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萍
摘 要:幼兒的教育應充分關注智力及身體健康兩方面的需求,幼兒園應結合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以及身心發展狀況進行教育,積極開展豐富的戶外活動及游戲。根據幼兒園戶外活動的特點進行分析,探討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的概念、問題、優勢,并積極探尋幼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效結合的路徑,旨在進一步提升幼兒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幼兒課程;游戲化;區域活動
在幼兒區域活動中,幼兒會通過自主探索、自主學習將活動的信息反饋給老師,老師則根據反饋信息不斷調整、優化教學路徑,以更具開放性、趣味性的方式開展戶外活動,激發幼兒的身體發育,為其全面性的身心成長做好鋪墊。另外,幼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在互動中增進感情,同時幼兒的表現也能為老師的教學實踐提供更多的參考。
一、幼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
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幼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是重要的教育內容,通過組織游戲,開展區域活動,能夠提升幼兒的學習效果,對幼兒適應當前教育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是重要的教學手段。例如,在“瓶蓋腦風波”區域游戲中,涵涵先想起了排序的玩法,找出相應的標記放好,然后找出瓶蓋上的數字或者實物卡進行排序活動。豆豆著急地跑過來說:“我想到了跟你不一樣的玩法,你看看……”涵涵擺出了5的分法,豆豆想出好幾種分法,其他同學也紛紛過來圍觀。欣欣拿著卡片說:“你們看!還可以這樣玩呢……”于是孩子們頓時熱火朝天地玩開了。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孩子們一起想到的廢舊材料,萌發了很多的思維創造,樹葉、瓶蓋和直觀的輔助材料讓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孩子們在升入大班以后,不僅能自主游戲,還能在和同伴一起游戲的同時相互學習,通過討論還會想出更多的玩法和有趣的體驗。
二、幼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結合的價值
在傳統教學中,幼兒園活動常常局限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家長和老師都擔心其安全問題,因此盡量不讓幼兒接觸戶外活動。但是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對幼兒的學前教育更加注重其全面性及綜合性,因此,戶外活動成了當前的教育熱點,幼兒園的戶外活動不僅包括戶外的踏青參觀、集體游玩等普通活動,同時也包括戶外鍛煉、戶外游戲等多種環節。例如,在秋天主題探索背景下,記錄孩子們關于“樹葉還可以怎么玩”的問題討論,思考與盤點教室中的現有材料,孩子們開始了“樹葉粘貼畫”的游戲活動。這樣可以用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結合開發的思路和探索,觀察幼兒與課程資源的互動情況。上周,孩子們一起撿了許多形狀各異的樹葉帶到教室里,小邱跑過來說:“老師,老師,你看!這種是銀杏樹葉,我認識的。”剛說完,幾個孩子一起圍觀過來。萌萌說:“真的耶,銀杏葉好像一把扇子,有點像孔雀開屏……”小麥說:“我覺得像蝴蝶呢,真好看……”小邱說:“你們說得真好,我覺得真的非常像,今天上課可以讓老師帶著我們一起做手工——樹葉畫,肯定很好玩……”幾個孩子一起雀躍拍起手來,說:“好呀!好呀!我覺得樹葉還有點像狐貍,還像……”戶外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思維及認知能力,同時對鍛煉幼兒的身體敏捷性、身體平衡性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安排戶外活動可以讓幼兒盡早接觸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并逐步養成熱愛運動的良好習慣,對其后期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課程游戲和區域活動的結合,能夠讓知識融入具體的活動中,對提升幼兒學習效率有積極意義。
三、幼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結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的孩子由于認知能力不強,因此在組織活動和推進活動等多方面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同時,幼兒對規則的認識不強,也需要老師對其進行規章制度以及紀律行為的管理,但是如果過于強調程式化的教育行為,又會忽略幼兒的情感訴求。學齡前兒童之前并沒有過集體生活的經驗,因此他們在初期接觸時不免有一些磕磕絆絆。同時,在幼兒園的規章制度下進行活動,很多幼兒會出現相互告狀的情況,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問題更加明顯。很多幼兒有一定的領地意識,對于一些規則的判定有自己的想法。戶外活動屬于集體性活動,常常由兩三個老師帶領幼兒,以保證幼兒的安全,但是在進行戶外活動過程當中,由于老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較為頻繁,需要老師不斷地觀察每一個幼兒的情況。教師在觀察過程中應做到“科學觀察—正確解讀—有效支持”。教師是否切實掌握觀察內容、采取方法是否適當、是否因觀察而觀察等,都值得認真思考。面對如此之多的觀察信息,有的教師只做最淺層的加工,不做深層審視,更不用說去做一些“解碼”,顯然是不合理的。我們在實踐中應該做到:看見行為—看懂需求—支持發展,相信幼兒在這樣環境的實踐場上會成長很多,老師也會獲得更多。
四、推動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結合的具體策略
(一)尊重孩子的游戲天性
幼兒園的孩子正處于思維活躍、愛玩愛動的年紀。游戲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利用游戲思維幫助幼兒認識音樂知識、了解樂理結構,可以有效提高其綜合能力。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注重幼兒全面培養的方式方法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比如,在音樂區域活動中,音樂游戲在幼兒音樂課堂的運用過程中受到幼兒的廣泛好評,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能夠營造教學氛圍,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并幫助幼兒保持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在游戲中盡情釋放天性,同時還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實現全面提高幼兒音樂綜合能力的教學目的。幼兒可以在游戲實踐中提高自我的認知能力,同時加深對游戲規則的理解。
