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建 包生藝
摘要:歷史地看,寧夏利用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生產要素等相對優勢,已經初步成以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為主的新材料產業發展格局;發展地看,寧夏在高性能金屬材料、先進化工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電子信息材料、前沿新型材料等領域,發展壯大其產業集群的任務極為迫切。調整優化發展思路、深入拓展重點領域、全力壯大產業集群、著力突破關鍵環節和持續強化產業支撐,應當是寧夏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的主要選擇。
關鍵詞:寧夏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選擇
新材料產業是“中國制造2025”大力推進的十大重點領域之一,新材料產業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必然選擇。面對新時代發展態勢,寧夏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在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速發展的過程中,理清新材料產業發展新思路,明確發展著力點,力求發展新突破,支撐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顯得更加迫切。
1產業發展情況
1.1產業發展政策賦能
任何重大產業戰略部署,政策支持是重要保障。“十三五”以來,尤其是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導下,寧夏黨委、政府謀篇布局,加快步伐,強力推動新材料產業發展。不論是關于推進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意見、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還是關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都把新材料作為戰略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提出了產業集群發展、關鍵技術突破、示范企業培育、產業基地打造等戰略部署、發展重點、預期目標,同時提出了財政投入導向機制、減稅降費工作機制、融資難題環節機制、要素配置保障機制和人才培養引進機制等政策措施,這些重大舉措為優先支持新材料主導產業發展創造了先行條件和良好發展環境。
1.2業基礎比較優勢
寧夏煤炭、石膏、石灰石、硅石、石英石等非金屬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形成了煤炭、電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主要產業基礎。寧東是國家十四個億噸級煤炭基地之一,寧夏石膏、石灰石、硅石、石英儲量與品質在國內非常具有影響。2019年,原煤產量7476.9萬噸,發電量1765.9億千瓦時[1]。預計到2020年,原煤生產能力1.2億噸,電力總裝機5400萬千瓦左右[2]。寧夏已經成為優質石灰石、硅石、石英石等主要產區,也是硅石、石英石全國三大基地之一。
基于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隨著生產要素的不斷完善,經過產業深入引導,寧夏新材料產業發展日新月異。鎂、鋁、錳金屬結構材料及碳基材料等傳統材料,鉭鈮鈹鈦稀有金屬材料、新型電子材料等優勢關鍵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紡織新材料和生物基、石墨烯、富勒烯等前沿新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已經展現出獨特魅力。2019年,寧夏新材料主要相關的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金屬制品業分別同比增長29.1%、6.1%和21.8%[3]。據調查,2019年,新材料代表性產品單晶硅棒產量6.82萬噸,全國排名第二;硅片產量17.58億片、光伏組件產量2265MW、電子級單晶硅棒產量434噸、集成電路圓片產量66萬片、石英坩堝產量10.8萬只、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產量1萬噸。其中,石英坩堝、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產值分別達到125億元、10億元規模。
1.3產業布局特色明顯
寧夏新材料產業主要包括:鎂、鋁、錳金屬結構材料及碳基材料等傳統材料,鉭鈮鈹鈦稀有金屬材料、新型電子材料等優勢關鍵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紡織新材料和生物基、石墨烯、富勒烯等前沿新材料。
《寧夏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寧夏回族自治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都明確了寧夏新材料產業發展布局和發展重點,具有相對特色優勢新材料產業布局已經形成。
目前,寧夏依托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等新材料產業基礎,以高科技、低污染、長產業鏈、高附加值為方向,促進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氣和精細化工等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加快向化纖紡織、塑料型材等下游產業延伸,建設國內最先進的現代能源化工產業集聚區;發展鉭鈮鈹鈦稀有金屬新材料、鋁鎂合金及輕金屬材料、高附加值的碳基和復合材料深加工、硅及電子級硅材料等產業,向航空航天、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產品應用領域延伸,構建新材料產業集群,從而打造國家稀有金屬新材料產業化示范基地和寧夏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基地。
