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中醫文化蘊含豐富的美學內涵,凝練中醫文化中的美學思想,將中醫美學中體現的和諧美、平衡美、生命美、仁愛美融入衛生類高職院審美教育中,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醫文化的有效方式。衛生類高職院審美教育應具有行業和文化特色,將中醫美學文化融入衛生類高職院審美教育教學內容、審美教育實踐活動、學生日常教育管理中,結合校園審美環境的營造,打造只有衛生類高職院中醫特色的審美教育。
關鍵詞: 中醫文化? ? 中醫特色? ? 審美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回信強調,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2019年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中醫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文化中的很多方面蘊含了中華美學精神。如何將中醫文化中的美學內涵提取出來,研究其教育價值及在醫學院校審美教育過程中如何體現,特別是在內容和途徑方面的體現,對于衛生類高職院形成自身的審美教育體系,彰顯自身的審美教育特色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凝練中醫文化與美學精神融合的核心內容
中醫文化中蘊含豐富的美學思想。衛生類高職院應形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中醫藥文化為重要內容,將中醫文化與中華美學精神相融合,將中醫傳統醫德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融通的審美教育主線。
中醫文化和中華美學思想的共通之處具體可以凝練為以下幾點:第一,中醫文化中體現出的生命整體觀,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美學精神。中醫在對人與環境自然美的看法上,秉承了中國古代的天人觀,人與自然的協調,構成了一幅統一有序和諧的畫面,這就是中醫學的一大特色理論——天人相應學說。天人相應學說,典型的特點是人與自然的統一,成為中醫美的重要基因[1](27)。第二,中醫文化中提出的“調和致中”思想,充分體現了美學和諧平衡之美。就人體本身來說,中醫認為是一個統一、運動的整體。人體最初的美的認識就來源于對人體自身的崇拜與欣賞,人本身就是自然物質的集中表現。因此,人體應該是統一的、和諧的[1](24)。第三,中醫的傳統醫德思想、道德觀念“醫乃仁術”,體現中華“真善美”統一的美學精神。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第四,中醫文化強調“神韻意象”,體現中華美學詩性和意境的精神。《素問·氣交變大論》謂:“善言氣者,必彰于物。”從這句可以看出,“氣”實質上是組成“物”的基本成分。氣可以形成萬物,只是由于其組合的變化而成為形態各異的物體。萬物生成之后,生、長、狀、老,無一不是氣的運動變化[1](24)。中醫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美學思想,醫學院校應當思考如何通過中醫文化中美學思想的教育與傳承,達到美學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形成醫學院校審美教育特色。將中醫文化中的和諧美、平衡美、生命美、仁愛美等重要內容融入審美教育內容中,充分體現“天人合一”這個中醫文化的內核,強調“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態度,同時將“仁愛之美”“醫者仁心”思想貫徹始終。
二、構建顯性與隱性相結合的審美教育平臺
1.實現審美教育與課程教學的融合
第一,審美教育與公共課程教學的融合。
衛生類高職院校的人文、藝術類課程并不多,除開設藝術欣賞、美學教育等傳統教育課程外,項目組通過從思想政治理論課、心理健康教育課、體育課三門課程入手,結合藝術鑒賞等選修課程進行研究。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進行醫德教育,在心理健康課程中讓學生領略和諧之美,在體育課中領略生命動感之美等。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醫者仁心”等道德教育,使學生感受到道德之美,可以從古代中醫名家、現代名醫、醫護人員典型事例等美德故事入手,讓學生充分感受美德的力量。心理健康課程中著重強調身心的和諧,指導學生如何與世界、與社會、與他人、與自己和諧共處,保持身心健康。體育課程中,通過中醫特色運動使學生感受動靜之美、韻律之美,發揮健康體魄的鍛煉作用。第二,審美教育與部分醫學專業課程的融合。將審美教育融入“醫患溝通”“護理美學”“醫學哲學”“醫古文鑒賞”等課程,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審美素養。第三,審美教育與中醫特色課程結合。開設“國醫大師的故事”“醫學倫理學”“中醫飲食文化”“中醫養生操”等課程,如在“國醫大師的故事”中體會“醫乃仁術”之美、在“中醫飲食文化”“中醫養生操”中,感受中醫文化“神韻意象”的意蘊。通過這些課程教學,讓學生了解中醫文化,感受中醫文化之美美。
2.實現審美教育與實踐活動的融合
緊緊圍繞“天人合一”“醫乃仁術”“調和致中”“神韻意象”四個中醫核心內容,從“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三個方面,以“天地大美、生命大美、和諧大美”為主題,整體設計具有醫學特色的學生實踐活動。從活動設計、活動形式、活動效果升華三個角度,全面打造具有中醫特色的衛生類高職院審美教育實踐。
第一,從活動主題設計層面緊緊圍繞“天地之美、生命之美、和諧之美”三個方面,通過文體活動、主題教育活動、黨團教育活動等,賦予學生活動深刻的審美內涵,增強活動效果。將中醫文化中的美學思想通過三個方面在活動中展現。例如中醫藥專業通過中草藥的學習,特別是中醫藥標本館、中醫藥種植園的參觀,感受植物之美來源于“天地之美”;臨床類專業通過開展志愿服務項目,例如關愛病患、關愛老人、關愛兒童等活動,使學生領悟醫學生對生命的關愛,培養學生感受“生命之美”;衛生管理類專業通過開展注重言行美主題教育活動、宿舍文明行為教育、談吐言行教育講座等,培養學生美的外在;康復治療技術類專業通過開展戶外拓展活動,培養學生和諧身心,感受“和諧之美”等。第二,在活動實施過程中,利用游戲、藝術作品創作、格物等方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并且做到反觀自身。例如可以通過觀賞自然風景、欣賞書畫作品感受天地之美、藝術之美;通過藝術品的創作,感受人與藝術品的互通,運用“格物”的方式,將人的精神賦予藝術品的創作過程。醫學美容專業可以將對人的美的雕琢聯系到藝術品的創造,像打造藝術品一樣進行對患者進行醫學美容。第三,活動的總結與升華方面。通過教師講解,指明活動的意義不在于一時間的身心歡愉,在于銘記在心的靈魂的洗禮。教師的講解為活動的點睛之筆。教師的講解重點應落在活動的意義之上,即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通過感受“天地之美、生命之美、和諧之美”,領悟中醫藥文化的美學價值,從而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特別是道德境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以后從事醫療衛生事業奠定深厚的人文基礎。通過三個方面的美的熏陶,學生明確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三個方面的審美實踐的開展離不開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正因為中醫中美的意識需要通過知識的積累、經驗的磨礪、古今文化結構的匯通、辯證思維能力的鍛煉,還有想象力、理解力等能力的培養,才能比較充分地感受,因此,并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的[1](8)。想要審美實踐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平時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在醫學生審美能力培養過程中要注重醫古文的學習、中醫文化知識的積累、中醫思維的訓練等,從而提升審美境界。
