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靚


【摘要】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建立并且成熟的重要的年齡段,在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對于高職學生正確的“三觀”建立有深遠影響。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僅依靠思政課程還要貫穿到每一節課每一個教育環節。
【關鍵詞】思政教育;統計學;教學改革
在統計學教學中,總結教學規律,了解學生思想動向,對所教授的統計學課程進行了如下改革探索。
一、正確把握高職學生思想思維發展情況
大多高職學生高考成績不是很高,他們與自己曾經的中學同學相比有內心的自卑感,對個人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在校期間比較迷茫,還不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高職學生對知識及技能的接受有懼怕心理,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是很強,但是大多數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對技能的掌握水平比較高。而且,高職學生情商較高,大多數學生對人接物很熱情。在校期間在思想上正確引導,知識能力傳授上找到突破口,高職學生進入社會就能夠充分發揮個人能力及專業優勢,得到良好發展。
高職會計學生的高考分數相對其他專業較高,學生內心渴望對社會及知識有深入了解,但學習目標不是很準確。對學科及課程進行選擇性學習,積極學習對考證有用的專業核心課程,對于專業基礎課程學習興趣不高。
二、深入研究統計學課程知識內涵
《統計學》是高職高專財經商貿大類會計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通過該課程的教學,培養學生運用統計學方法解決各種統計問題的能力。在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對塑造學生性格品質的形成,正確“三觀”的建立,并長遠的關照學生終身發展。
(1)將立德樹人融入文化知識教育,打造工匠精神。
《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切實從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的原則出發,以將立德樹人的思想融入到本課程知識點的講授,針對教學面對的零零后學生的特點,通盤思考本課程的教學規劃及教學任務。
(2)遵循“教育本來就是潤物細無聲”的教學原則,將統計基礎課程全部知識點運用思政進課堂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
“潤物細無聲”,是一種自然流暢的教育境界,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的同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學會做人,提高個人素質,做全面發展的職業型工匠人才。
基于專業教學資源庫和課堂平臺,將豐富的“思政”資源置入課堂中,利用精品資源,解決實際教學中的難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自然順暢教學效果,真真正正做到教書與育人相結合。
(3)在思政進課堂的教育理念基礎下修訂本課程培養目標。
統計學基礎這門學科是財經商貿大類會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計算較多,有些知識點在中學已經學習過,只是在應用方面有所不同。有些知識是對中學所學知識的引申,如,抽樣推斷,在中學中已經學習了抽樣調查及簡單的抽樣推斷,但是對更加深入的抽樣估計沒有接觸過。統計學課程知識主要為基礎知識,同時在企業中統計崗位需求比較少,不屬于會計資格證考試課程。但是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及會計思維有深遠影響
切實從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的原則出發,以思政進課堂,立德樹人為目標,重新修訂規劃統計學基礎課程培養目標。
1.總體目標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統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同時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將來從事會計等專業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思政目標
①培養正確的“三觀”
②具有德才兼備的新時代工匠精神
3.知識目標(略)
4.能力目標(略)
5.素質目標(略)
三、深挖統計學課程中的“思政點”
深入把握課程內涵的同時為課程知識與思政教育點巧妙聯系,自然順暢的將思政融入到教學中。具體實施如下:
四、具體教學環節層層遞進,自然流暢,不突兀
課堂實施“五動教學”,加強“思政”元素,層層遞進,突破重難點,符合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認知規律。
情景啟動,將“思政”以課堂導入的形式引入,激發學生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加強中華民族美德的弘揚、增強愛國意識、加強個人成長正能量的培養。任務驅動,促使學生探究;知識推動,啟發學生用統計學方法解決問題,突破難點;實驗帶動簡化繁瑣復雜的計算,學生操作EXCEL電子表格進行計算,符合高職學生對技能接受能力較強的特點,提高計算效率且貼合學生的興趣,完成了教學重點;學生行動,引導解決課堂任務,智能課堂實時檢驗學生行動情況,做到教與學相統一。“五動教學”層層遞進、學做統一、知行一體,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課堂總結,升華“思政”與知識的有機結合。
教師引導學生借助信息化數字資源,直觀掌握知識,達成知識培養目標。協助學生使用軟件及實訓系統,規范應用任務,達成技能培養目標。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設計處理方案,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達成了素養培養目標。
五、教學預期效果
統計學基礎課程中有三十余個知識點與思想教育完美結合,使學生在學習統計學基礎這門專業課的同時,深刻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統計學基礎知識點相結合,同時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認識社會、愛心與理智并存、共享經濟的深刻含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