1.4產業規模不斷提升
寧夏“十三五”以來,隨著西部大開發深入推進,立足自身產業基礎,搶抓東部地區和國外產業轉型升級、布局調整的機遇,鉭鈮鈹鈦稀有金屬材料、鋁鎂合金材料、碳基材料、錳基新材料、現代煤化工新材料、 氯堿化工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儲能材料、新型半導體材料、石墨烯復合材料和綠色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得到長足發展,整體實力大幅提升。
據調查,2019年,寧夏新材料企業103個,完成產值約40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多晶硅產量同比增長84.1%,單晶硅增長30.3%,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增強,大尺寸單晶硅片、稀有金屬、碳基材料、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產業基地初具規模。
寧夏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互結合的新材料創新體系逐漸完善,并在重大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中的促進作用日益突出。據調查,目前已建立稀有金屬特種材料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自治區級新材料實驗室7個、新材料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3個、自治區級9個。新型動力電池、稀有金屬材料創新發展成效突出,涌現了一批創新性企業,杉杉能源(寧夏)公司擁有各類新材料專利38項,企業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4.36%,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82%以上,綜合競爭力2019年全國排名第一;中色(寧夏)東方集團擁有專利214項,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4.4%,主導產品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同時,寧夏新材料應用水平不斷提升。新型電池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半導體照明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稀有金屬材料加速發展;高性能輕合金材料、高性能鋼鐵材料、工程塑料、新型建筑材料等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生物材料、納米材料、綠色材料等應用取得積極進展。鉭鈮鈹增材制造、集成電路用12英寸高純鉭靶材、高壓高可靠電容器用鉭粉、生物醫療用鉭材料等領域積極創新,一批先進產品國內領先。
2影響發展的主要因素
2.1歷史積累的問題仍然存在
歷史地看,寧夏新材料產業是完全依賴各地的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等因素建立起來,并逐步規劃在工業園區得以發展,發展層次較低、發展方式粗放、質量效益不高、集約節約不足等問題,是多年積累的深層次問題的反映,需要統籌規劃,創造條件,認真加以化解。
2.2產業發展的質量亟待提高
整體上看,寧夏經濟發展存在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增長動力后勁不足、質量效益仍然偏低等問題,新材料及其上下游產業又是全區能耗最集中的產業,新材料產業快速發展與所在地區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目標、能耗增量控制目標(工業能耗“雙控”)考核約束的矛盾比較突出。2019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量為6826.4萬噸標準煤,高耗能行業占比93.55%,同比增長10.1%[4]。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分別同比增長12.2%、17.1%、11.6%、3.6%和15.5%[5]。目前,新材料產業所布局地區工業能耗“雙控”已經不同程度地進入預警狀態。
2.3產業發展的短板比較明顯
現階段看,寧夏新材料產業在企業數量、基礎研究投入,中高端產品占比、產業布局、同質化競爭、本地轉化率、產業生態等方面具有發展短板。據調查,2019年,寧夏新材料產業103個,分別與東部江蘇省2612個、周邊陜西省330個相比,具有明顯差距,企業數量不足也反映出傳統產業的低端、中端產品比重較大,基礎研究持續投入乏力,產業鏈延伸明顯不夠。
2.4產業發展的方向更加緊迫
發展地看,寧夏新材料產業發展面臨諸多新形勢要求。2019年以來,中央、自治區基于全局戰略,不斷深化產業發展方向。重點突出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以加快轉型升級為重點,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這些決策部署表明,對寧夏新材料產業發展而言,新材料產業競爭格局正在深入調整,新材料與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術加速融合,大數據、智能化等技術在新材料研發設計中的作用不斷突出,“互聯網+”、增材制造等新技術新模式快速發展,對產業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支撐持續增強,新材料創新步伐明顯加快。
