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紅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是當前數學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幾個教育名詞,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為主題的數學課堂,比傳統課堂更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側重于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在教育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深入探究三種方式融合,既是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對學生協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在教學中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方式,要與其他教學方式相結合,根據教學目的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以確保有效性。
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數學教學;作用;注意事項
數學教學的效果取決于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和學習有效性,而學生的參與度及其學習有效性需要依靠學生發揮出主體作用,能夠主動實踐、自主探究以及積極交流。因此,在新時期的數學教學中,必須要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轉變為由學生主導的自主性強、協作性強、探究性活動多的教學模式,以此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及綜合能力的提升。但目前的數學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實際的數學教學偏離了教學目的,影響了教學效果和學生發展。改善對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應用方式,促進數學教學的合理化,是確保數學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關鍵。
一、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特征
(一)具有一定的啟發性特征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為數學教學的效果提升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它給予了教學模式創新的新思路,也注入了新的活力。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探究”是最根本的目的,不論是“自主”探究還是“合作”探究,都只是探究形式的改變。因此,它對于學生的要求不再只是簡單機械地記憶、背誦和接收,而是要求學生主動地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和深入推理,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探究過程去獲取數學問題的答案,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是對學生思維的拓展,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啟發性特征。
(二)具有更開放、更自由的特征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引導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生則跟隨教師的引導亦步亦趨,陷入了被動學習的境地,存在著單一、封閉的弊端,不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作用由主導轉變為輔助和引導,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開放、更自由的學習氛圍,有利于促進學生開闊思維,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問題,能夠有更開放的機會去嘗試不同的解題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與成長的可能性。這樣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主體作用的發揮,還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與綜合素養的進一步培養。此外,探究性活動還可以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從實際生活中找出數學規律,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提升,另一方面與實踐的結合也更有利于探究習慣的形成。
(三)具有更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特征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重視,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積極性,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更加關注和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論是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還是探究性學習,都是對學生主體作用予以保障的體現。而教師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中則擔任著指導、輔助和鼓勵的作用,在學生學習出現問題時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保持。學生通過主動學習、交流學習的方式,更能夠感受到數學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同時也更容易觸發學生的自我反省和思考,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對學習方式、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改善,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成績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落后,沒有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數學思維與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欠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要求把數學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給予了學生更多的選擇,更能夠適應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加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完成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實現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與綜合能力的目的。
此外,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本質在于保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需求以及選擇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喜好選擇合適的探究學習方法。以學生喜好和需求為基礎的探究性學習方式,更能夠保證學生的主動性以及學習有效性。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自主學習模式能夠有效地保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更好的學習氛圍。一方面,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肯定,能夠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在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的模式下,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疑慮,與同學、教師進行交流互助,更能夠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自主學習的方式給予了學生更廣闊的學習平臺和環境,學生的思維方式受到的限制更少,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的培養效果就更佳。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運用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三、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將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與其他教學模式相結合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效果非常明顯,不論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綜合能力的培養,還是數學的學習成績都有了明顯的改善。正因如此,很多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會過度夸大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價值,在教學中也全然忽視其他教學模式,只采用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顯然這種教學思維是極其片面的,任何教學模式都有優點和缺點,實際的教學中不可能只用一種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模式雖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是同樣有教學流程可控性高等優點,而這正是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所存在的劣勢。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不能只看到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就全面使用,要注意將它與其他教學模式相結合,發揮出多種教學模式的不同優勢,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更全面有效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此外,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也并不是適合所有學科和內容的教學,在運用時要注意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進行選擇。
(二)要保證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開放性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目的在“探究”,方式是“自主”與“合作”,因此,在運用過程中,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開放空間,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平臺和機會,確保課堂的開放性。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開展主要有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要為學生創建一個探究的環境。尤其是在使用初期,學生沒有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意識,找不到探究的方向,因此,在運用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設置問題、提出探究目的等方式來為學生創建探究環境。第二,要引導學生根據問題進行大膽猜想,并注意分析條件中的相關信息,結合條件進行推算,逐漸培養出學生的主動意識。第三,要鼓勵學生結合問題與條件的聯系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理清數學關系,提高探究效率。第四,要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數學學習的有效性保障,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學生自身,但有時學生會陷入自己設置的問題中走不出來,導致無法繼續探究。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遇到難題和困境且靠自己的努力沒辦法解答時,積極地與同學和教師進行交流,促進探究效果改善。第五,要重視對探究活動的總結和評價。對探究過程中的問題、收獲等內容進行總結,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評價,對同學的探究學習進行評價和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
(三)要以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為前提
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式,都必須要以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方式運用的有效性。因此,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運用中,教師首先需要為本次探究學習設置一定的教學目標,確保學生探究學習的有效性。在目標的制定上,要做到合理有效,一方面,目標的制定難度不能過低,難度太低無法達到啟發學生思維的目的。另一方面,目標的制定難度也不能過高,難度太大會導致學生努力的效果打折,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打擊,自信心受挫會導致學生不愿意繼續進行探究活動。因此,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要做到合理、有效,確保學生有積極性。
(四)要注意平衡教師與學生的作用與關系
雖然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主體是學生,在該模式的運用中學生的作用更加突出,但在運用過程中絕不可忽視教師的作用。教師在該模式中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輔助與指導角色,能夠幫助學生及時調整探究方式,幫助學生提高探究效率和效果。因此,在實際的運用中,要注意平衡教師與學生的作用,明確師生之間的關系,在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前提下發揮出教師的指導作用。
四、結語
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數學教學的目的開始發生了變化,教學方式也必須要隨之做出改變和創新,以確保新時期的數學教學方式能夠滿足新課改的教學目的。數學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與能力為根本,在社會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數學教育的教學方式必須要做出調整和改變,這也是解決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多種問題的重要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有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對于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需要注意明確師生之間的作用、要建立有效的教學目標,在與其他教學模式相結合的基礎上保證課堂的開放性,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樓嫏嬛,馬曉銳.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式數學教學應注意的問題[J].科教文匯旬刊,2011(8).
[2]張林燕.淺析“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旬刊),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