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日樂
摘 ?要:在教育的深入改革下,將生活元素引入到教學中,成為了教師的教學任務。數學是小學生所需學習的基礎性學科,小學數學教師自然需要根據教育的要求,注重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革新,注重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施,讓自己的教學能夠滿足教育的新要求,使自己的教學能夠充滿生機。基于此,本文將談一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如今,越來越多新的教學方法開始出現在教師的教學中,其中就包括生活化教學方法。所謂生活化教學方法,就是講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一起,這種方式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具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效果。數學是小學生所需學習的一門基礎學科,小學數學教師自然需要根據要求,注重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施,使得自己的教學能夠更為高效。基于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同胞們提供有效地借鑒。
一、課堂導入生活化,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在小學數學中包含著多種多樣的化解,課堂導入就是其中之一。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注重課堂導入的生活化,以此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
如,在教授“認識鐘表”這部分知識時,筆者便會注重課堂導入這一個環節,在這個環節導入生活化元素。在教學開始時,筆者便會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知道鐘表嗎?”學生紛紛表示知道。筆者接著對學生說:“那么,你們認識鐘表嗎?”聽完筆者的問題后,只有少部分學生表示認識。見此情況,筆者便引入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事物——鐘表,引導學生將這個鐘表進行傳遞觀看。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筆者便會對學生說:“仔細地觀看鐘表,說一說鐘表的特點。”鐘表這一事物是學生所熟悉的,所以學生能夠認真地觀看,并說出自己所認為的鐘表的特點。在學生說完后,筆者便會根據學生所說的內容,逐漸地引入本節的知識,而學生在筆者生活化的導入下,能夠十分認真地聽筆者的講解,使得筆者的教學變得十分的順利。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注重課堂導入的生活化,使得學生的注意力能夠瞬間被吸引,讓學生因此能夠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加深學生的理解
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具體的知識的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注重生活元素的引入,以此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如,在教授“認識人民幣”這部分知識時,筆者便會拿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人民幣,邊展示人民幣邊對學生進行講解,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本節的數學知識,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人民幣。再比如,在教授有關圖形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相關的數學知識時,筆者則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一段視頻,而視頻所展現的內容則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這些事物能夠以平移、旋轉的方式進行運動,其中有一些事物還具備軸對稱的特點。在視頻播放的過程中,筆者便會根據視頻所展現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數學概念的講解。學生通過接觸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能夠更好地了解筆者所講解的內容,明確平移、旋轉、軸對稱這些概念,提升了自身的學習效率。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有必要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使得學生因此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能夠更好。
三、課后作業生活化,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不注重課后作業的設計,從而使得學生缺少寫作業的積極性。面對這種現象,小學數學教師有必要注重課后作業的生活化,以此使得學生能夠具有良好的學習積極性。
如,在教授與圓相關的知識時,筆者在向學生講解完本節知識后,便會向學生布置關于尋找現實生活中類似圓的事物,探究這些事物所展現的形態是圓形的原因。對學生來說,這種課后作業形式比較有趣,學生能夠積極地完成課后作業,從而更好地認識到了圓的應用價值,更好地理解了圓。再比如,在教授“扇形統計圖”這部分知識時,筆者便會向學生布置統計全班學生上月數學考試成績,進行合理地匯總,并將其合理地繪制成扇形圖的課后作業。這個課后作業與以往的一味性的知識的講解的課后作業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能夠積極地完成課后作業。通過這種方式,不僅使得學生自身的數學學習水平獲得了提升,還提升了實際應用能力。總之,小學數學教師有必要注重課后作業的生活化,引導學生以積極地態度面對課后作業,提升學生的作業完成效率,讓學生因此能夠具有十足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小果盤。
綜上所述,對學生來說,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十分的重要,此時學生學習的好壞,將會對其之后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有必要承擔起屬于教師的職責,注重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使得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因此能夠獲得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樹梅.基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探析[J].中華少年,2018(27).
[2]周麗紅.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