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征
摘? 要:當前時期,在展開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僅是要傳授給學生語文知識,更要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更加輕松地展開學習活動,從而逐步獲得全方位的成長。基于此,本文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策略展開深入分析,結合實際教學內容,提出幾點有效培養思維能力的策略,以期能夠逐步獲得更為理想的培養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在展開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學生來講,學習不僅是要獲取知識,更應該以較強的思維能力來參悟語文教材中有價值的信息;感受課文和詩詞當中所蘊含的情感。這樣的教學質量才是理想的。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展開分析,并且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有效的方式來展開教學活動。
一、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思考
在展開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促使學生能夠獲得較強的思維能力。教師要以基本教學目標為導向來設計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要從教學目標開始。在正式進行教學之前,首先要結合教學目標的需求,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出可以供學生思考的問題,以此來引導學生展開思考、深入思考。這樣也便能有效鍛煉到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師教學《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時,課文中主要講解了關物候學以及其研究的對象,并且表明了物候學現象在來臨的相關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學的目的是什么,以生動的寫作手法表明了物候學的特點以及本質。由于本篇課文的類別屬于科學小品文,因此,教師便可以輕松地從課文內容出提煉出適合學生展開思考的問題。如:作者是運用何種方式將“物候”這一科學概念引出來的?文章為什么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文章中作者運用了哪些表達手法?以此來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投入到對文章的閱讀當中,這樣也能有效地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作討論,在學生閱讀之后與其他小組成員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從而實現彼此思維的碰撞,達成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
二、營造有效的教學氛圍,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環境
單一的依靠教師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自己主動地進行思考,積極地投入到思考當中,這樣才能達到更為理想的培養效果。因此,教師便應該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所需來營造出有效的教學氛圍,以此來為學生提供更加適合思考的環境。通過營造出相應的教學氛圍能夠激發學生思考的意識。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氛圍要以學生的角度出發,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并且,教師也要徹底貫徹新課改的教學方針,凸顯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以便能幫助學生體會到自己在學習活動中的歸屬感,自主展開思考活動。例如,在教學《背影》這一課時,文章講述了作者朱自清在去他鄉求學時,父親送他到火車站,給他買橘子的情景,運用樸素的語言、細膩的文筆向我們展現了無聲的父愛。這篇課文本身便具有極強的故事性,因此,教師便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角色,創設出真實生動的教學氛圍。在學生表演之后,學生對課文也產生了更加深入的認知,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文章要以“背影”為題?作者寫了幾次“背影”?以此來促使學生深思。
三、展開趣味課外閱讀,促使學生深入思考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有著極強的教學價值,但是對于學生來講,語文教材中可以進行閱讀文章還是不夠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接觸到更多有價值的文章,才能促使學生獲得培養思維能力的機會。因此,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時,教師便可以展開趣味性極強的課外閱讀活動來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當中拓展自己的思維,獲取更多寶貴的文學知識。展開課外閱讀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閱讀能力來設計書單,供學生選擇自己想要閱讀的書籍;另一種是結合現階段教學內容來選擇一本書籍帶領學生閱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定期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例如,在以《駱駝祥子》展開課外閱讀活動時,以《駱駝祥子》中的故事情節展開讀書交流會,這樣既能夠考查學生的閱讀效果,又能促使學生發散思維,表達出自己的看法,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展開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學生來件,形成較強的思維能力能夠促使他們更加輕松地展開學習活動,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因此,教師要合理地設計好初中語文教學方案,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教學目標之一。通過展開高質量的教學活動來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夠朝著更加積極的方向發展,體現出教育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張舒萍.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 產城(上半月),2019,000(002):1-1.
[2]劉文濤.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策略分析[J]. 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3):1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