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蕭霞 宋連萍
【摘要】新課標提倡學生敢于提問,敢于質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站在新時代的起點,數學教學不僅要著眼于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更要依托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就要求教師變革傳統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從而構建生動活潑的高中數學課堂。本文從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靈動課堂的必要性出發,簡述了高中數學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構建靈動的高中數學課堂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學現狀 ?途徑 ?靈動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126-02
一、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靈動課堂的必要性及意義
在快速變化的新條件下,過去老舊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已無法塑造出與時代接軌的高素質人才。高中數學以“數”和“形”結合的直觀性和嚴密性,注重直觀表達,以期讓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數和形的結合方式,做到對數形思維的真切理解,進而體會數學的研究方法和構成體系。如果還拿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數學教學工作,學生無法在解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世界的精妙,更不會去進行主動思考和創新思考。
二、高中學生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先要理清現在教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采取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一)忽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教學是一種涉及到師生互動的知識傳播行為。尤其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中,思維活躍,內心豐富的學生在教學環節中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和關注。然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只注重讓學生進行記憶,完全不顧學生的真實感受,忽略學生的實際學習體驗。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壓力會越來越大,學生被動地進行知識學習,便失去了主動學習的能動性。
(二)傳統教育觀念牽制了教師的教學行為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走捷徑,超彎道的現象大有存在。往往表現出的做法是教師負責考試內容的講解,除此之外,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一些與數學考試內容關系不大的則直接忽視。往往滿足于最傳統的解題技巧和方法的傳授,導致的結果是學生知識面窄,視野不寬,解題思路單一,方法不多,課堂學習氣氛不濃,學習主動性不夠。這很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長此以往,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靈動課堂的有效途徑
“教師不重在教,重在引導學生怎樣去學”,教師應當認真學習理解陶行知先生的這一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靈動高中數學教學課堂,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豐富學生體驗,讓學生愿意學、樂于學,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明確學生地位,鼓勵學生大膽提問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當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營造一個和諧、開放的數學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問題大膽地說出來。或許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水平不高,或者問題涉及不到核心上,所以這時候教師要有一定的包容心,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以“打井式”的方式,耐心細致地鼓勵學生更進一步深挖問題,幫助學生努力答疑解惑,也許正是這一疑團的解決,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在△ABC中,若b=2a,B=A+60°,則A= ? ? ? ? ?。對這道題,若不經過總結反思,學生不會形成特別清晰的思維。教師的鼓勵引導,不僅培養學生問問題的意識,也會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只有真正調動起學生問問題的主動性,不斷克服學習中的難點、弱點,那么教師的教學就是有效的。
(二)豐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身前力倡新教育,“新”是相對的,在新時代,“新”教育體現在新的教育教學方式上。教學活動中應當以活動為載體,將抽象乏味的數學知識形象化,以此吸引學生的關注歡迎。如數學趣題、數學游戲、數學小實驗等,不僅可以讓學生接受相應的知識,而且讓他們主動地去觀察、猜想、推理、探索、交流,從而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活動中學會思考、進行交流,開拓解題思路,總結解題規律。例如:在△ABC中,A=,BC=3,則△ABC的周長為( ? ?)
這道題從“形”入手,需要靈活地利用配方法對二次項進行配方。通過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在交流和問題解決中理解三角函數的基礎知識,并且把這些知識形成網絡,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系。要讓學生從一題多解中深入思考,感受試題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分析其中的本質規律,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活動本身具有良好的氛圍,可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三)強化團隊合作,讓學生樂于思考
比起與老師的溝通,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會讓學生沒有壓力,在平等、自主的狀態下進行情感的流露,學生也會積極地提出質疑,并以合作交流的形式解決問題,有效提升認同感。我們學校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結隊幫扶學習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幫助探究問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讓學生變得樂學善學,而且能在交流中激起思維的火花,產生新的思想。如在學習函數的類型時,很多學生常常將基本的概念混淆,存在知識似懂非懂的現象。比如在對數函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小組的形式,讓學生畫出對數函數y=log2x和y=log3x 的圖像;讓學生在合作繪圖的過程中,學生之間不同的思考方法進行碰撞和交流,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對數函數的本質,提升學習的樂趣。
(四)實施分層教學,滿足學生多樣需求
面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因個體的差異需要因材施教,所以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是必需的,而且得有意識地去這樣做。當然,如何進行分層教學,這就要看面對的學生的個體情況,由于每個學生的數學水平、思維能力、具有差異性,分層的一個重要原則是要針對學生個體差異,精心設計,適當分層。比如在學習“解不等式”課程時,教師應該以不等式的基本含義和基本方法為基礎層次,要求所有學生都能夠掌握,隨后,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更高層次的目標制定,如創新解不等式的思路、方法。作為“思維體操”的數學,尤其高中數學,只有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合理分層,精心施教,方可激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欲望,對數學產生興趣,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新高考的實施,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數學如何教,如何提高效率,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創新教學辦法,改進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創造素質,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發揮其學科方面的優勢。本文提出的幾條措施以期能夠在實踐中得到有效運用,改善數學教學現狀,有效構建靈動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何黎明.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教育價值及教學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7):88.
[2]張春霞.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探索性教學研究[J].成才之路,2019(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