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震
摘 要:在學習中形成理念,在實踐中提升理念。用人生的理想和信念去啟迪學生,用純潔的品行去感染學生,用美好的心靈去塑造學生是德育工作的目標。在教育教學中建立考核制度,增強了教職工育人的責任意識;多角度全方位提高了考核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充分調動了教師工作熱情,有效促進德育工作的實效。
關鍵詞:教育教學;德育工作;特色學校
在教育教學中,要使教職工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識,營造人性化的教育氛圍。深化德育理念,開展符合學生發展,富有時代精神的特色活動,把課堂教育教學、課外教育等各方面的教育影響都轉化為學生發展的積極因素,使校園成為師生的精神家園。
一、抓縱橫,促轉變,創特色
學校要集中力量抓住德育管理的“縱、橫”兩條縱線:一條是黨支部、共青團和工會;一條是校長室、教導處、學年組、班主任。兩條縱線一起抓。還要抓四條橫線:按時間序:青年節、兒童節、教師節等重要節日;按特色序:手拉手聯誼活動、校園藝體節、環保教育活動、體育競賽、志愿者活動;按實踐序:德育教育基地、勞動實踐基地、社會考察活動;按配合序:按上級的要求開展活動。.抓好三個轉變:一是德育目標由劃一性向層次性轉變。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思想道德水平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教育要求。二是德育形式由灌輸型向滲透型轉變。開展適合聾生認知特點、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教育活動。三是德育對象由被動型向主體型轉變。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中大力推行自我教育,努力實現由“抱著走”到“扶著走”乃至“放手走”的轉變。
二、探索營造濃厚的德育氛圍
(一)創“情境活動”,感染和教育學生
在開展教育活動時,要千方百計為學生創設體驗性教育環境,使他們在環境和氣氛的感染中受到教育,使道德認識更加明確,道德情感得到升華。例如:清明節,組織開展學生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活動,為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參觀烈士紀念堂,聽革命英雄故事等一系列教育活動,對學生是一種極大的感染與熏陶。組織學生參觀部隊營房、團史室,那整齊的隊伍、嚴明的紀律、干練的作風,使學生肅然起敬,由衷的佩服,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二)創“品牌”活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1)“手拉手”聯誼活動“用活動助交流,依活動建友誼,借活動展風采,讓活動促學習”是手拉手聯誼活動的魅力所在。“紅領巾手拉手”聯誼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設立紅領巾信箱,學生間互通信件。這種幫助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聯誼單位先后為學生捐助學習生活用品等,讓學生感受到了聯誼伙伴間真摯的感情,增強了自立自強的信心和勇氣。
(2)校園體育藝術節活動
校園體育藝術節是我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大檢閱,不斷推動我校的科技、藝術、體育活動向更高的層次邁進。體育藝術節期間推出“一二三四五”系列活動:一場文藝演出;兩場體操表演;三場球類比賽;四場作品展評;五項評選活動。所有活動,使學生人人參與,有所學、有所樂,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增長技能,陶冶情操。
(三)創“親情活動”強化教育合力
學校教育是主體,家庭教育是基礎。要努力處理好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系,積極引導家長配合學校工作,做學生家長的知心人,為他們排憂解難。家長學校已成立十幾個年頭,組織家長學習培訓與咨詢,做家庭教育的指導者。成立家長委員會,本著求實務實的精神,為學生健康成長獻計獻策。家長對學校的管理和師德情況進行全方位的監督與指導。“親情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拉近了學校與家長、家長與教師的距離,他們不再是教育的旁觀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承擔起育人的責任。
三、教學工作滲透德育,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
(一)識字寫字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在學生識字教學中,教師感到為難的不僅是學生寫不準字,還有讀不準音。把學過的同音字與生字放在一起比較著讀,效果會好些。例如:“劣”字,受黑龍江方言的影響,學生常把“劣”讀作liě。怎么辦?把“列”字寫到“劣”的旁邊,同時,組詞,讓學生講一下列寧誠實的故事。既使學生記住了讀音,又受到了教育。
(二)閱讀教學滲透德育
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在學習《父親的菜園》一文時,“父親”開荒種菜,引導學生學習“父親”勤勞、堅毅的品質,培養學生熱愛土地,熱愛勞動的感情;在學習《羅盛教》一課時,老師重視讀的訓練,通過情感朗讀來理解該文羅盛教的偉大獻身精神,經過老師激情勃發的感染和促動,學生們在情感波蕩中受到啟發,激發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朱自清《背影》一文,傳達出父親愛子之情的深刻感受,也體現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閱讀時指導學生在生活中仔細感受父母親情。使學生受到尊敬師長,學會感恩的教育效果。
(三)教學中模擬表演激發情感
在語文、社會、思品等學科中,教師為了強化教學效果,往往讓學生分角色地模擬表演文中的人和各事,使他們在表演事件中去體會故事情節及人物語言動態的含義,從而激發他們的思想情感。如:《飛奪瀘定橋》一文中,十八勇士飛奪瀘定橋的情節。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峭壁,在后有追兵,前有強敵險要阻擋的情況下,將發生一場惡戰和付出巨大犧牲。如何表現勇士們英勇戰斗、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學生們分角色表演。有讀的、有演的,配合默契中體會頗深。加之教師恰到好處的引導,把教學中知識目標、技能目標與情感目標有機地結合好,這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關鍵。
(四)在習作教學中滲透德育
作文教學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不失為一個絕好的教育機會和渠道。要求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歸納總結以后形成習作。教師可以利用指導評價的時機加以潛移默化地教育。如寫“我最×××”一文時,學生寫了《我最尊敬的人》。有的寫了老師,有的寫了父親母親,有的寫了鄰居、同學和英雄人物。寫出了自己受感動之處,寫了這些人對孩子或對他人的幫助和愛護,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娛樂時間,甚至是失去健康和生命。文中人物令人可親可敬,令人感動不已的同時,也使作者的思想得到升華,品質得以礪煉,引導的過程就是一次傳統美德教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