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萍
【摘要】德育教育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也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德育教育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三觀,推動學生健康成長。不過由于德育教材中很多內容都較為繁瑣、枯燥,學生對其學習的興趣往往并不高,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好教學方法的創新,以此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并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就針對于小學低年級教學中德育教育方面的內容開展了分析與探究,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德育教育對策,希望能夠促進教師取得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 德育教育? 教育對策? 教學效果?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074-01
一、在低年級小學生中開展德育教育的意義
1.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教師的教學任務更重,在具體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文化課知識,而且還要為學生講述德育知識,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較小,思維意識還不成熟,很多時候難以辨清是非,且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如果教師不注重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就無法增強學生的德育水平,這樣學生勢必會被不良思想、不良觀念等影響,從而不利于自身更好地成長。而通過開展德育教育,則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德育知識的過程中,認清是非,明白哪些事情應當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積極對自身行為進行約束,避免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從而能夠推動學生更好地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能夠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各行各業都在快速發展,社會對高素質和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更大,這就為各個學校人才培養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小學是教育的起點,在小學階段中教師做好德育教育,能夠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素養,這樣就能夠為以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從而有助于為社會培養更高素質的人才。
二、在低年級小學生中開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1.教師發揮榜樣作用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比較強的,在家庭中會模仿父母的行為,而在學校則會模仿教師的行為,因此為了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師應當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讓學生能夠在耳濡目染中學習更多的德育知識,不斷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比如,筆者曾經接到過這樣一個班級:剛進教室就發現班級臟亂無比、桌椅擺放混亂,學生大聲嚷嚷,完全無視教師。面對這種情景可能很多教師的怒火會一下子升上來,接下來可能會對學生發泄。而筆者在看到這種情況之后并沒有這樣,而是對自身的情緒進行了控制,一聲不吭拿起掃帚開始打掃衛生,將教室打掃的干干凈凈,桌椅擺放整齊,然后開始上課。學生們坐在教師打掃好的教室里上課,剛開始是面面相覷,然后便是出奇的安靜。第二天,筆者又開始這樣打掃,第三天依舊,在第三天打掃的時候班級有幾個學生按耐不住了,說到:“老師,讓我們來打掃吧!”,我說:“不,這周老師來打掃,從下周開始我們排值日表,大家輪流打掃”。從那次以后,每天學生都會按照值日表來打掃衛生,班級十分整齊,學生也不再是起初的模樣了。
從這一件事能夠深深感受到學生的變化,學生期初是感到費解,后來是于心不忍,然后是被老師的行為所感動,接下來就開始模仿老師的行為,可見教師的榜樣作用何等之大。
2.有效開展實踐活動
德育教育內容是比較枯燥的,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是采用說教式模式來開展教學,這樣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而通過實踐教學,則能夠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對德育知識進行深刻感悟,從而更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比如, 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互幫互助的道理,然后組織學生到課外進行跑步比賽,在跑步的過程中有些學生會感到累,或者會摔倒等,這時教師要引導其他學生對學生進行幫助,攙扶摔倒的學生,為累的學生捶背等,大家相互幫助與鼓勵。通過這個活動,被幫助的學生能夠感到其他學生的熱情,體會到團結的力量,而幫助他人的學生則會收獲到快樂,從而能夠深化學生對互幫互助的認識,有助于其養成良好的互幫互助習慣。
3.善于抓住機會,有效融入德育內容
德育教育內容是較多的,其存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中,因此教師應當善于抓住機會,合理進行德育知識的融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如可以利用晨會、節假日、宣傳欄、海報等,從各個方面入手為學生開展德育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將德育知識轉化為自身內在的品質。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母親節”為學生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引導學生為母親制作賀卡、為母親洗衣服、洗腳等,表達自身的感激之情。
結束語
小學德育教育的方式是比較多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小學生的特點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選擇合理的德育教育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德育內容。
參考文獻:
[1]李寶慶.如何在低年級小學生中開展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