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朱富麗
摘 ? 要:以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為例,綜合運用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定性分析等方法,剖析該校校企合作的主要做法和實效,對其個性問題和普遍性問題進行分析,總結成功和不足,重點提出改進提高的對策建議,為河南省其他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參考和指導。
關鍵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2019年2月13日,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現階段,我國不斷加快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各個行業對技能型、實用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職業教育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雖然我國現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職業技能型人才的數量和創新能力等方面,與職業教育強國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所以,繼續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迫在眉睫。
1 ? ?國內外研究現狀
校企合作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1900年左右,德國的“雙元制”教學開創了校企合作的典范,英國的“工讀交替”、美國的“合作教育”、新加坡的“教學工廠”、日本的“官產學模式”都是非常成熟的校企培養模式。我國的校企合作聯合辦學始于1988年左右,雖然起步晚,但經過30年的發展和探索,在充分學習和借鑒國外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成果和模式后,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校企合作聯合辦學模式[1]。
2 ? ?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2.1 ?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攻堅階段,為了與全球經濟發展對接,各省的產業結構調整也在不斷升級,這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基調。職業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大多都考取了技術等級證書或從業資格證書,定位是中等技能人才。社會上多數企業都需要高技能型人才,人才缺口大,這一點在2018年研究的河南省社科院調研項目“河南2018—2030年專業技術人才供需預測研究”中已經證實,2016年河南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是16%,與國家25%的目標相去甚遠[2]。
2.2 ?職業院校教師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技能欠缺
目前,我國每年職業教育院校的招生人數大約占到高等院校招生人數的50%,而高職培養出來的技能人才的技術水平屬于初級或中級,這是因為職業院校的教師理論知識雖然扎實,但是實踐能力欠缺,每年參與實踐的次數有限,而產業轉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致使企業對人才技能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提高,所以,目前的職業教育對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的服務不足,不能適應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職業院校人才的培養與社會、企業、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不相適應。通過對職業院校的調查發現高職院校70%的教師都是從大學一畢業就進入學校崗位,擅長專業教學,但是基本沒有在企業工作過,缺乏實踐能力[3]。
2.3 ?校企合作深度不夠
(1)職業院校服務企業的能力不足。具體表現為:第一,專業設置不適應企業需求。學校培養的學生畢業后不能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工作,企業需要招聘人才時,也不能招到掌握相關技能的人才,相互不能滿足需求。第二,學校教師專業的研究不深入,不能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企業給學校提供實訓機會和場地,同時,也需要學校提供企業經營方面的技術研發合作或者技術問題攻克合作,學校在這方面不能給企業提供幫助。第三,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無心也無力參與企業的技術開發研究或深入的專業研究。
(2)企業與學校合作的積極性不高。政府給予校企合作雙方的財政政策不到位;學校、企業對合作辦學的認識不同;學校無法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
2.4 ?人才培養目標偏離社會需求
職業院校雖然歷經多年的發展,其人才培養方案也是年年改、年年調,可依然不能適應行業和企業的需求。學校的產品是學生,針對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定位不準,就會導致學生培養過程中雖面面俱到,但又樣樣不精,沒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就業時很難符合企業的需求。
事實上,多數高職院校早就忘記了服務社會、服務企業的辦學宗旨,一味擴大招生規模。申報新專業不進行調研,為擴大規模、追求效益,不斷申報新專業。很多職業院校來不及調研企業需求,就開新專業,不斷增加老師負擔,教師每學期都需要備2~3門課,教學任務重。由于專業設置的盲目性,專業與市場需求不對接,學生就業難,專業壽命短,致使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漸漸偏離社會需求。
3 ? ?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及建議
3.1 ?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
校企之間應明確分工,由職業學校承擔專業知識的教授和基本職業技能的培訓;企業承擔頂崗實習、專技培養、師傅帶徒弟的職責,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校企一體化育人模式。企業可以與學校合作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共同參與項目研究、方案策劃,甚至共同開發產品。
3.2 ?校企雙方共同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標準
職業院校教師要在教學發展、專業發展、組織發展和個人發展4個方面進行提高和自我增值。教師進入工作崗位后,要定期接受進修培訓。培訓的形式和時間可以靈活安排,集中培訓、學術報告、研討會等形式均可。建立科學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制定出科學規范、容易操作的考核評價指標,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進行重點考核評價,全面考核評價教師在教學科研、師德師風等方面的綜合情況。
3.3 ?構建學生學業評價制度
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學業評價,結合職業教育強國和我國《國家技能振興戰略》對職業能力的規定,職業教育應該集學歷教育、專業技能教育、職業素質教育為一體。職業院校學生課程設置要突出專業技能課和專業實踐課這些動手能力強、有實踐操作意義的課程,同時,也要讓學生扎實地掌握基礎文化課、專業文化課這些理論性比較強的課程,此外,對學生職業素養和專業素養的培訓也是必不可少的。
3.4 ?建立與普通高等教育對等的職教體系
職業類教育體系和普通高等教育體系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方向,所以,職業教育要建立類似于普通高等教育體系的職業教育體系。體系分為5個等級的框架:1級為職業教育證明,2級為職業教育證書,3級為專業教育證書,4級為高等職業學院專科文憑證書,5級為高等職業學院本科文憑證書,其中,4級、5級與本科教育的專科、本科層次相對應,這就實現了不同階段教育與培訓的縱向貫通和各級各類教育的橫向銜接。
4 ? ?結語
高職院校在實訓基地建設中要堅持校企合作共建原則,引進企業的生產項目,通過產教融合完成實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確保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探索和創新生產性實訓基地人才培養的路徑,既能保證生產任務的完成,又能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校企共贏、風險共擔,創新高職技能人才的培養路徑,推動校企合作的關系更加穩定和深化。
[參考文獻]
[1]陳文賓,周洪英,馬衛興,等.校企合一產學一體培養高級應用人才的研究[J].甘肅科技,2016(7):166-167.
[2]周德富.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0):96-98.
[3]楊 筍,梁玉建.高職院校“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