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郁
【摘要】本文圍繞初中語文課堂營造自主閱讀的氛圍,回歸語文教學的本位的角度,探究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重視自主閱讀的情感體驗,以及加強讀寫結合指導,堅持教學方法創新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 自主閱讀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091-01
一、營造自主閱讀的氛圍,回歸語文教學的本位
1.營造自主閱讀氛圍。實施初中語文情感化的閱讀體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發揮主導作用,關注學生的心靈感受。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白楊禮贊》一文時,可以引導學生觀看多媒體圖像,調動學生情緒化的體驗,選擇坦蕩如砥的黃土高原風光畫面,利用多媒體資源把學生引入到詩情畫意之中,領略迷人的高原風光,讓學生進入白楊樹生長的環境,然后指導學生讀課文,學生會感到身臨其境,內心獲得獨特的感受,引發對白楊樹象征意義的理解,激發對北方抗日軍民的熱愛之情、崇敬之情。
2.開展比較閱讀指導,引導學生獲得真切的感受。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朱自清的《春》、老舍《濟南的冬天》等課文,教師可以誦讀有關春雨的抒情文字,利用剪輯的多媒體畫面,欣賞江南春雨飄灑的畫面,然后指導學生的自主閱讀,讓學生進入情境之中。在教學過程中恰到好處地利用投影、錄像,多媒體課件等電教手段,給學生以形象、聲音、色彩的直感,增強文章藝術感染力,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春雨滋潤大地的美妙意境,體會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品味課文語言的優美,意境的美妙。
3.重視學生自主閱讀的評價的激勵性作用。初中語文教師應是親切和諧的,妙趣橫生的。教師上課很嚴肅,老是冷面孔,學生會感到心里很壓抑。例如,在《老王》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尋找身邊最美的普通勞動者,走進最美的普通勞動者的生活,讓學生理解普通勞動者堅韌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勞、積極奉獻的精神境界,并以此激勵學生,希望學生像普通勞動者一樣堅持不懈,學生內心會有真切的體驗和感受,心靈會受到震撼。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重視自主閱讀的情感體驗
1.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必須尋找與學生興趣密切關聯的“觸發點”,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閱讀,關注語文實踐活動,參與自己喜歡的語文學習活動。特別強調的是學生“全員參與”,而不是少數學生“埋頭學習”,多數學生無動于衷。
2.發揮個性化閱讀的作用。教師不僅僅是關注學生的知識教育、能力培養,更重要的是關注智慧的教育、個性的發展。例如李森祥的小說《臺階》一文的教學,引導學生思考:父親怎樣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父親的人生追求是什么?為什么“父親總是認為我們家的臺階很低”?學生可以各抒己見,發表許多與教師理解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認為:父親辛苦大半輩子,修建高高的臺階,得不償失。這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意義是不一致的。教師要給予激勵性的評價,肯定學生的見解。
三、加強讀寫結合指導,堅持教學方法的創新
1.挖掘學生閱讀中感情共鳴的契機。語文教師深刻理解掌握教材的潛在因素,挖掘教材的深層次內容,尋找與學生感情的共鳴點,大力激發起學生參與自主閱讀。例如,我們在教學《再塑生命的人》的課程時,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搜集海倫·凱勒的資料,然后仔細閱讀課文,通過類比,找出其他身殘志堅,具有堅強樂觀生活信念的典型人物,如我國當代的身殘志堅的典型張海迪的感人事跡,理解張海迪的人生經歷,她怎樣與命運抗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加強古詩文的自主閱讀,培育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熏陶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古代詩歌通常在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中,表達對故鄉親友的摯愛,對故鄉山水的依戀。“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皎潔的月光下,詩人仰首望天,身在異地,能不產生鄉思鄉愁嗎?古詩教學要回歸本位,就是要讓語文課堂書聲瑯瑯。古詩朗讀中傳達出的聲音與情態,可以讓學生自主誦讀中揣摩玩味古詩的語調與節奏,可以進入詩歌的意境。
3.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拓展教學內容。例如,學習瑪麗·居里的《美麗的顏色》一課時,為了擴大閱讀視野,指導學生課前搜集有關瑪麗居里的堅持科學研究的事跡材料,講述這一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人生故事。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認識自信心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初中語文教學中通過課文的人物形象,理解語言的運用,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理解課文表達的情感,從而塑造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甚至延伸課外閱讀,指導學生讀《名人傳》,圍繞“信念”為主題寫演講稿,讓學生思考人生理想與信念,情感與意志的問題。
總之,本文反思語文教學的本質,就是對語文教學思想“追本溯源”,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培養初中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注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武春玲.讓語文融入生活——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模式探析[J].語文天地,2014(0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