3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即將進入“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銜接期,同時面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期。中央審時度勢,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尤其是深刻認識新冠疫情的影響與沖擊,不斷提出決策部署,是寧夏加快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
3.1優化發展思路
中央提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做好頂層設計,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以夯實產業基礎能力為根本,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為目標,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寧夏基于新材料發展現狀和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需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應用和需求為導向,以支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滿足重大技術裝備急需為主攻方向,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和科研機構為支撐、產學研用協同促進的新材料產業發展體系。堅持以產業園區(經開區、高新區)為依托,以集群發展為方向,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構建“龍頭企業+研發機構+配套企業”的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新模式,推動全區新材料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規模化發展。
3.2拓展重點領域
(1)在高性能金屬材料領域。聚焦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軍工等領域。重點發展鉭鈮鈹鈦稀有金屬、高強高韌性鋁鎂合金鑄鍛件(線、棒、帶、管、板、異型材)、特種鋼以及錳基等多元合金材料的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
(2)在先進化工材料領域。聚焦化工新材料產業向高端化、精細化、綠色化發展。發揮煤化工、氯堿化工等產業基礎,重點延伸發展高性能塑料及樹脂、特種橡膠及彈性體、功能性涂料及合成纖維等下游產業。
(3)在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聚焦炭基材料、特種玻璃、高技術陶瓷、新型建筑材料、綠色材料等領域,重點開發高品質碳化硅、氮化鋁、碳素制品,高性能陶瓷基板、結構件,低輻射鍍膜(Low-E)及太陽能基板玻璃,加快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地研發推廣,實現傳統應用領域向高端、節能環保、特種應用領域轉變。
(4)在電子信息材料領域。聚焦國內外戰略材料先進技術,強化引進吸收運用。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用12英寸高純鉭靶材、半導體級大尺寸硅材料、新能源材料、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LED顯示材料、工業藍寶石、電極箔等新型高端電子信息材料,積極發展高附加值的新型電容器、電位器、電阻器等產品。
(5)在前沿新型材料領域。聚焦產業化、產品應用等創新。重點攻克石墨烯、電子漿料、生物基、增材制造新材料等領域關鍵技術,拓展在航空航天、生物醫藥、國防、精密加工等領域的產品應用范圍。
3.3壯大產業集群
(1)以寧夏寶豐能源公司50萬噸煤制烯烴、國能寧煤集團70萬噸煤制烯烴新材料、寧夏泰和芳綸纖維有限公司新材綠色差別化氨綸、寧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萬噸氯化聚氯乙烯、寧夏神州輪胎公司國產大飛機子午線航空輪胎等項目建設,壯大銀川、石嘴山、中衛三大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
(2)以中色(寧夏)東方集團年產100支9cell超導銀槍、寧夏德運創潤鈦業公司年產300噸高純鈦、中鎂(寧夏)鎂業科技公司年產100萬只鎂合金汽車輪轂、寧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8萬噸鋁桿及3萬噸鋁線等項目建設,壯大石嘴山、吳忠、中衛三大高性能金屬材料產業集群。
(3)以寧夏北方精工陶瓷技術公司2萬噸高溫結構陶瓷基復合材料、寧夏天元錳業集團公司電解錳渣制備綠色建材、寧夏百川新材料公司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寧夏華勁鋰電池回收科技公司年處理5萬噸廢舊鋰離子電池及退役鋰離子電池梯次利用、寧夏建材集團100萬噸綠色建材、寧夏金晶科技公司20萬噸太陽能電池基板玻璃生產等項目建設,壯大銀川、石嘴山、吳忠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集群。
(4)以銀川隆基硅材料公司光伏15GW單晶硅棒切片、寧夏隆基樂葉材料公司3GW單晶電池、寶豐能源集團1.6萬噸電解水制氫、杉杉能源(寧夏)公司5.5萬噸鋰電正極材料、寧夏百川新材料公司41萬噸鋰離子電池材料、寧夏銀和半導體科技公司集成電路大硅片(200mm、300mm)、寧夏天通銀廈新材料公司藍寶石晶體及襯底深加工、中色(寧夏)東方集團12英寸高純鉭靶材等項目建設,壯大銀川、石嘴山電子信息材料產業集群。
(5)以寧夏墨工科技公司高純石墨烯生產應用、寧夏漢堯石墨烯儲能材料科技公司鋰離子電池石墨烯三元正極材料及導電漿料等項目建設,壯大具有區域特色的前沿新型材料產業集群。
3.4突破關鍵環節
