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
摘 要:隨著教育理念的轉變,在核心素養下全面育人的教學方針貫徹落實到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在階段性教育中實現對于學生的全員育人,過程育人,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中更注重的是實現學生的德育教育,在中小學階段的相互銜接的過程育人,根據學科特點,方法過程,實現對于學生的全面育人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構建自身德育觀念,實現德育教育對于學生的全面培養和塑造。
關鍵詞:立德樹人;德育教育;中小學生,銜接活動
引言:
德育教育對于學生的立德樹人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而是系統性的學習過程中完善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價值的漸進性培養,在階段性教育中完善學生的心理建設和理念塑造,根據系統性的科學化知識學習,實現家庭學校,學生社會的全面育人,以學科素養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保障學生的多方面進步,在階段性教育中實現系統性的德育教育活動,在這樣的背景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發展,制定相應的階段性,全面性,系統性的德育教育活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保障學生的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1學校德育活動的概念與定位
學校德育教育不僅注重的是對于學生進行系統性的知識學習,而且在系統性的知識學習中對學生進行目的性,針對性的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同時進行社會化的培養,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小學,中學分批次,分階段的進行針對性的德育教育,在不同的階段對于完善學生的心理建設和價值引導,幫助學生塑造行為認知和價值理念,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貫徹落實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在德育活動在完成對于學生的育人理念,保障學生更好的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實現自身個體的長足發展進步。
2德育活動銜接性探究
在德育活動銜接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實現對于學生的系統性培養和科學化發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育目標為導向,實現德育活動的教學銜接,注重以德育教育的主題單元,在階段性,局部性的德育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塑造,讓學生的根據自身發展構建相應的德育思想價值觀念,在教育活動的銜接中對于學生進行德育塑造,而在不同階段根據學生的行為特征和思想意識,進行深入的遞進培養,將教育理念和教學目標相互統一,在銜接過程中注重學生的發展認知規律和德育的深層次滲透,做到在每個階段教育中對于學生德育的實效性,更好的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核心理念目標,提升學生對于德育思想的深入剖析和發展塑造。
3德育活動的銜接策略
3.1德育目標體現階段性教育層次
在中小學德育教育活動,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結合學科特點實現對于學生的階段性教育層次,根據不同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認知進行不同的差異性的德育側重,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智力和意志尚不成熟,在德育教育中更注重對于學生的行為認知塑造,幫助小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理念規范,形成良好的認知行為習慣,為小學生建立相應的德育教育觀念,而初中生相較于小學生而言,心智較為成熟,渴望思維獨立和意識獨立的自我認同需求,在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中,注重的是對于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認知的德育塑造,正確的進行德育的認知,而高中階段則是學生的德育的實踐,通過實踐行為進行不斷的反思和思辨探究,在實踐中做到對于德育的思想認知和理念塑造,在系統性的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必須契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為學生進行相應的思想建設和價值引導,在階段性教育層次中進行漸進性的塑造培養,保證了德育教育的過程育人。
3.2理論實踐相互結合
在階段性德育教育中做到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在實踐中驗證,在實踐中探究思辨,對于學生進行行為約束和規范,并且通過的正確的行為方式進行積極的正面強化,為學生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德育教育最終以實踐為導向,而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培養學生的理念實踐行為塑造認知,對于小學生強調的是了解和體驗,在學習生活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德育感知,而初中生是情感態度價值的實踐,在社會實踐活動,完成對于情感價值態度的認知塑造,高中生則是在理論中實踐和反思,幫助自身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德育教育中,離不開對于理論的實踐,在實踐中中結合自身發展特點規律,近一步的實現德育教育的內化反思,做到讓理念為引,讓學生歸為己用,建立起完善的德育思想價值觀念。
3.3德育形式符合學段特點
在德育教育中注重對于學科學習的知識性,趣味性,以及文本中的德育思想發掘,在小學階段對于小學生更貼近于趣味性的知識引導,幫助小學生在趣味性的學習中逐步引導,初中階段以情感態度價值的實踐活動,例如“臺灣省:祖國的寶島”一節學習中,重點是地理位置,經濟發展進行深入了解,在教學中可以進行相應的德育思想教育,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同時在教學中以情感態度共鳴引導相應的實踐活動,強化對于德育塑造,在高中則是逐漸進入社會層面,在實踐活動中進行社會化培養,提升學生的反思探究塑造。
3.4德育效果的評價機制
在德育教育活動推行中,不僅要建立德育教育體系,也要建立完善的效果評價機制,對于學生的德育成效作出相應的積極評價,評價機制對于學生行為塑造具有直觀的效果,通過激勵肯定認同的積極評價則不斷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而批評和指正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行為認知,對自身行為作出相應的約束和規范,評價機制也要貫徹落實到階段性的德育教育中,幫助學生正確的認知自身發展。
結束語
在中小學的德育教育的活動銜接中,保證學生的階段性,系統性的培養和塑造,幫助學生在知識技能學習完善自身理念價值塑造,以立德樹人為核心,貫徹到全面育人的方針中,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穎群. 文化融合視閾下內地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德育教育路徑探析——以安慶地區某高校的實證調查為例[J]. 銅陵學院學報, 2019(2):127-129.
[2]王榮寬. 踐行課改精神,創新校本教研——以“初中數學滲透德育教育”為例[J]. 小品文選刊:下, 2019(6):0115-0115.
[3]羅曉軻. 技工學校高技能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淺析——以技校德育教育為例[J]. 人才資源開發, 2018, 000(003):35-36.
[4]郝曉麗. 淺談“孝”在中職德育教育中的借鑒意義——以成都華商理工職業學校為實例[J]. 長江叢刊, 2018, 000(013):P.286-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