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明 趙銘濤 高菲 孫偉
摘 要:當今世界對"軟實力"的要求越來越重視,我們透過文化的視角可以清楚地看到統一戰線的主導思想根深蒂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統戰文化的理論基礎更是源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精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十分豐富的教育信息資源,民辦高校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機制探究對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和道德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統一戰線;民辦高校;傳統文化;機制
中國傳統文化包含著豐富的統戰意識,它既是統一戰線的邏輯起點,又能對統一戰線工作提供有益的啟示。中國的非營利性民辦高校發展仍然十分迫切,需要持續的動力,尤其是民辦高校的內涵式發展。因此民辦高校中探究中華傳統文化的工作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學校的發展,統一戰線應該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運用現代觀念、現代方法和現代話語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重構,從而正確地把握繼承、借鑒、吸納與創新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入的研究,通過批判地汲取和辯證的融合,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總書記把統一戰線思想融合到文化發展中,把傳統文化的智慧契合到統一戰線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對于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我國的民辦高校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民辦高校要想發展壯大,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相比較我國的公辦高校,它們師資雄厚,而且國家的支持力度大,民辦高校的特色需要從文化中挖掘,所以說,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顯得格外重要,是學校內涵的重要途徑。如何在我國目前的環境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迫切需要探究,有了機制,才能更好的去實施、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涵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豐富精神食糧,所以應吐故納新,培養大學生的核心主義價值觀,無論從變現形式還是具體內容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顯示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記憶。大學生作為國家大形勢下的教育對象,掌握新技術思想的現代化群體,對于推動社會的發展必然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現在的民辦高校中需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讓大學生真正成長為國家的棟梁。
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發揮校園文化氛圍的熏陶作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學校文化是指一所學校經過長期發展積淀而形成共識的一種價值體系,即價值觀念、辦學思想、群體意識、行為規范等,也是一所學校辦學精神與環境氛圍的集中體現。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推動校園文明,促進優秀文化的傳播,在民辦高校的發展中會有迸發性的作用。
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直接方式。在民辦高校的教學安排中,優秀傳統文化課堂安排專門的教學計劃,在課程設計上一定要多下功夫,既要注意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普及和傳承,還要注意和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滲透以及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應用。學校在應用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開設適合學校發展的校本課程,立足實際,促進學校文化建設,在統一戰線視域下,培養合格的現代化大學生,提升民辦高校聲譽,促進民辦高校更好的發展。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養學校正氣”作為民辦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標,把“修學校道德”作為教育的重要途徑,把“促學生成才”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把“樹國家棟梁”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辦高校中,培養大學生的愛校、愛國精神,是變革創新、不懈奮斗,戰勝各種風險、經受各種考驗的制勝法寶。這種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自古以來就受到廣大有識之士的重視和倡導。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表現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有著獨立的人格;表現為堅韌不拔、奮發圖強,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悲觀、不喪氣,勇于開拓,積極進取。幾千年來,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影響了整個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動的走向,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它都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民辦高等學校的教育必須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這一優秀文化傳統,培養青年學生樹立自強不息的審美精神。
統一戰線是國家發展壯大的法寶,在統一戰線的發展引領下,在漫長發展進程中積淀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紐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民辦高校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而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機、展現獨特魅力、實現創新發展,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民辦高校,走進學校學生的內心。
參考文獻:
[1]許奕峰,習近平新時代統一戰線重要思想的中華傳統優秀基因[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2020.
[2]李娟,何現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養[J].長江叢刊,2018(25):240-241.
[3]趙瑜,新時代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智庫時代,2019(51).
[4]王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耦合機制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5):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