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堅
摘 要:語文這一學生是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基礎學科,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致力于提升教學效率上。新課改以來,新的教學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也被逐漸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下來,強化整體的教學水平。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深入的分析,對合作學習的應用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究。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應用策略
引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有效方式,在各個學科都有廣泛的應用。如何更好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也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一、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教學現狀
(一)小組合作學習不合理,不能最大化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小組合作學習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積極發表自身觀點,但在現實情況下,小組合作學習卻變成了“好學生”的專有權利,學習成績較差或性格內向的學生則成為了“好學生”的聽眾,由此影響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二)小組學習中師生關系處理不當,課堂教學有效性低下
據了解得知,個別教師為了符合生本課堂,就下意識地將合作學習變成了學生的自由討論課。但由于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合作學習就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學生變相嬉笑玩耍的途徑,以至于出現討論偏離學習任務的現象。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策略
(一)語文教師應當具備合理分組的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將班里的學生進行分組,大多數語文教師雖然也比較重視小組合作學習,但由于缺乏對小組合作學習方面的理論學習與認識,或者是為了方便,不少教師在分組的時候比較隨意,大多按照座位或者學號來進行隨機的分組,這樣的分組方式雖然方便快捷,但卻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甚至有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由此語文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需要具備合理分組的意識,圍繞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情來開展分組,具體分組時,要考慮不同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與語文學習能力的差異,每個小組的成員語文學習水平要合理分布,不能全部是優等生,也不能全部是差生;也需要考慮學生的性格,性格活潑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也往往比較活躍,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則比較拘謹,每個小組的成員也需要在性格方面合理搭配;在分組時還需要考慮小組成員的數量,這需要根據具體的小組任務或問題來確定,一般來說,每個小組的人數在4~6人為宜,教師最好給每個小組成員都進行明確的分工,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讓小組合作學習能更順利地進行。
(二)創設適宜情境,提升學生合作興趣
教學導入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重要環節,也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良好的導入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由此,語文教師應當重視教學導入環節,創設有效的情境,以讓學生代入情境,教師在創設情境時需要仔細研讀具體的文本內容,圍繞教學目標,同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征。為讓情境的創設更真實有效,語文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這樣能讓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接受,從而為教師進一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營造良好的氣氛與氛圍。例如,教師在開展《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時,這是一篇記敘文,飽含作者的情感,在教學開展之前,教師需要為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互動的形式來為學生創設情境:“假如你所在的地方發生了地震,你會怎樣做?”學生在這一問題的帶動下會深入了解文章內容中主人公是怎樣做的。此時,教師就需要為學生建立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自己的感受。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也能夠體會到文章的中心思想,由此通過互動來創設情境,此時教師再開展進一步的合作學習教學,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學生也會提升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到語文學習過程中。
(三)運用小組合作討論習題,增強學生的解答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教學生作“閱讀題”,始終是一個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但是,由于一些學生思維能力不集中或者較差,教師在課堂上講閱讀理解題時,課堂上可能會出現某些學生跟不上老師的講課思路而走神的情況。正如陶行知理念所言,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特性進行施教,對于部分閱讀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習題的方式,來增強他的理解能力,讓學生跟上教師講解,閱讀理解題的思路。例如:教師在講授課文《火燒云》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探討與課文相關的一些習題,從而培養學生解答閱讀理解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在黑板上板書問題:本文描寫了火燒云變化的哪兩個過程,重點描述的是哪個過程?板書完問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先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小組中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很快就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而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可能連問題的切入點都找不到。此時,小組合作討論習題的優勢就充分顯現出來了,在同一個小組中,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給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解說他的解題思路,通過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學會如何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結語: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中既需要時刻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又需要注意學生之間所具有的差異,能夠利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創新與團隊的協作能力。同時,教師也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能夠應用正確的思維引導學生的學習。教師還需要不斷優化整個課堂教學的結構,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更多的機會,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合作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到合作學習過程中,這樣也能夠從進一步提升學生參與到學習中的興趣,提升學生語文綜合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于月秋.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共同學習的快樂[J]. 中華少年, 2018(5).
[2]劉鷙. 關注學生語言表達心理模式,讓小學語文閱讀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基于薩提亞模式一致性的思考[J]. 小學生作文輔導(五六年級版), 000(010):14.
[3]張艷梅. 大珠小珠落玉盤 傾聽個性真聲音——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幾點探索[J]. 新課程(上), 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