衛生類高職院應該多開展一些具有中醫藥文化特色的活動,樹立行業特色的文化品牌。為凸顯中醫文化之美,開展“尊重生命、恪守醫德,爭做優秀醫學生”“弘揚傳統中醫文化、全面提高人文素質”“感受中醫文化之美”等主題教育活動,認同中醫美德文化;開展“傳承中醫文化、演繹字里千秋”主題中醫書法大賽、“修身修行修為,立德立志立學”經典誦讀表演會、“魅力中醫”中醫文化體驗交流會、中醫書法繪畫比賽等,感受中醫美學之魅力;以中醫藥元素為點綴,打造“陽光體育節”,舉辦“養生氣功推廣選拔賽”,并在體育活動中加入“太極拳”“太極扇”“八卦掌”“五禽戲”等極具中醫藥文化特色的運動項目。
3.實現審美教育與學生管理的融合
衛生類高職院學生管理應該融合中醫特色的審美教育元素。學生管理是體現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重要途徑,也是體現文化育人的重要方式。衛生類高職院的學生管理是學生職業素質能力、職業精神培養的重要渠道。將審美融入學生管理中,主要表現在把審美教育與學校學風建設相結合,將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特別是醫學生職業能力素質的培養與中醫文化結合,將中醫文化中的美學因素融入學生資助育人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中。例如將中醫文化中名醫故事、“誠信之美”引入學生管理資助育人工作中,將美德教育與社會責任感教育、勵志成才教育結合;將“天人合一”“和諧共生”思想融入學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中,使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將“醫者仁心”“言行合一”“舉止言行之美”等思想融入學生管理人文素質教育、職業素質教育中。
三、美化審美教育的校園文化環境
1.校園文化軟環境建設
以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為例通過《學生一日常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制定,加強文明校園建設;通過學生日常言行美教育、宿舍環境美教育等主題活動,營造美好的校園氛圍;通過形體訓練、禮儀訓練、演講口才等練習,提升學生的外在形象;通過校園管理與服務、校園工作人員的態度、工作人員的著裝等方面,師生共建和諧美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2.校園文化硬件設施建設
以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為例,通過張仲景文化廣場、李時珍文化廣場等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文化廣現及校史館、標本館等展覽館建設,突出中醫文化特色氛圍;通過校園藥用植物園建設,學生在了解中藥知識的同時享受美的視覺體驗。
3.校園網絡環境建設
利用新媒體技術,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QQ群等互聯網平臺和新興媒體,拓寬校園文化建設渠道。以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為例,建設“老山中藥資源網”,使學生了解藥用植物,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得到美的熏陶;強化醫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創建人文素質教育示范網站;校團委建立江蘇省大學生成長服務平臺,服務于大學生第二課堂和日常生活的綜合成長。
衛生類高職院是為社會培養醫學技能人才的搖籃。衛生類高職院校由于行業的特殊性,除了需要精湛的專業技能之外還要求培養的學生思想道德好、人文素養高[2](101-105)。醫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擁有媲美天地的寬廣胸懷、熱愛蒼生的情懷、科學嚴謹的作風、春風化雨的言語、從容淡定的態度等,因此衛生類高職院的審美教育、人文素質教育至關重要。根據2019年《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高校美育應將審美和人文素養的培養列為核心內容[3]。衛生類高職院應以中醫文化與中華美學精神的融合為主線,通過第一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的平臺,營造中醫特色校園文化環境,打造具有衛生類高職院中醫特色的審美教育。衛生類高職院應緊緊圍繞中醫文化與中華美學精神內在的聯系,打造顯性和隱形相結合的審美教育平臺,通過“三個融合”,即審美教育和課程教學的融合、審美教育與學生實踐活動的融合、審美教育與學生管理的融合,營造具有中醫美學特色的衛生類高職院審美校園環境,最終打造具有中醫特色的衛生類高職院審美教育。
參考文獻:
[1]王旭東.中醫美學李忠軍[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89.
[2]張紅萍,馮雯妍.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衛生類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5).
[3]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教體藝〔2019〕2號)[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1904/t20190411_377523.html.
基金項目: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項重點項目“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衛生類高職院人文素質教育研究”(項目編號:18SZA-07);2019年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研究項目“愛國主義教育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研究”(項目編號:JCKT-C-201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