾的利益,協調好各方的利益關系。二是 要堅持信息透明原則,第一時間發布準確信息。制止搖言的關健在于填平老百性與相關部門間的信息鴻溝,越是社會透明度高,“謠言存活”的難度就越大,信息透明是引導、防止和治理網絡語言的前提。所以,有效治理網絡謠言,應當堅特信息透明原則,在保持信息暢通和信息公開的情況下,多做解疑釋惑、理順情堵、化解矛盾的工作。政府要建立信息發布公開機制,增強信息透明度。利用包括網絡在內的各種媒體全面及時客觀公正地發布權威信息、公布真相、引導輿論。要主動出擊,消除謠言生存的空間。在第一時間發布事件真相之后,還要保持主要傳播渠道的暢通,及時向社會民眾公布最新的發展動向,以及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并且與民眾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以保障信息暢通無誤的到達民眾,更好地了解民眾的需求,解決民眾的心理危機。三是要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當政府和社會信任度下降后,一個極大的負面后果就是造謠的成本會降低,而辟謠的成本會增高。政府需要民眾的信任和期待,這樣,即使有個別人惡意造謠,民眾基于對政府的信任度、對公眾人物的信任度、公民本身的自我判斷等等,也會對此筑起多道“防火墻”。政府可以通過網絡輿情監測預警系統及時掌握網絡輿情的發生和發展,重點篩選可能成為謠言的虛假信息,了解網絡輿情的發展趨勢,對其采取恰當的應對措施,來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四是要 加大法制宣傳力度,提高民眾的謠言免疫力。政府要減少謠言的傳播,降低謠言的危害性,必須要加大法制宣傳教育力度,提高民眾的謠言免疫力,減少傳播謠言的參與人數,增強他們對小道消息的批判能力和理性的分析能力,引導廣大網民提高媒介認知力、信息鑒別能力。其次,社會要積極應對網絡謠言。要加強社區網絡知識教育。要通過發放知識手冊、開展專題講座、以及文化文藝活動等多種形式,在社區傳播網絡知識,傳播各種應對網絡謠言和網絡詐騙、電信詐騙的知識和方法,不斷提高社區群眾應對網絡謠言、網絡詐騙的能力。再次,個人要積極應對網絡謠言。個人要堅持做到,善于識別謠言,不相信謠言,不傳播謠言;做到自覺抵制謠言,積極舉報謠言;做到積極宣傳謠言產生的根源,積極宣傳謠言種類和謠言傳播形式渠道,積極宣傳謠言的危害,積極宣傳抵制舉報謠言的渠道方法。五是要舉辦農村網民應對網絡謠言專題培訓班。要選擇農村休閑季節,舉辦應對網絡謠言培訓班,提高農網民村識別辨別應對網絡謠言的能力,促進農民素質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思想體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介紹:劉曉花,女,1974年7月出生,1994年1月參加工作,大學專科學歷,雙峰縣青樹坪鎮經濟發展辦公室工作,政工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