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敏力
摘 ?要:互動教學作為新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強調構建互動的課堂,強化師生間的相互交流,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輔助教師完成語文閱讀教學任務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基于此情況,本文主要從轉變思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和諧氛圍、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互動教學模式展開了深入研究,旨在最大限度地發揮該模式的作用,進而推動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全面開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互動教學模式
一、轉變思維,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從傳統課堂教學的角度來分析,教師往往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并沒有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當中。雖然當前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在某種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學生的創新思維卻遭到了扼殺,造成學生在進行閱讀時未能夠做到有效的思考。在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師要根據閱讀教學的要求,做好教學方面的創新,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閱讀教學中凸顯出來,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到閱讀教學當中,同時要讓學生發出質疑之聲,敢于對文章進行質疑。在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發揮好其指導作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內容,幫助學生把握教材,同時做到對教材的深入理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內容。此外,教師還應當強化學生之間的互動,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部編版“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文章時,教師可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各個小組要搜集生活中的素材,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在挖掘生活中的“雷鋒”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對文章進行整體上的把握。通過當前這種教學模式的推廣,不但有助于強化學生間的互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教學效率。
二、注重引導,創造民主和諧的氛圍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語文教師能否營造良好的環境,直接關系到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因此,語文教師在保證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上,要注重與學生加強交流,建立良好的關系,實現師生友好互動。通過師生間的相互探討,有助于實現教學相長。由此可見,教師要深入到學生當中,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在學生與教師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往往會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這就要求教師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此外,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做到及時了解學生遇到的困難,以及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各種難題,使得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夠保證師生間的友好互動,進而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語文教師要注重鼓勵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思考,并且要注重加強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在講解《宇宙生命之謎》這篇文章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想象,如果出現與作者想法不一致的情況,此時教師要以此為突破點,嘗試與學生進行溝通,針對學生的想法進行相互討論,形成具有開放性的課堂。只有學生逐步走入到課堂中,才能夠保證閱讀質量。
三、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互動欲望
教學情境的創設對于學生閱讀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需要做好多方面的考慮。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內容:其一,學生在進行互動時,其基本前提是熟悉和掌握文本內容,能夠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互動時,要善于聽取學生的建議,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其二,語文教師要發揮其自身的作用,深入挖掘語文教材,從中總結出相應的問題,合理創設教學情境,使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其三,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針對教材中的人物和故事,盡可能地與現實生活進行有機結合,這樣有助于學生與生活進行互動,能夠更好地與生活進行聯系,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其四,教師可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創設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觀潮》這篇文章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教師可預先尋找到相關視頻,然后在課前進行播放,學生通過視頻觀看,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熱情,全身投入到實際的閱讀當中,以此來保證閱讀效果。
綜上所述,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關鍵部分,通過強化學生的閱讀訓練,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素材,而且還有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根據當前教學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同時,教師要注重與學生進行交流,加強師生之間的友好互動,積極探索全新的互動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該模式在教學中的作用,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朱蘭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10,5(56):43.
[2]馬之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教什么[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2,1(9):27-29.
[3]姜翠珍.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4,8(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