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明
摘 ?要: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使我國小學的教育局面煥然一新。習近平同志曾提出“三個面向”教育理念,即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其中“面向現代化”指的是要緊跟世界潮流,把新興要素融入到小學教學中去,也就是說把微課融入小學教學中。而數學作為一門培養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的學科,探究如何使用微課構建其高效課堂則是教師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
隨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人們越來越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并意識到數學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要從小抓起。但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既看不到也摸不著,所以學習起來非常困難。加之傳統的教學方略過于死板,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而微課作為互聯網發展的產物,憑借著其短小、內容豐富、便利等特點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所認可,并頻繁地出現在數學課堂上。
一、適時引入微課元素
對于教師而言,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課堂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尤其是數學教師。這是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活潑愛玩,且沒有進行過長時間的系統學習,所以會認為數學課堂比較漫長和枯燥,因而在學習過程中無法集中精力。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堂的特點,在課堂上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為學生引入微課。都說萬事開頭難,課堂上也是如此,在課堂之初小學生可能難以從課下歡快的游戲中及時調節過來,需要教師利用微課設計有趣的教學情境,方便學生快速地投入到本節課中。而在課堂之中,教師可以結合微課為學生講解一些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使學生有效地理解本節重難點。若在課堂的最后使用微課,則可以設計相關的習題練習,幫助學生及時消化本節知識。例如,當教師講解《位置與方向》時,可以首先使用微課為學生展示動物園內的平面圖,并以導游的身份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找尋各個動物館的位置,使學生在無形之中走進課堂。其次,利用微課為學生講解位置關系,使學生在辨別方向的同時能夠自主描述出行走路線。
二、合理進行微課組合
隨著“互聯網+”這一理念在教育中的深入貫徹,教師已經充分認識到微課的重要性,并在教學中積極應用。甚至有的學校還以教師是否在課程中使用微課來作為考核教師的硬性標準。這就使得數學教師在平時備課過程中過分重視微課的應用,對于那些板書就能解決、不需要使用微課的課程也生硬地加入微課中,導致課堂出現微課使用過度的現象,使學生過分依賴多媒體,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一方面學生“無看不歡”。另一方面他們只看有趣的部分,而忽視知識的講解。這就需要教師合理地安排微課的使用頻率并設計合適的微課內容,避免出現教學主次不分的現象。例如,當教師講解《觀察物體二》時,教師只需要利用微課為學生展示各組圖形的全方面視角,使學生簡單建立空間概念即可,不需要過分依賴其來完成教學。
三、學生扮演微課主角
無論利用何種策略進行教學,教師都應明白學生才是教育的對象,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占據主要地位。但在實際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地位并沒有體現出來,教師仍是課堂的決策者。即使是利用微課教學,教師也沒有考慮學生的情況,只是簡單地把傳統的教學轉換為多媒體教學而已。因而教師要在微課的基礎上添加學生教學,使學生能夠努力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并通過不斷地嘗試完成對知識的講解,進而代替教師參與微課的錄制。例如,針對《小數的除法》這一節而言,因為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的小問題,所以教師可以在授課之后為學生提供一個錄制微課的機會,讓學生自己選擇一道題目并完成具體的講解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思考自己的問題,還可以學習他人的解題小技巧。
四、自主利用微課學習
微課之所以備受教師的歡迎,原因在于它能夠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獲,且使用起來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學生即使在家里也能學到和課堂一樣的教學內容。這不僅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資源學習,也使部分在課堂上沒能完全理解知識的學生有回顧的機會。例如,《因數和倍數》這一節可以說是五年級的重點章節,對于部分學生而言也是難點、易忘章節。所以教師可以課后把本節的微課資源上傳到班級微信群或是釘釘群里,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地學習相關的知識。這在方便學生及時學習和復習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師下節課的教學效率。
結束語:
隨著“互聯網+教學”這一理念的發展,微課這一教學模式已經在各小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并為小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提供了便利。但部分教師由于技術和思想等方面的問題,導致這一方略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這就需要教師在合適的時間內合理的使用微課,使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必要時還可讓學生成為微課的主角,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
參考文獻:
[1]伊敏,張蘭珠.用好小“微課”實現大作為——談“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合理運用[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8(1):135-136.
[2]陳青.“微課”在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運用——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6(19):172.
[3]張建軍.試論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中“微課”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