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茂
摘 要: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于整個初中教育階段,符合新形勢下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要求。教師要科學設問,實現學生質疑精神培養;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探究能力;進行文化熏陶,注重學生數學感悟提升。要通過探索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推理能力,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核心素養;有效性;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1;G633.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6-0068-02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有六方面的內容:數學抽象能力、數學邏輯推理能力、數學建模能力、數學運算能力、數學直觀想象和數據分析能力。這六方面內容構成了初中數學教學目標的立體體系,具體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筆者從三個方面詳細論述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
一、科學設問,實現學生質疑精神培養
科學設問是培養學生質疑精神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初中生創新素養的培育和鍛煉。初中數學教師需要保證在課堂上提供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提問,去質疑,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意識地培養和鍛煉學生思維的求異性。以人教版初中數學“數據的收集”教學為例,教師首先播放事先準備好的賽季視頻,視頻中展示了一個聯賽中多個足球隊的比賽數據表。教師要求學生以這個數據表為依據開展數據分析,并且嘗試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后在小組內探討哪個隊伍的勝率是最高的,哪個隊伍的進球率是最高的。教師此時以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其中,盡可能創設自由的交互環境,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建議,并進行相互討論。這種交互氛圍可以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設問思維和質疑精神。教師也可以參與到這個環節中,比如提出一些可能不恰當的想法,要求學生來驗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的想法,強化學生的質疑精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置的學生設問版塊,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并在學生與學生以及師生的交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發問意識,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探索意識。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教學模式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驗證質疑,進入到“我要學”的狀態,這也是理想的初中數學學習狀態。
當然初中生數學設問意識和質疑精神的培育,并非簡單的幾節課程就能夠實現的,還需要有更加持續性的實踐機制。為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做好如下工作:讓初中生準備數學問題本。在數學課堂學習、課后閱讀、習題練習的過程中,只要存有疑問,學生都可以將其記錄下來,然后找機會溝通探討,加強創造性思維的鍛煉。設置說課訓練板塊,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學生站到講臺上講題,并且詮釋其解題思路。教師通過營造這種課程交互氛圍,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二、實踐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探究能力
教師要高度關注學生問題探究能力的培養,創造機會讓學生接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且在動手實踐中理解現實生活與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實現將知識還原生活的目的。以人教版初中數學“三角形中位線”教學為例,教師以實踐探索的教學思路開展教學,首先要求學生畫圖,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剪拼操作,將一張三角形紙片剪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教師根據這兩個圖形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索:第一,如果剪得的兩張紙片可以合并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那么,應該如何確定剪痕?第二,如果將剪得的兩個圖形合并成為一個平行四邊形,此時的三角形應該如何去變換角度?依照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們開始進行剪切操作。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學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線?中位線可以畫幾條?這里的中位線與我們學習的中線有什么關系?中位線有怎樣的性質?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在剪紙上增加輔助線,然后運用已經掌握的平行線知識、三角形全等的知識、平行四邊形知識來進行驗證,由此得出中位線的性質。在這個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切身感受到了實踐探索的樂趣,體會到獲取數學知識的成就感,這對于培養學生問題探究能力而言,是非常有價值的。上述案例中,教師是以實踐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去剪切,自主提問,自主探求對應概念的內涵,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自主性,符合核心素養培育的要求。
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其他數學概念的時候,繼續運用這種實踐動手操作的方法,讓學生獲得更強的知識體驗,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嘗試將社會調查活動、游戲活動、實驗探索活動等引入課堂,讓數學教學的實踐探索性得到充分體現,通過有效改變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樂于投入到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三、文化熏陶,注重數學感悟的提升
很多學生認為數學課既枯燥又乏味,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這也是當前數學核心素養培育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現狀,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增強數學文化對學生的熏陶。數學文化包括數學歷史、數學美、數學應用、數學思想方法等,教師將數學文化引入課堂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思維,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比如,在教學“軸對稱”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專門設置了這樣的數學探索活動,活動主題為:感受對稱之美。本次活動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軸對稱的特點,欣賞軸對稱的魅力,并嘗試通過折疊和證明的方法來分析軸對稱。教師的實際教學板塊主要涉及如下內容:第一,美術字與軸對稱。教師選取阿拉伯數字、英文字母和漢字,讓學生觀察其軸對稱結構,然后以接龍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黑板上寫出自己能夠想出來的軸對稱的漢字。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漢字猜謎游戲,被猜的漢字一定是軸對稱的圖形。教師寫出一半之后,要求學生迅速反饋,說出即將要寫出的是什么漢字。第二,感受對稱之美。教師通過展現有對稱性質的圖片,鼓勵學生站在欣賞者的角度去思考是怎樣變換出來的,思考設計師是怎樣構思的。第三,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線段為對象進行探究活動,鼓勵學生通過折疊等方式,加深理解該線段的魅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高度關注數學對稱美,整個主題活動也是以增強學生這方面體驗為主導,圍繞對稱美來進行。在這樣的知識交互中,學生對于軸對稱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并且學會用對稱性來鑒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將數學思想內化到現實生活中,回歸數學教育的本真。
綜上所述,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數學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思維、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合理調整教育教學行為,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維與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參考文獻:
[1]馮青.數學核心素養下的有效教學策略[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9(22).
[2]廉麗華.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數學有效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1).
[3]袁英.關于蘊含數學核心素養有效教學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