(1)整合資源、集中要素、突出特色,全力打造新材料標志性產業鏈和創新鏈。重點推動在先進高分子材料、半導體照明、新型顯示材料、電子信息材料、動力電池材料及高性能輕合金等領域強鏈補鏈,形成材料、部件、裝備等完整產業鏈。鼓勵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促進新材料產業與其他產業同步升級。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形成企業間生產互補和有效分工協作的配套企業群,提升科研、金融及中介服務機構對產業的支撐能力。
(2)圍繞重點新材料企業,分類、培育和引進新材料領軍企業。支持寧夏企業瞄準國內行業一流企業,開展產業鏈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精準合作,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在半導體硅片、石墨烯、電子信息材料等優勢領域,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的制造業行業領先示范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名企、名品、名牌。
(3)選擇一批新材料重點領域傳統制造業、高端裝備等產業發展需求的關鍵材料共性技術,重點產品,聚集各類科技資源,持續開展技術攻關。支持生產企業、應用企業與科研院所協同攻關,突破石墨烯三元正極材料、儲能材料等一批“卡脖子”技術。建立由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各類創新主體自愿組合、自主結合的新材料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協同創新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4)加快新材料應用示范,促進下游行業積極使用新材料,推進重點新材料規模化應用。重點推動優勢新材料列入國家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開展重點新材料應用示范保險補償試點,突破“不敢用不好用”瓶頸。探索建立新材料與終端產品同步設計、系統驗證、批量應用等多環節協同促進機制。加強新材料領域軍民融合,推動軍轉民和民參軍,提升新材料在軍用領域的應用水平。
3.5強化產業支撐
(1)強化政策落實。優化政策執行方式,在資源要素、技術改造、關鍵技術攻關、創新載體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企業梯隊培育、人才體系建設及質量品牌培育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充分發揮好各類政府產業基金引導作用,加大對新材料企業和項目的支持。
(2)強化協同服務。加強政府各部門協同配合,優化服務流程,提供高效便捷公共服務。完善新材料產業統計體系,加強分析研判,及時反映發展成果。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支持核心專利轉化實施,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推動專利申請結構由量向質轉變,專利權從有到用轉變,不斷提高企業知識產權意識和管理能力。
(3)強化開放合作。結合“一帶一路”建設,鼓勵和支持新材料企業通過招商引資,促進產業技術資本、標準專利、管理經驗等合作。支持區內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參與大型國際新材料科技合作計劃,鼓勵國內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區設立新材料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專業博覽會、高端論壇等活動,集聚創新要素,促進合作交流,提升企業知名度、擴大品牌影響力。
4 結語
對寧夏新材料產業既需要歷史地加以客觀評價,也需要發展地加以深入分析,是一個不斷再認識的過程,著重于以創新驅動實現由傳統型向現代型、由初級產品向高端產品、由資源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著力于提升一批,打造先進基礎材料產業集群,突破一批,打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攻克一批,打造區域特色產業集群,從而促進寧夏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寧夏回族自治區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寧夏調查總隊.寧夏回族自治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http://tj.nx.gov.cn/tjsj_htr/tjgb_htr/202004/t20200430_2054423.html,2020-04-30.
[2]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寧夏回族自治區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修訂本)[EB/OL].http://fzggw.nx.gov.cn/tzgg/201810/t20181015_1834319.html,2018-10-15.
[3]寧夏回族自治區統計局.2019年1-12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EB/OL].http://tj.nx.gov.cn/tjxx/202001/t20200121_1929499.html,2020-01-21.
[4]寧夏回族自治區統計局.2019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情況簡析[EB/OL].http://tj.nx.gov.cn/tjxx/202002/t20200218_1958620.html,20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