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逐漸構建。智慧課堂不僅符合了小學生的學習實際,同時也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提高了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智慧課堂的內涵,提出了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構建策略,期望能夠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 智慧課堂?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054-01
1.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構建要堅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應將學生視為獨立的人,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教師要尊重學生,要確保學生是知識的選擇和消化者。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我探索,開展有意義學習。另外,教師要接受學生的質疑和錯誤,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并客觀評價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學習《動物王國開大會》時,教師就可以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選角色,自己動手制作頭飾,扮演老虎、狗熊等角色,讓學生來表演這個故事,通過學生親自表演,讓學生明白發布通知時的注意事項,讓學生成為了知識的真正接收者和消化者。
2.創設智慧情境
小學語文因其特點具有較強的情境性,幾乎所有的科目都能夠在一定的情境中開展教學。例如,在學習《失物招領》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將文章中的內容演化成學生身邊的故事,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這樣,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的思維就會更加開放而不會僅僅拘泥在有限的課本之中,將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創新,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智慧情境的創設有很多方法,如多媒體創設、語言創設和實物創設等,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相應的方法,使教學內容呈現在一定的情景中,創設智慧課堂。
3.連接課堂內外
小學階段的孩子對生活的感悟來自于他們自身對生活的觀察、傾聽、觸摸等,也可以說課堂外的生活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從一定的角度看,小學語文課是讓孩子走進生活的一座橋梁,是鏈接課堂內外的紐帶,而不應該將課堂內和課堂外割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和社會,在開放的環境中將課堂中所學的字詞句和在生活中的所見、所看、所想連接起來。小學語文教師應加強對教材的整合,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不自覺地完成學習。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觀察力、思考力和創新力,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智慧。例如,在學習《找春天》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走進自然,引導學生觀察春天來臨時自然的景色,學生就會根據老師的提升尋找,有的學生就會說:“春天來了,燕子飛回來了”、“春天在柳樹嫩嫩的綠芽中”……。這樣就避免了單一、枯燥的說教,讓學生通過親身觀察和體驗,提升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創新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內容豐富,古今中外、名人軼事等,這些都給語文教師帶來了很大的責任。面對復雜的教學內容,如果語文教師不能靈活處理,就容易使語文教學內容變得十分瑣碎。因此,教師要善于處理教材,根據當地的實際、學生的需求等合理刪減或增加。另外,教師還應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預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應多維度、靈活性地預設學習目標,根據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促進學生的認知或思考。教師還要積極研究和撰寫教案,努力創設教學機智和教學智慧,在教學中多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積極激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動手、動口,提高智慧課堂的生成率。例如,在學習《媽媽睡了》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用簡短的語言描述自己的媽媽。學生就會開動腦筋,用自己的話描述媽媽。教師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描述,并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多體諒媽媽,培養學生愛媽媽、愛家的情感。這樣不僅優化了教學內容,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生活經驗的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智慧。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能夠促進智慧課堂的構建。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要汲取傳統教學的精華,將其集成和發展,同時還應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對小學語文學習來說,教師應幫助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上聽課、課后復習等習慣,同時還應傳授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夠更加靈動地活躍在語文課堂上,使自己成為智慧的學生。
6.結束語
智慧課堂是新課改后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后出現的課堂,它促進了學生的人格發展,改變傳統的教學內容,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構建應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創設教學情境,改進教學方法,使智慧課堂充滿靈性,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銳敏.對小學語文智慧課堂建構策略的研究[A].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三卷)[C].十三五規劃科研管理辦公室,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