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之菊
【摘要】《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指出:“把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具學具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為此,本文結合小學培智班數學教學實際,對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培智班? 數學教學? 信息技術? 融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146-02
由于先天智力因素的影響,培智班學生這一特殊的學生群體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心,作為老師要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培智學生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一、利用信息技術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我們教師要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調動學生求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培智生自發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為此,我們可以使用趣味導入法,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點燃學生學習的欲望,啟發思維,提高學習的動力。例如,在學習《認識數字7、8》內容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特征借助多媒體軟件制作微視頻,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做到教學一開始就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的語文和動力,讓培智學生自發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比如,很多學生對“數字城堡”這個主題感興趣,于是首先出現六位城堡主人,先帶領學生復習鞏固1-6數字知識,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位城堡的管家,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大膽猜測一下這位管家的身份。再如,為了引導學生認識8這個數字,我們可以引入學生耳熟能詳的圣誕歌曲,讓學生一邊聆聽美妙音樂一邊認識新的數字知識。為了鞏固所學習的數字知識,我們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數數游樂園”的游戲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耳、口、眼、腦、手多種感官,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突破教學的難重點
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能夠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內容。在以往教學過程中,最令教師擔心的就是教學中的難點問題,特別是對于培智學生而言,由于以形象思維為主,喜歡將具體事務拼湊在一起認識,無法做到整體概括一個事物,這對學生而言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阻礙。比如,在學習長方形相關知識的時候,傳統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利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或者采用折疊的方式驗證對邊長度相等,但這種方式抽象性強,缺乏說服力,對折的方式無法讓學生信服,學生也不理解為什么折疊就能確定對邊相等。為了驗證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制作動畫場景,畫面中一條紅色長繩在長方形內緩慢移動,逐漸和長方形兩條對角線重合,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將長方形的對邊相等這個結論呈現在學生眼前,這樣既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能將抽象的知識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降低理解的難度,實現教學難點的突破,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
三、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為了讓培智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在外來的社會生活中占據一席之地,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信息化時代中,我們就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明白與時俱進的重要性,認識到這個社會是一個知識快速更新,時代快速發展的社會,只有不斷提高自身學習的能力,才能掌握發展的主動權,更快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生活中,成為一名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才。培智學生由于智力缺陷很容易產生自卑的不良心理,缺乏自信心,難以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和能力,對自我身心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因此,我們可以發揮微課資源的優勢,幫助學生擺脫地點和時間的限制,時刻學習知識點,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增強學生成就感,重新建立自信心。另外,微課資源的使用還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提前準備的微課預習資料發放給學生們,學生可以利用課前時間進行預習,幫助學生了解認識新知識。在教學過后,學生還可以使用微課資源復習知識點,從而鞏固知識點,做到使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掌握數學技能,提高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目的。
四、借助信息技術特點,有效開展數學練習
例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四塊鐘表,分別是上午9點30分,上午8時,晚上9時和下午4時,讓學生準確說出鐘表表示的時間,然后展示了一些日常生活場景,比如睡覺、吃飯、上課、做早操、散步等等,讓學生按照時間線將日常生活場景串聯起來。通過這樣一個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鍛煉學生判斷力和觀察力,不但達到了復習知識點的目的,同時還能將生活和數學知識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總之,我們教師要用好信息技術,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容,突破教學中的難點重點,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徐博.淺談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電子制作,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