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玉潔
摘 ?要:電工基礎與技能的知識比較繁雜,內容也比較多,這對中職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教師應當將思維導圖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構建清晰易懂的知識體系,將解答問題的思維過程具體化,推動學生更高效地思考電工基礎與技能問題,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思維導圖;電工技術;教材知識;構圖能力
當前我國鼓勵教師在中職電工基礎與技能的教學中引用思維導圖,教師應用思維導圖講解理論知識有利于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理清繁雜的知識體系,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電工技能應用能力發揮著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當探索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對思維導圖在電工基礎與技能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在未來的教學中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加強對教材內容的認識和鉆研
教師應用思維導圖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識,提高其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在構建思維導圖時必須要緊密地結合教材上的知識內容,以課本上的基礎知識為根本依據,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自身對教材內容的認識和鉆研,將豐富的教學內容整合起來,提升自己對教材知識的把控能力。這樣有利于教師全面地將知識點融入到思維導圖中,幫助學生對各個知識點形成全面的認識,建立起聯系,加深記憶。
比如教師在教授“電路與電路圖”的知識時,可以先結合教學經驗對課本內容進行把控,總結出本節主要講解的內容為電路的組成、工作狀態以及電路圖,然后根據課本內容構建思維導圖,確定思維導圖的第一層為電路與電路圖;第二層為電路的組成、電路的工作狀態、電路模型和電路圖;第三層根據第二層的內容依次為電源、負載、傳輸環節,通路、斷路、短路,電路模型、電路圖。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將繁雜的課本知識清楚地展示出來,有利于逐步地展開教學,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學習思路,全面地理解電路與電路圖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加強記憶。
二、發揮思維導圖的簡潔性優勢
思維導圖相對于大量的文字內容更加地簡潔,有利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快速地做好筆記,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使學生在做筆記的同時對知識點進行思考,為學生節約課堂學習的時間,提高學生做筆記的效率和課堂學習的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地發揮思維導圖的優勢,展現思維導圖作為學生們快速學習的工具的作用,幫助學生養成構建思維導圖的習慣,教授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充分地掌握學習電工基礎與技能的技巧。
例如學習“直流電路”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來將本章節眾多的知識簡介化,將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負載獲得最大功率的條件、電阻串聯電路等九個小節的知識整合到一個思維導圖內,充分地發揮思維導圖的簡潔性優勢,減少學生在抄筆記上花的時間,如教師在講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概念時,可以在思維導圖中從閉合電路歐姆定律這一欄的下方引一條線,寫上概念,然后標注上關鍵詞像電動勢、電阻、正反比以及這一概念在課本上的位置頁碼,這樣既能夠幫助學生節約課堂學習的時間,又能幫助學生從課本上快速地找到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概念的完整內容,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三、培養學生構建思維導圖的能力
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向學生傳授電工基礎和技能知識的基礎上,應當加強對學生自主構建思維導圖的鍛煉,努力將這種高效的學習方法教授給學生,通過習題和作業的形式來加強對學生依據課本知識構建思維導圖的鍛煉。教師培養學生構建思維導圖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幫助學生深化對課本知識的認識,有利于學生自主地進行思考和探究電工基礎和技能知識,不斷地取得進步。
比如教師在教授“變壓器的用途和構造”的知識時,可以在詳細地講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改變課后作業的形式,將構建本節知識的思維導圖作為課后作業,以此來加強學生對自主構建思維導圖的練習。教師在剛開始時可以先用教學語言對思維導圖的主要內容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之后,再完全地讓學生自主地整理教材知識并且構建思維導圖。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變壓器按照用途可以分為電力變壓器和特種變壓器,可以用于水電廠、電氣化鐵路、工廠等方面,變壓器的構成組件主要有鐵芯、繞組、油箱和附件,以此來為學生構建思維導圖提供理論支持,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自主構建和應用思維導圖的能力。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是教師教授電工基礎和技能知識的有效方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教師簡化課本知識的教學,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學生客觀全面地參透課本知識,同時有利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積極地創新思維導圖教學的方法,不僅要通過思維導圖教授學生知識,更要幫助學生掌握自主構建思維導圖的技巧。
參考文獻:
[1]王念俊.中職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實踐微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7,(20).
[2]蔣杰.思維導圖在中職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