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個性化閱讀是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主要途徑,也有利于學生實現個性發展。在本文中,本人以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為例,詳細說明如何引導學生發揮主體性,思考、探索文本,建構運用語言,實現個性化閱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實施策略
閱讀是什么?語文課程標準中就這個問題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認知世界,發展思維,體驗審美的活動。從這個答案中可以看出,閱讀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在實施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思考、分析文本內容,實現對文本內涵的感悟和文本情感的共鳴。如此閱讀教學的實現,不僅是學生發揮個性的途徑,也是學生實現個性發展的方式。所以,在組織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立足閱讀要求,采取適宜的策略引導學生們個性閱讀。
一、立足文本,發揮學生主體性
發揮學生主體性是新課標中提出的教學要求,也是有效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保障。就我們使用的語文教材來說,它是新課標的產物,同時也是實現新課標的載體。新課標中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教學方向,即在組織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與教師、文本對話。如此教學,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同時也指導著學生發揮主體性,就閱讀文本中的內容進行思考、探究,發散思維,與教師或其他學生碰撞觀點,由淺入深地理解文本內容。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在實施個性化閱讀的時候,或者會為學生們提出問題,或者引導學生自主提問,使學生們在問題的作用下,自主思考、探究,提出個性觀點。
以《跳水》為例,我在組織教學的時候,立足文本標題,鼓勵學生們自主發問。具體地,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初,我這樣引導學生:“在長期的閱讀過程中,我們都知道,文本標題是文本內容的高度概括。那么,閱讀這篇文章的標題,你覺得這篇文章是在寫什么呢?可以根據這個題目提出哪些問題呢?”開放性的問題,便于學生們打開思維的大門,發揮個性,提出不同問題,如跳水是我們在電視中看到的跳水比賽嗎?為什么要跳水呢?誰要跳水呢?跳水結果是什么呢?受到問題的驅動,學生會自主地走進文本,有針對性地探尋文本并結合文本內容提出不同的觀點,實現個性閱讀。
二、合作學習,驅動學生探究
小學階段的閱讀文本,內容看似簡單,但是其中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和空白,這是由語文學科的主觀性決定的。而且,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每天過著家庭和學生兩點一線的生活,生活經驗匱乏,在閱讀文本的時候,是難以切實地體驗到不同的人生和世界的。而且,自身發展情況的制約下,學生還會出現一些游離于文本之外的問題,無法實現閱讀要求。班級授課制盡管存在諸多的不足,但是卻為學生們實現合作學習,揚長補短創設了機會。所以,以小學生的閱讀情況為基礎,在實施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會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引導學生們在集體中質疑,在集體中探究,潛移默化地實現認知、質疑、再認知、再質疑這樣的學習發展,促進個性的張揚和發展。
以《將相和》為例,在實施合作閱讀的時候,我為學生們設計了明確的閱讀任務,如理清這篇文章的發展脈絡,概括這篇文章中的小故事,建立故事人物印象,感知文本創作意圖。在這樣的任務驅動下,學生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閱讀文本,獲取對任務的初步認知。在學生們初步感知文本之后,我鼓勵他們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獲取的認知。受到個性差異的影響,學生們會針對不同的任務提出不同的看法,這些看法是他們發揚個性的具體體現。而且,在交流觀點的時候,學生們也可以實現思維的碰撞,便于由淺入深地探究文本,實現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三、讀寫結合,建構運用語言
閱讀積累是個性閱讀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積累語言素材,體驗不同的世界和人生,建立獨特的感悟。閱讀是輸入的環節,學生們在建立感悟之后,還要聯系自身的經歷和體驗,對這種感悟進行二次加工,借此通過語言表達建立對所學的進一步認知,同時增強個性感受。因此,我在組織閱讀教學的時候,我把握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引導學生們讀寫結合,張揚個性,發展個性。
以《摔跤》為例,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們利用圈圈點點的方式,將描寫小嘎子的形象展現出來,分析人物形象,并立足所積累的語言信息,自主地對自己的小伙伴進行刻畫,展現其特點。通過如此寫作,學生們實現了對文本語言的二次加工,充分地展現了自己的個性,便于實現個性發展,同時獲得讀寫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根據閱讀教學的特點,引導學生們發揮主體性,驅動學生合作閱讀,指導學生讀寫結合,使學生們在一系列活動體驗中,張揚個性,展現個性,實現個性閱讀,同時在加深文本內容理解的基礎上,實現自身的有效發展,為今后發展閱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宇丹.在個性化閱讀中促進學生個性發展[J].學周刊,2018(11):138-139.
[2]孫正偉.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有效教學初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8,32(01):113-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