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頻
摘 要:傳統節日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蘊含著我國人民勤勞善良、樂施好善、愛國愛家等優良品質。而廣東省河源市直屬機關幼兒園地處人文薈萃的“客家古邑”大美河源,客家文化五彩斑斕、積厚流光。其中傳統節日就有客家人特有的文化,如春節置辦年貨、元宵節吊花燈、舞龍舞獅等。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傳統節日成了人們旅游、聚餐的假日,其中節日特有的文化蘊意也在人們的心目中日趨淡化。傳統節日中客家文化內涵的傳承與發揚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在此,對中國傳統節日客家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的開發與利用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中國傳統節日;客家文化;幼兒園課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因此我們希望通過開發傳統節日的潛在資源,融入幼兒園的課程教學,讓孩子們在傳統節日的活動中了解節日的客家風俗,感受傳統節日客家文化的精髓,從而傳承與發揚傳統節日的客家文化。
一、提升教師文化素養,夯實教師傳統節日文化基礎
調查發現,年輕教師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一知半解,對傳統節日的客家文化知識更是知之甚少。為此,我們成立了“傳統節日”文化課題組,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培訓,購買或借閱關于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書籍,組織教師參觀河源博物館、客家風情館、文化局,并通過查閱《河源群眾文化》等地方雜志、檔案材料,搜集傳統節日客家文化素材。此外,我們組織教師到一些節日文化資源豐富的地方(比如連平忠信鎮司前村)走訪調研,加深教師對節日文化意蘊的了解,收集散落在民間的原生態的傳統節日客家文化素材(比如客家童謠、山歌、客家文化家訓等),豐富教師傳統節日客家文化知識,幫助教師了解傳統節日客家文化的內容體系、文化元素等。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教師對家鄉的民俗文化更加熟悉,產生熱愛家鄉文化的濃厚情感。
二、收集、整合中國傳統節日的客家文化教育資源
中國傳統節日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與智慧的結晶。各族人民以自己的民族群體風俗慶祝傳統節日,其中客家人就有獨特的慶祝方式和獨特的文化內涵。由此,我們充分調動全體教師、家長一起收集與傳統節日相關的環境資源、家長資源、社區資源、社會資源等,進行整合和梳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選擇出幼兒感興趣的、適合幼兒園課程的內容。例如,在元宵節,河源客家人是以上花燈、提線木偶戲、舞龍舞獅、追火龍、客家山歌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活動為慶祝方式,對資源進行調整改進,將諸多資源整合為新的課程資源,形成傳統節日資源庫。
三、通過有效的實施策略,發揮傳統節日客家文化的教育價值
通過對傳統節日客家文化資源的“吐故納新”,使其融入幼兒園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課程中,發揮不同領域的協同促進、相互補充,達到傳承節日文化的目的。
(一)制定與幼兒年齡相吻合的節日課程方案
在全面收集、整合傳統節日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我們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匹配不同的節日課程資源,或者充分利用同一種資源根據幼兒不同年齡段有所側重地挖掘資源并制定方案加以實施。比如:在重陽節時,小班幼兒邀請自己的爺爺、奶奶來園同慶,中班與社區老人開展老幼同樂祝福河源聯誼會,大班到敬老院開展“濃濃敬老情”慰問活動,給老人表演他們小時候也會唱的客家童謠。
(二)創設豐富的傳統節日客家文化教育環境
環境是無聲的老師,創設良好的節日文化環境能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節日文化的熏陶,提升幼兒對節日的認知與了解的興趣。課題組、教研組根據每個節日的風俗特點,創設有濃郁客家風情的節日環境,如在大門廳創設親子參與的傳統節日主題墻;每層樓的走廊打造不同板塊的節日內容環境,有客家諺語、客家家訓、客家美食、客家服飾、客家建筑等,讓幼兒園處處彌漫著傳統節日的氣息,讓孩子體驗傳統節日客家文化的魅力。
(三)在一日活動中提供多維度的傳統節日客家文化體驗
本著幼兒園一日活動皆課程的理念,我們將傳統節日客家文化滲透在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比如,在開展中秋節主題活動時,利用晨間、餐前讓幼兒誦讀中秋節的客家童謠;在生活環節,讓幼兒動手制作和品嘗月光餅;在個別化學習和區域游戲中投放家人團聚的游戲材料:月餅、花生、柚子、柿子、糖果、月餅、香茶等食品,玩一家團圓“曬月光”的游戲。總之,教師盡力為幼兒提供多維度的節日文化體驗,讓幼兒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感受傳統節日客家文化的內涵。
(四)端正家長態度,家園合力傳承傳統節日客家文化
1.我們通過網絡、家訪、面談、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活動、家長學校培訓等方式,增強家長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了解與認識。利用家長資源收集傳統節日的客家民風習俗,根據各個節日的需要整合有教育價值的材料,豐富節日課程的內容。
2.通過園內外的親子活動,增強幼兒對節日活動的全面體驗。一是我們請家長配合營造家庭節日氛圍,如在元宵節時,我們請家長帶孩子參加花燈會、回老家參加上燈儀式、舞龍舞獅、追火龍等活動。二是我們把家長請進幼兒園,配合我們開展節日活動。如在端午節,邀請家長與孩子們一起做堿水棕、清明節做艾粄等。讓幼兒在不同的環境中,在與老師、同伴、家人和親朋好友等共同的慶祝中,得到了客家文化的熏陶,增強幼兒對傳統節日客家文化全面的感知與體驗,讓中國傳統節日客家文化深深地扎根于幼兒的心田,并一直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雷麗麗.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6.
[2]望歡.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課程中的開發與利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9):255-256.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