(二)營造良好的區域游戲氛圍
戶外的游戲活動及組織需要老師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同時也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合理設計,從而使老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因此教師應注重情境氛圍的設定,轉變自身的教育職能。雖然在戶外活動中應注意安全問題,并小心謹慎地組織活動,但是也要與幼兒打成一片,有意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盡量創設積極愉快、輕松和諧的氛圍,并讓幼兒融入情境當中。例如,進行一些戶外游戲過程中,很多幼兒的運動能力不同,因此可能有些幼兒接受速度較快,而有些幼兒則接受速度較慢,此時老師要善于傾聽幼兒的心聲,盡可能打消幼兒在娛樂過程中產生的挫敗感,并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活動當中,引導幼兒進行游戲和交流,同時也能收獲更好的戶外活動教學效果。
(三)做好統籌管理與引導工作
帶領幼兒進行戶外游戲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幼兒的身體健康水平,同時也需要培養幼兒的精神面貌,采用關愛、平等、接納、尊重的態度對待幼兒,讓幼兒在內心埋下善良的種子,并且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還能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成長環境,但同時也需要老師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以積極肯定的態度進行互動。要盡可能采用平和的語氣,讓雙方都能夠接受,并讓幼兒對老師產生親近感和信賴感,這樣師生的行為互動會更加和諧。
(四)完善教學內容
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結合的關鍵是教學內容的設置。由于幼兒年齡偏小,對事物的認知較少,豐富教學內容并且用有效的方法使幼兒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是教學內容設置的關鍵所在。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幼兒自身的特點(注意力易分散等)創設情境,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游戲化課程是激發幼兒參與熱情、提高注意力的有效方式。游戲化課程的開展需要結合一定情境和幼兒園園區的區域活動場所特點,在考慮幼兒認知的基礎上,以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為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設計和安排,以實現幼兒教育的不斷完善。例如,幼兒園園區有防疫知識區域活動場所,可以考慮利用一些道具,如聽診器、醫生服裝等,讓幼兒穿上醫生的衣服,扮演小醫生,給其他小朋友進行防疫知識講解和身體檢查,通過場景模擬,幫助幼兒理解防疫的重要性。
(五)和諧師生的主題活動生活化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促進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的有效結合。幼兒心理容易受傷害,教師作為除了父母之外接觸孩子最多的群體,言行舉止都會對幼兒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作為幼兒的引導者,教師需要與幼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構建課程過程中,需要以主題活動為核心,將主題活動和基本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拓展幼兒對新事物的認識以及思考。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幼兒的表現進行細致的觀察,感受幼兒的心理變化,以便做好相關引導工作,幫助幼兒學習新的知識。同時,這個過程也有利于幫助教師和幼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因此,在課程游戲化與區域活動相結合過程中,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將課程以主題形式緊密聯系生活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中,首先需要老師擺正自身的教育觀念,以積極的態度影響每一位幼兒,并尊重幼兒的個體化差異,幫助幼兒更好地參與到活動當中,并為幼兒創造更多的活動空間,培養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從多方面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冉強紅.論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與區域活動的有機結合[J].學周刊,2020(23):173-174.
[2]吳依瑾.“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現代教育技術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69):167-168.
[3]王佳艷.整合區域活動 推進幼兒課程游戲化[J].新智慧,2020(10):36.
[4]闕秀霞.淺談幼兒園課程區域活動游戲化和自主化的探究[J].考試周刊,2020(31):163-164.
[5]苗超.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上),2016(10):41.
[6]徐丹丹.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2):165-166.
[7]張玉蘭.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的策略探究[J].好家長,2019(24):30.
[8]陸晶瑩.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的策略探討[J].啟迪,2019(10):64-65.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