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艷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的瑰寶,應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而面向我國農村地區的初中生,更要在開展語文教學的同時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文化知識滲透的力度,發揮文化引導的功能。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經驗,探討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化路徑。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實施策略
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處于不斷積累進階的重要階段,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初中生,年齡普遍較小,受到客觀條件和生活環境的影響見識不廣,思想相對閉塞。在開展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其與語文知識完美融合,不但有助于豐富語文內容的學習,還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達到認識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的目標。
一、多重方法,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佳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滲透,以產生耳濡目染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前應用趣味導讀,設置懸念或是課前演講的方式,調動學生參與的興趣,逐漸激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激情[1]。比如在教學《論語十二章》時,為了激起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教師可以進行導入:在這個世界的暢銷出版物中,排行首位的是《圣經》,排行第二位的就是《論語》。在上個世紀80年代,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就發表了宣言,宣稱人類要在21世界繼續高質量的存活下去,就必須吸收孔子的智慧結晶。那為什么《論語》會有這么大的魅力呢?這樣的懸念設置方式學生很容易產生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具或實物展示臺讓學生獲得更多感官上的沖擊,激發學習興趣。在初中語文文本的選材上,很多都有歷史故事性的內容,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契合度較高,如《木蘭詩》、《劉姥姥進大觀園》等等,都能通過多媒體技術對故事情節進行展示,完美融合語文學習知識點和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深入淺出,深入解讀語文教材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初中語文教材中很多內容都蘊含了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知識,這就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加以挖掘和利用,抓住傳統文化的精華,再結合農村初中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習能力和生活接觸能力,分清主次,適時插入,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效果[2]。比如在教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時,其中出現有“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邑吾舉于市,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如果教師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結合教材注釋進行解說,學生很難產生興趣,還會因學習過程枯燥而失去探究的耐心,更是無法從中感受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因此,教師要學會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掌握教學的重點,因此可以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穿插其中涉及到的六個歷史人物的小故事,結合歷史名人的偉績,探討這些故事點對當前的人們有哪些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三、深入教材,挖掘和應用優秀傳統文化素材傳播文化價值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著大量的古詩詞,不僅僅是我國語言中較為古老的應用方法,還是語文的精華內容,其中蘊含了非常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因此教師要注重深入挖掘,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好地滲透于語文教學課堂上。對于初中生古詩詞的學習教學任務,比其他白話文的教學更難,因此教師應以感受傳統文化之美為基礎,讓學生從語文學習最基本的聽說讀寫環節去感受與體悟。首先是誦讀文本,讓學生通過原有的語文基礎與學習能力感知到文化的存在。教師應要求學生用抑揚頓挫的誦讀方式最大程度將語言文字轉變為可感的形式,達到刺激感官,促使學生自覺走入文本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置身其中地思考詩人在寫作時隱藏其中的詩歌意蘊,真正去了解詩歌的內在含義[3]。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走進教材,即帶著探索欲主動去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實現與詩人心靈上與情感上的對接,用情境創設的方式去感受傳統文化。比如在教學《過零丁洋》時,教師就可以提前從詩中為學生找出能夠點明中心的特殊詞語,如“干戈”、“丹心”、“浮萍”,通過了解中華傳統文化詞語的特殊含義進行語文知識的滲透與教導,在此基礎上點燃學生的激情,更能領會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舍生取義和視死如歸的氣節,感受中華的人文精神。
四、拓展實踐,利用語文舞臺有效傳遞優秀傳統文化
實踐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應用形式,學生要通過親自參與和動手實踐,才能強化語文學習效果,從而更深刻地領悟傳統文化的內涵。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量身定做“每日一詩”的活動,讓學生組成語文文化學習興趣小組,在合作下每日制作一個課件,朗讀與背誦選入課件的古詩詞,認識和了解文本以外的內容,積累知識,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和傳統文化傳播的氛圍。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文化探究活動,結合當前學生所具備的手機、電腦等互聯網應用能力,讓學生通過搜索自行去了解相關的故事。比如學習《愛蓮說》以前,教師引導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蓮花在我國傳統上的花語和地位,詩人或作者用以寫作時常表達哪種情感等等。主動探究的過程能夠給學生更廣闊的學習舞臺,在探索優秀傳統文化時也能創新性地感悟到新的內涵。
五、結束語
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當前初中生需要學習和了解的知識,將其與初中語文相結合,借助語文學習的載體進行深入滲透,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身邊的素材,挖掘傳統文化,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才能幫助學生了解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和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黃呈祥.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探究——以農村學校為例[D].河南師范大學,2017
[2]韋金仁.初中語文教學如何發揮傳統文化教育功能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35)
[3]王海英.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J].教師,201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