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醒彬
摘 要:教育者如果在德育管理過程中能洞悉學生心理,巧妙運用心理效應,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德育管理的效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要謹防“破窗效應”,轉變不良習慣;肯定“羊群效應”,樹立模范作用;應用“熱爐效應”,強化規章制度;運用“羅森塔爾效應”,激發學生潛能;重視“霍桑效應”,關注心理健康。
關鍵詞:心理效應;德育管理;思想道德教育;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1;G44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6-0016-02
心理效應是指人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由于心理現象、心理規律的作用,所產生的一些特殊的反應效果。學校的德育管理是一個系統、綜合、復雜的過程,教育者如果在德育管理過程中能洞悉學生心理,巧妙運用心理效應,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德育管理的效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而教育藝術的全部復雜性,是要善于感覺到一個人身上那種純屬個性的東西。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利用好心理效應,把不同的心理導向變成激發學生提高思想道德品質的方法。
一、謹防“破窗效應”,轉變不良習慣
加強學校的德育管理,首先要從轉變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開始,防止在學生群體中形成“破窗效應”。所謂“破窗效應”,是指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破窗效應”給學校德育管理提出這樣的要求:一是提高教育的關注度,二是注重教育的及時性,三是注重環境育人。(1)提高教育的關注度。班主任要從小事做起,掌握學生的一舉一動。要從學生隨意的、個別的、輕微的言行舉止中,了解學生思想和行為的發展趨向,及時和學生的監護人聯系、溝通。發現不良傾向,對癥下藥,將其遏制在萌芽狀態。(2)注重教育的及時性,發現問題及時矯正和補救。任何一種不良現象,都在傳遞著一種信息,如果學校對這種行為不聞不問、反應遲鈍或糾正不力,就可能縱容更多的人“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3)注重環境育人。“破窗效應”強調環境對人們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誘導性影響。因此,學校在進行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的同時,還要加強校園環境整治和建設,力求使校園的每一處都成為無聲的語言,發揮育人的作用。同時,也要進行學生儀容儀表、班容班貌的評比,使“破窗”現象盡可能少地在學校出現。
二、肯定“羊群效應”,樹立模范作用
俗語說:不廢不立,先廢后立。轉變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之后,還需要一只“領頭羊”帶領學生迅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羊群效應”是指頭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著往哪里走,通常指人們經常受到多數人影響,而跟從大眾的思想或行為。“羊群效應”給教育者的啟示是:一要抓好“領頭羊”的隊伍建設,二要定好“領頭羊”的方向。(1)抓好“領頭羊”的隊伍建設。班主任除了管理好班級中品學兼優的學生之外,還要關注其他大多數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要想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就需要一只“領頭羊”。當然,“領頭羊”除了可以是學生身邊的人之外,還可以是歷史名人、作品人物和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就看教育者怎樣充分利用好這些教育資源,帶領全班、全校學生一起向“領頭羊”學習。(2)定好“領頭羊”的方向。抓好“領頭羊”隊伍建設之后,就要引領其在班級中形成一個獨立思考、積極向上、勤奮好學的良好學習氛圍,以此帶領大多數同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在實際工作中,總會發現個別班級某個科目的成績特別好、某項運動特別強,這都有賴于“領頭羊”的帶領。當然,“羊群效應”運用不慎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造成學生養成依賴他人、“人云亦云”的習慣,這需要教育者在應用中特別關注。
三、應用“熱爐效應”,強化規章制度
“熱爐效應”是指組織中任何人觸犯規章制度都要受到處罰。每所學校都有一套完善有效的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度對學生的言行舉止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教育者只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這些規章制度,就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制定的這些規章制度在學生心中就好像是一個“熱爐”。這個“熱爐”對學生有沒有作用,關鍵看教育者利用“熱爐效應”的時候是不是注意以下兩個原則。(1)熱爐火紅,不用手去摸就不會灼傷人——規范性原則。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班會、黑板報等輿論陣地大張旗鼓地宣傳規章制度,使學生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應該做。教師要通過不斷教育,使規章制度這個“熱爐”常熱,永遠起到規范學生行為的作用。(2)不管是誰碰到熱爐,都會被灼傷——公平性原則。規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無論是優秀生還是學困生,違反規章制度都會受到批評。這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公平公正,養成遵紀守法的優秀品質,保證規章制度在德育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運用“羅森塔爾效應”,激發學生潛能
“羅森塔爾效應”是指人們的信念、成見和期望對所研究的對象產生的影響。這就要求教育者在開展德育工作時,盡可能地做到以下幾點。(1)關注、信任,給學生自尊心。教師要平等地關注所有學生的成長,當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要盡可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的信任,這種信任能夠讓學生改變學習狀態,取得一定的進步。教師的這種信任會變成一股無形的力量,使學生不由自主地產生強烈的自尊,不斷取得進步和成功。因此,教師要和學生交朋友,形成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如通過微信、QQ、短信、郵件等現代通信手段與學生交流,給學生解決難題,傳遞信任。(2)激勵、贊美,給學生自信心。古人云: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學生希望自己的表現獲得教師和同學的贊揚,通過教師的鼓勵、表揚和肯定來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因此,教師要經常贊美學生,給學生自信心,引導學生在自信中樹立更遠大的理想目標,并激勵學生為此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五、重視“霍桑效應”,關注心理健康
由于受到額外的關注而引起努力或績效上升的情況,稱之為“霍桑效應”。這個“額外的關注”,既可以是自己本身的重新認識,也可以是學校和社會的關注。“霍桑效應”給教育者的啟示是:一要創造一個學生展現自我的平臺,二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1)創造一個學生展現自我的平臺。通過這樣的一個平臺,學生可以展現自己的特殊才能和成績,分享自己的感受,讓更多的家長、教師和同學關注自己的成長。這種“額外的關注”會轉變成一種動力,推動學生的進步,同時學生在這個平臺中也會不斷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比如,學校每個學期進行“文明禮儀之星”“學習明星”“進步最大的學生”“小小歌唱家”等評選,還可以組織校運會、藝術節等活動,并把優秀學生的資料和成績張貼在宣傳欄,使更多的家長和同學認識他們,為學生的進步提供更多的動力。(2)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良好的情緒能使學習事半功倍,這與“愉快學習”是一樣的。發現學生情緒低落、悶悶不樂的時候,教師要給他們創造一個正當發泄的機會,讓他們將自己心中的情緒表述出來。而教師可充當傾聽者的角色,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獲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并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當然,學校德育管理可以應用的心理效應還有很多。教育者既要正確理解心理效應的正負作用,又要在實際工作中靈活運用,最大限度地讓心理效應為德育管理服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德育管理的效率,培養出一批批擁有良好行為和道德品質的時代英才。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章志光.小學教育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