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彩霞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德育與班級管理工作成了當前教學的重點。班主任要給予道德教育足夠的重視,注重創新道德教育的形式,積極轉變班級管理理念,確保道德教育工作得到全面落實。主要對小學班主任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同時分析了小學班級管理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重點對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開展的優化策略展開深入研究。
關鍵詞:班級管理;道德教育;小學;班主任;重要性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德育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視,成為當前班級管理的重要內容。班主任作為德育工作的引導者,要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在保證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上,加強德育工作的開展。小學階段作為人生中重要的啟蒙階段,班主任要意識到該階段的重要性,并且要在該階段強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引導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一、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作為中華傳統美德,經過幾千年的歲月洗禮,仍然有著較高的教育價值,并且在教育領域占據重要的位置。自古以來“德”都是中華民族推崇的高尚品質。同時“德”也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員的重要標準。由此可見,中國作為文明禮儀之邦,對于德行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當今社會,教育部門提出了開展德育工作,全面發展小學生的優良品德的教育理念。這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還能培養其正確的人生觀。班主任作為小學班級管理的主要負責人,肩負著管理班級,強化學生德育工作的責任。班主任要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作用,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力求做到以身作則,充分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
為了更好地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勢在必行。要求小學班主任從小學開始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的開展,并且將德育作為小學核心工作貫徹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并要求班主任明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以達到更好的教育目的。由此可見,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對于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促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發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班級管理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道德教育未能得到真正落實
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分數成為衡量學生學習的唯一標準,甚至以分數對學生的品行好壞進行評價和判斷。相關實踐調查研究發現,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與成績較壞的學生犯下同樣的錯誤時,教師對于學生的態度有著很大差別。對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常懷著寬容的態度,而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則會進行嚴厲的批評。這種差異化班級管理模式的實施,導致道德教育無法科學開展,德育教學的目標難以實現。
(二)道德教育過于模式化
每所學校都有學生準則。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往往將這類準則作為班級管理中道德教育開展的重要依據。針對當前這類準則而言,其內容往往較為多樣化,雖然符合小學生道德教育開展的需求,但是其中的很多內容并不具備人性化管理特征。導致道德教育模式過于固定化,無法結合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強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部分班主任主要采用背誦準則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查,這種教學模式不但不利于道德教育的開展,甚至還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
(三)班級管理方式單一化
雖然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推進,但傳統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并且班級管理方式較為單一化。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過于關注學生的成績,強調課堂紀律。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身心發展不健全,缺乏主動思考的意識,這種呆板的管理方式會對學生的人格發展造成不良影響。鑒于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切勿運用成人模式要求小學生,太過嚴格的管制反而會限制學生的潛能和思維發展。學生的天性被壓制,也會導致學生無法對教師敞開心扉,不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
三、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開展的優化策略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班主任作為小學班級管理的主要負責人,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注重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并且要將德育工作作為班級管理的重點。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肯定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并且要充分給予其關愛和尊重。鑒于當前這種情況,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注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密切關注學生的動態,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用愛澆灌學生,使學生沐浴在愛的陽光下。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堅持一視同仁,實現管理上的公平對待,這樣才能夠讓學生信服。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較差的學生犯下同樣的錯誤時,班主任必須秉承著公平的態度,視具體情況而定。這樣班主任才能夠受到學生的尊重,學生才會積極主動配合班主任完成德育工作。
(二)創新小學道德教育的形式
在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班主任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結合當前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德育工作的需要,使學生在各種經歷中形成自身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密切關注學生心理情況的發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注重小學德育形式的創新發展,不斷創設能夠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進來的有效德育教學氛圍,從而讓學生能夠在理論與實踐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的德育素質。例如,班主任可根據德育工作的需要,定期舉辦具有道德教育意義的活動。班主任還可以中國傳統節日為例,積極開展主題班會。在主題班會的開展過程中,班主任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辯論的形式開展德育活動;還可組織學生搜集關于中國傳統德育故事、德育名言等,然后各個小組進行討論。這樣不但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德育素養,而且能夠促使學生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強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增強學生的整體德育素質。
(三)積極構建良好的道德教育環境
良好的道德教育環境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鑒于此,班主任要注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班級環境,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充分發揮環境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班主任在營造環境的過程中,積極構建良好的班級氛圍。例如,班主任可設置德育墻角,搜集相關方面的德育素材,書籍、圖畫等,為學生提供圖書角。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閱讀這些作品,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受到熏陶。此外,班主任還需要營造良好的班風,使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相互愛護、相互幫助,養成良好的德育素養。
(四)通過傳統故事,開展道德教育
在開展道德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多元化教學方式的運用及教學內容的創新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中有著諸多方面的德育素材。例如,《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小故事可以讓小學生學到謙讓的禮儀,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為他們在傾聽故事的過程當中,能夠感受到區別于傳統班會課和課堂教學的一種氛圍。班主任要緊緊抓住這樣的載體,借助傳統故事進行道德教育的開展,強化對小學生的德育,以此來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鑒于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給予傳統故事高度的重視,積極挖掘更多有教育價值的德育故事,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德育形成的關鍵時期,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給予德育工作足夠的重視,為學生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在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班主任要注重發揮自身的作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關注學生的成長,密切與學生之間的聯系,積極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使道德教育工作得到真正落實。這樣才能夠對小學生進行良好的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促進小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艷玲,法桂菊,李偉.優化班級管理,實施道德教育: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6(15):49.
[2]鄭月鳳.優化班級管理,實施道德教育: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J].教師,2017(33):22.
[3]楊雙萍.優化班級管理,實施道德教育: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新課程(小學),2017(9):216.
[4]劉蜀民,甘霖.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實施激勵策略的途徑分析[J].中華少年,2016(20):250-251.
[5]王芳,來春旭.談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56.
[6]陳海燕.德育先行: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華夏教師,2017(7).
[7]覃春柳.優化班級管理主導德育教育: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學園,2013(28).
[8]葉敏.淺談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對學生的道德教育[J].小學生(下旬刊),2018(11).
編輯 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