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詩然

關鍵詞:高校 ?戰略目標 ?全過程預算 ?績效管理
高校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貫穿于高校整個預算周期,即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及年終決算全過程。在高校實際工作中,通過將績效融入預算管理之中,績效評價將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形成一套結構嚴密、整合一致的預算績效管理系統,引導預算責任主體聚焦目標、專注執行、達成績效。
(一)外部因素
2019年12月,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教財〔2019〕6號),明確指出:“預算績效管理要覆蓋所有財政資金和非財政資金,貫穿于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全過程,實現績效與預算管理一體化”。
(二)內部因素
高校隨著辦學規模和辦學層次的擴大和提高,為解決教育戰略發展的經濟需求和有限教育資源供給的矛盾,近些年。高校普遍加強了預算管理,但在預算績效管理方面還普遍存在問題:
一是雖然認識到了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但沒有將預算績效管理應用到預算編制和批復環節,存在“拍腦袋決策”情形;二是預算績效管理指標體系建立的科學性有待于提高;三是預算績效評價標準的科學合理性和可比可測方面存在不足;四是績效管理信息化建設及過程控制方面重視不夠;五是預算績效管理執行結果分析、反饋和應用重視不夠;六是對建立預算績效管理的質量保障機制重視不夠。
(一)通過廣泛調研,收集與預算績效評價相關數據資料
各項預算的編制人員應深入結合實際,開展調研工作,廣泛收集與未來一定期間內經營活動有關的各種資料,做好教育事業發展和各項業務活動的績效預測工作,為高校以績效管理為導向編制和審查預算建立可靠的基礎。
(二)健全組織機構,完善規章制度
為提高預算管理的統籌規劃能力,內部各職能部門的相互協調、相互支持在高校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中顯得尤為重要。但基于內部控制管理,各部門之間互相制約,彼此間存在矛盾需要化解。高校通過設置預算績效管理委員會(或預算管理委員會兼顧)統籌管理高校績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組織機構的主要任務是制定高校全過程績效管理的相關制度和實施辦法,及時檢查績效指標執行情況且必要時適當調整,處理各職能部門在執行過程中發生的矛盾,使事業部門協調發展,從而保證績效管理各環節有效銜接,流程順暢。
(三)科學合理確立預算績效管理方向、重點和目標
高校將績效管理的方向、重點和目標,統一到高校整體發展戰略目標和已確立的預算管理目標上,將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結合教育領域學科建設特點進行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以此促進并加快高校戰略目標落地。
(一)預算編制和批復以績效為導向,從而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
以績效為導向編制預算,即關口前移,同時把績效評估結果運用到預算的批復環節。通過績效分析進行全面預測和籌劃,科學合理配置高校各項財務資源,盡量做到“少花錢、辦好事”,以實現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二)高校年度績效指標體系的構建
1、在高校戰略發展目標和中期規劃性預算的指引下構建年度績效指標體系
如何選擇績效指標及如何構建分類指標體系,既是績效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實際實施績效管理工作中,預算績效指標的設定應以高校發展戰略為導向,將遠期、中期目標化簡為近期目標,圍繞中期規劃構建年度預算績效體系。整合部門預算管理流程,對校級和二級學院構建科學、有效的分類指標體系,形成多層次分解配置的績效指標體系,結合績效考核激勵計劃,有效實施績效管理。
2、實際設定績效指標要能清晰的反映預算資金管理
預算資金績效管理應充分考慮產出和效益,應含有:一是關鍵性績效指標,用來合理確定預算項目計劃順序;二是績效表現衡量指標,用來監控、優化項目計劃的執行;三是績效測評指標,用來評判預算項目計劃的完成效果。
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選取側重考慮相關性強、可獲得、可比可測的要求。按照層級具體設定績效目標時,除文字描述外,還應設置具體績效指標,以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的績效指標設立為例,表1列示了科研項目按層級設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3、科學合理的選擇績效評價方法
績效評價方法要依托大數據分析技術,對關鍵績效指標和績效表現衡量指標和測評指標等進行分析,通過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較法,標桿管理法、因素分析法等,提高績效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三)加強預算績效執行過程控制
高校預算績效管理中,不僅注重預算批復環節的結果導向還要注重預算執行過程中的績效指標的控制。注重過程控制,主要考慮績效管理的事中考核,能對執行節點進行有效監督,即對監控績效指標的實際執行指標與年初設定的目標值之間的偏差進行比較,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及時調整。通過及時監控和分析,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產生重大偏離,也可以合理控制執行進度。通過過程控制中看到的實際指標與目標值之間的偏差,按季度或半年形成事中評價,即績效執行報告和含改進措施的差異分析績效報告。為高校治理層對預算績效的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四)注重預算績效執行結果分析、反饋和應用
高校應采用績效自評和外部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預算執行情況及實施效果開展自評工作,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建立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制度和績效問題整改責任制,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
(一)預算績效評價信息鑒別
預算績效評價信息鑒別,一方面通過高校內部審計部門組織實施預算績效評價,有效防范預算績效管理內部信息不真實誤導的預算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另一方面是請外部第三方機構對績效評價信息進行外部鑒證,以提高預算績效管理信息的透明度。
(二)績效信息系統模塊建設
預算績效信息系統模塊建設主要是將形成績效評價指標的財務和業務信息作為基礎資料,借助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績效指標信息進行收集、歸類、整理、加工分析和報告等,從而形成以績效為導向的預算管理規劃、預算編制決策、預算執行控制、考核和激勵計劃的全過程預算管理信息系統。通過預算績效評價信息數據的交互,增強評價對象績效信息的可比性;與此同時不斷暴露反饋預算績效評價系統的缺陷,從而提高績效評價的質量。
(三)預算績效監督檢查
預算績效評價的監督檢查主要以上級管理部門的績效監督為主,通過檢查績效目標設定、績效執行結果以及結果應用和整改落實情況,有效保障績效管理實施效果。
高校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是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教財[2019]6號)的部署和提高高校自身經濟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的有效管理模式。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的應用,分別為預算編制、審查、預算執行、調整、決算審查提供信息支持和決策依據,通過實施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能夠有效提升預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實施效果,最終實現教育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為優化教育管理提供決策參考。
參考文獻
[1]《中國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研究》吳勛著.
[2]《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教財[2019]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