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榮
摘 要: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有著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我們要選擇合適的教育策略保障兒童的健康成長。從當前具體的家庭教育實踐來看,在兒童成長期家長所采用的教育策略對兒童的個體成長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因此主要探究在不同成長階段家庭教育的實踐策略,以期以家庭教育質量的提高來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兒童;成長階段;家庭教育
每一個兒童成長的關鍵階段都要通過高質量教育活動促進其全面發展,培養其健全人格。兒童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既受到社會教育的影響,同時也受更為重要的學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影響。面對不同發展階段,兒童不同的生理以及心理特點,學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都要根據兒童發展的特征選擇合適的教育策略保障兒童的健康成長。相較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兒童的個體成長中承擔了更重要的教育責任,因此家長要對兒童不同的身心發展階段進行分析,選擇適宜兒童發展的家庭教育,從而以不同的教育方式來保障兒童的個性發展。
一、不同成長階段兒童家庭教育的差異
在兒童成長的不同階段,家庭教育也要通過不同的教育策略來滿足兒童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動態化發展需求。首先對不同成長時期的兒童而言,在兒童身心發展出現變化時,家庭教育要通過教育內容的轉變來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對兒童教育工作而言,家長也在不斷成長,隨著家長不斷接受外界信息,對其家庭教育的組織形式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在兒童發展的初期階段,大多數家長的教育重心都在基礎的生理需求上,而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大,家長的教育核心與教育重點又會發生一定的改變。部分家長會更加側重兒童的心靈滿足,同時也有部分家長會更加傾向于提高兒童的學習成績,而家長在開展家庭教育時,所表現出來的教育側重點不同,也會導致兒童教育之間存在差異性。
最后在兒童的不同成長階段,家長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實施形式會產生不同的培養效果。在教育初級階段,兒童個體發展的不完全會使其表現出來相對較為服從的狀態,而隨著兒童自我表現需求的增加,成長過程中叛逆心理的出現會導致家庭教育成效差異的問題。
二、不同成長階段兒童家庭教育的實踐策略
從具體的家庭教育實踐而言,在不同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活動的開展要隨著兒童成長階段的不同采用差異化的教育策略。
(一)尊重現實
對家長而言,其在根據兒童情況選擇家庭教育手段時,要把握好兒童的動態變化原則。在向兒童開展教育時,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兒童當下的真實情況,通過對兒童身心發展特征的實際來判斷兒童當前的成長階段,在觀察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存在的優點與不足的基礎上,選擇有利于兒童成長的家庭教育策略。
新生兒以及年齡較小的兒童,在接受家庭教育時,其教育的重點更多地放在吃、穿、住、行的生理需求上。而隨著兒童成長中自理能力的不斷增強,家庭教育也要通過教育內容的轉變,從生理需求轉化為安全、尊重需求等更高層次的需求方向,以指導性家庭教育的形式來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0~3歲是兒童接觸世界的關鍵階段,作為家長而言,在開展家庭教育時要通過適當的放手使兒童有接觸世界、感知世界的機會,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通過對其發展需求的滿足來保障家庭教育的實施效果。
(二)有計劃地引導
在組織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以及教育成效都處在不斷變化中,而家庭教育實踐方式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加以改變,從而確保家庭教育組織的有效性。
在開展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家長要掌握家庭教育的藝術,同時也要在兒童不同年齡階段應用不同教育方法來確保教育活動的有效。在向兒童開展教育的過程中,家長要重視在其成長的階段對兒童有意識地引導。
當兒童進入幼兒園接受系統教育融入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家長要重視在該階段對幼兒進行階段性的教育引導,使其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以家長的指導為依據更好地在社會生活中發展自我。對家長而言,在向幼兒開展教育的過程中也要堅持持之以恒、把握原則的基本方法,確保兒童教導的有效性,通過教育實踐活動的落實不斷完善家庭教育實踐策略。
(三)培養孩子自我認同感
對于家長而言,在其開展家庭教育的過程中要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兒童個體成長的重要意義,分析兒童發展實際的同時也要以科學的教育方法為指導,確保其家庭教育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地促進兒童的健康、全面發展。
家長在兒童參與社會生活、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兒童自我認識的引導,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集體活動以及人際交往策略。從實際的教育成長階段來看,當兒童進入小學以后,個體呈現出更強的獨立性、自主性,而家長在該階段與兒童開展交流的過程中要重視通過真誠溝通交流活動的開展使兒童自由表達想法,同時在適度的引導以及自由的基礎之上,以心靈的溝通來促進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
三、結語
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對其個體的成長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面對兒童成長的不同階段,家庭教育活動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制定家庭教育策略,以此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桂芳.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個案分析探究[J].新課程,2019(11):30.
[2]林秀敏.淺談“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德育教育的新視覺[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3(6):21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