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雰 秦偉強
【摘要】微課是一門新興的教學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我們應將微課應用于生物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優勢,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了微課在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 ?高中生物 ?翻轉課堂 ?應用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民族地區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以積石山縣XX中學為例”研究成果之一(編號:GS[2018]GHB3726)。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186-02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的是“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教師只是一味地進行知識講解。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極大地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教學效果。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出現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在當今的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正在迅速發展。自從微課出現之后,有效的解決了當前課堂教學的現狀。
生物學是高中的基礎課程之一。由于生物學知識相對抽象,學生的生活經驗淺薄,難以對抽象的生物學知識產生清晰的認識。將微課應用于生物課程可以使教學內容更直觀,激活生物課堂氣氛。本文作者結合教學實踐,探討了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立足學情,創設情境
為進一步提高高中生物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推進微觀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翻轉課堂中實現有效應用,進一步促進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改革的經驗和成果交流, 提高高中生物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創新微課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創造問題研究情境,讓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進行生物課程的學習,大大提升課程教學成效。例如,在教授高中生物《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大膽創新,針對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成就感,結合教科書的特點,運用興趣點啟發”的教學原則,讓學生認識有關遺傳因子的內容,為下一步的基因和染色體章節的授課奠定基礎。教學中,教師按照實驗動員、合理分組;創設情境、任務驅動;選擇材料、設計實驗;分組實驗、自主探究;觀察現象、自主交流;拓展學習、學以致用的實驗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實驗課上,積極動手,樂于思考,敢于質疑。在小組合作實驗學習中,分工合作,互相幫助,發揮團隊精神,不僅可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果,還可以培養學生生物實驗的專業性,提高了他們基礎生物實驗的探索能力。
二、利用微課程進行知識探索,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生物比較抽象,特別是在進入高中階段之后。教學內容主要是微觀知識。許多生物教學內容,學生很難用語言來進行描述。如果老師一味地向學生進行知識講解,不僅會增加學習的難度,還會降低學習效率,影響學生的發展。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微課通過使用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將教學內容呈現出來,做到了動靜結合,化虛為實,同時教學內容的直觀顯示,降低了學習難度,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知識難點。
三、探索實驗過程,提高學生對生物實驗的興趣
高中教科書中除了一些必要的生物學知識點外,還有許多課后實驗。但是,由于課堂時間和場地的限制,教師不能對學生逐一進行這些探究實驗的引導,因此學生就無法參與到每單元的探究實驗中。然而,在將微課創新應用于高中生物課堂后,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下載高中生物學探索實驗的視頻。現在網上也有很多記載了每個實驗課程的視頻,很適合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和利用,為了方便學生開展研究,增加學生對生物實驗的理解,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向學生展示探究實驗的過程,提高學生對生物學實驗的興趣和對生物學研究的興趣,讓學生明白生物是一個充滿趣味的學科。
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實驗過程,教師可以使用視頻將光合作用實驗的全過程展示出來:首先準備一盆天竺葵并在黑暗中放置兩天,以消除天竺葵中的淀粉,到第三天將放在暗處的天竺葵取出來,選幾片葉子用黑色的紙蓋住正反面,將植物放在陽光下暴曬幾天,再拿掉黑紙,觀察被曬過的葉子和沒被曬的葉子之間的差異。學生不必花費大量時間直接通過視頻來充分了解整個光合作用實驗,彌補了高中生物課堂上實驗課的缺失,提高了生物教學質量,并提高了學生生物學習的能力。
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具有時間短,突破時空局限的特點,為教師提供了良好的教學基礎,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生物是當前高中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利用微課建立有效的課堂教學體系,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他們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楊淑萍,馬偉琴,剡曉婷,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6(5):58-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