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紅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加強對培養并豐富學生數學情感體驗的重視,在教學中適當地采用情境教學法以打破過去比較沉悶的課堂,盡可能地使數學課堂充滿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驗到愉悅感,逐漸喜歡上數學課。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以下五點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對策。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具體應用
目前,大部分教師在應用情境教學法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設置情境的目的不明確,與學生的接受程度嚴重不符,使所創設的情境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創設情境的形式過于死板,忽略了學生的主體體驗和感受,導致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消極的情緒。因此,為了改變以上現狀,教師應該積極遵循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帶著明確的教育目的給學生創造生動的教學場景,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情境的創設,逐漸降低小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程度,以此來豐富學生在數學課上的情感體驗。
一、恰當運用故事描述情境,初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數學課堂上運用講故事的形式是比較能吸引他們的。大部分的數學知識可以通過生活中的故事或是創編性的故事來體現,教師恰當地運用故事來描述數學情境,能夠更有效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同時有利于增強數學課的趣味性,使得數學教學過程變得更加豐富,學生們的學習氛圍也更加活躍。在創設故事情境時,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發展特點,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恰當的數學故事,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初步地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
例如,教師在教學“生活中的數”時,利用自編的故事向學生描述具體的情境并滲透“第幾”的概念。師:“同學們,從前有一個人叫李四,有一天突然感覺特別餓,于是開始吃燒餅,吃完一個覺得不夠,就又吃掉一個,這是他吃的第幾個燒餅呢?”生:“第二個。”師:“吃完第二個還是很餓,他就一直吃,直到吃完第四個才覺得飽,李四就說如果早知道吃第四個燒餅就能飽肚的話,那一開始就直接吃第四個餅了,他說的對嗎?”生:“不對。他一開始就吃第四個餅,那一共還是就吃了一個,肚子仍然不會飽。”……教師通過運用故事來描述情境,初步激發了學生認識并學習“數”的熱情。
二、自主設計數學游戲教學,活躍學習氛圍,豐富體驗
在數學教學中,將游戲與知識互相融合有利于充分地吸引學生,同時在游戲活動中能夠發展小學生的觀察力,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在運用游戲情境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明確設計游戲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數學問題,必須要充分地考慮游戲是否與教學的實際內容互相切合,不僅要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教學的熱情,而且要讓學生在游戲時發現其中的數學知識,通過游戲來活躍他們學習知識的氛圍,讓學生切身經歷發現問題的過程,豐富他們學習數學的體驗,增強游戲情境教學的實際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學“千克、克、噸”時,設計以下游戲活動讓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師:“同學們來玩一個‘背靠背游戲,互相背一背自己的同桌,你們覺得沉不沉呀?”由于每個人的體重不同,學生們有的說沉,有的說輕。此時教師向學生滲透三年級學生該有的體重。老師繼續問:“你們這個階段的體重大約是30千克,你們所感受到的同桌體重是多少呢?”……通過設計游戲將抽象的重量單位具體化,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
三、借助實物創設直觀情境,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
給學生創設實物情境,能夠給學生的視覺、觸覺等感官帶來一定的沖擊,能夠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初步印象。實物情境是更生動的教學形式,能夠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形象的數學思維互相聯系,同時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實操能力和觀察能力,促進其數學思維的靈活轉變。因此,在選擇實物時,教師不僅要考慮實物本身給學生帶來的刺激,而且要加強實物與數學內容互相切合的重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物的外形感知新的數學知識,從而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程度,加深其對新知識的印象。
例如,教師在教學“線與角”時,通過自制的激光筆道具來創設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射線的特征。師:“同學們,請看我手上的激光筆,現在打開激光筆的一端,將它射向窗外,你們發現了什么?”生:“有一束帶顏色的激光。”師:“這束激光是射向哪里的呢?”生:“射到遠處,看不見的地方。”師:“當打開一端的激光時,激光射向教室外沒有盡頭,即激光走過的路線表示射線。”……教師在借助實際物體進行演示操作的過程中,引發學生的直觀感受,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射線的特征,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
四、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對重點內容的記憶
利用多媒體能夠將教材中沒有的學習資源和信息向學生呈現,有利于突出課堂上的重點內容,便于學生著重記憶。創設多媒體情境時,教師要在明確課堂內容的基礎上,提前制作相關課件,使學生通過視覺或聽覺的欣賞從中挖掘到數學信息,通過生動的影響體會和理解數學知識,從而深入地理解當堂課程的重點內容。
例如,教師在教學“軸對稱和平移”時,設計以下課堂活動。師:“同學們,請看投影上展示的圖片和數字,你們能選出軸對稱圖形嗎?”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和記憶。生一:“美麗的蝴蝶標本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它豎直的軀干。”生二:“數字0、3、8是軸對稱圖形。”生三:“京劇的臉譜也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鼻子尖、額頭、下巴尖組成的線。”……各式各樣的圖片給學生的視覺帶來直接的沖擊,有利于學生把握這節課的重點內容——軸對稱圖形。
五、聯系生活實際展現情境,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
數學知識或多或少和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一定的聯系。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連接,適時地引導學生,既能夠增強學生上數學課的真實體驗,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不過,教師不能過于重視創造生活情境而忽視了課堂上所要講的數學知識,要合理地將知識通過生活化的形式向學生傳遞,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生活氣息,有利于提高他們實際運用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生活中的負數”時,設計以下課堂活動。師:“同學們,今天的天氣溫度是多少呀?”生:“9℃~20℃。”教師由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導入,層層引導讓學生感知“負數”的存在。師:“氣溫變成零下2攝氏度,該怎么表示?”生:“﹣2℃。”聯系學生以往的經驗,檢驗學生對負數的認識。接下來教師逐步引導學生探究負數在生活中的運用。師:“老師昨天買東西,帶著20元,結賬的時候一共40元,由于老板和我是朋友,先記下賬,所以我現在有多少錢?”生二:“﹣20元。”……教師聯系學生的日常和生活實際來設置課堂練習,有利于提高學生在生活中實際運用“負數”的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嚴格遵循先進的教學理念,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原有的數學基礎和經驗以及對課堂教學形式的接受程度,從學生實際的發展需求出發,合理地運用其他豐富的教學資源,加強學生對重點內容的印象,充分挖掘數學教材,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并進行合理地引導,幫助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掌握數學課的重點知識,最終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學明.寓情于境,激活數學思維——例談小學數學情境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31):139.
[2]周春華.身臨其“境”,共同參與,快樂成長——談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妙用[J].教育觀察,2019,(14):117.
[3]劉軼曼.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