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奎松
【摘 要】 本文主要圍繞電教手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展開研究,通過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電教手段的具體應用方式,探究多樣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知識。
【關鍵詞】 電教手段 ?初中數學 ?教學應用
初中數學難度較小學明顯增加,部分學生可能會出現不適應等現象。同時,由于初中數學涉及許多立體知識,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戰,通過引入電教手段可以有效改善該類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
1. 引入動畫,擴展學生思維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會涉及多類知識,但是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力存在差異,當教師的教學方法與課程內容銜接不緊密時,則有可能出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問題,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同時,當學生學習的知識需要空間想象能力和其他能力時,由于學生未受到相關指導,可能會在思考過程中出現問題,不利于學生學習。為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動畫等手段,利用動畫,將學生想象不到的知識表現出來,同時可以通過“慢動作回放”向學生講述空間形成的方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此過程中得到了明顯的鍛煉,學習難度大大降低,后續學習將會更加輕松。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全等三角形”的過程中,受到思維方式等的影響,學生可能對全等三角形性質等產生誤解,并不能真正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意思。教師通過使用電教化手段,可以將全等三角形與其他三角形展示出來,引導學生觀察三角形之間的不同。同時,教師還可以將三角形進行拆分,引導學生觀察全等三角形角度和邊長的關系,在此基礎上,結合三角形學習重點,引導學生一一學習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其他知識,學生的學習難度明顯下降。同時,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展示三角形動畫,將全等三角形的性質等知識編成順口溜,在動畫中向學生展示出來,可以降低學生的記憶難度,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在學生習題練習出現問題時,學生自然會利用學到的口訣解決問題,不僅實現了知識復習的目的,也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可以減輕學生對學習的畏懼心理。
2. 巧設情境,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受到學生性格和教學時間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在上課后不能很快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聽課過程中也有可能出現走神等問題,影響其聽課質量。為此,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視,通過使用電教手段,使學生將學習的知識和生活及其他熟悉的情境結合起來,后續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吸引力將會明顯增加,知識表達也更加直觀。教師要加強對所使用的電教手段的重視,設置多樣化情境來引起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代入感,走神等現象的出現幾率明顯降低,與教師的互動也會隨之增加,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的過程中,學生在此前并沒有接觸過該類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畏懼心理,同時,由于學習難度加大,學生的學習信心也會受到影響。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當關注到學生的變化,從學生生活出發,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一步步降低、解除對學習的畏懼。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設置教學情境,一個初中生正在騎自行車上學,提問“如果圖中的初中生保持勻速行駛,一分鐘騎行200米,那么在三分鐘、五分鐘、八分鐘之后,他分別騎了多少米。”利用該類簡單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得到答案之后,教師再在直角坐標系中引導學生找到問題中對應的點,直接將三個點連起來,即可繪制成一條函數線。通過該方式,學生對函數變量關系和直角坐標系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教師再通過設置其他問題,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練習,即可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此過程中還應當加強對知識細化的重視,在學生了解基本的觀念之后,及時對學生進行細節引導,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3. 利用電教手段復習訓練
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訓練需要搜集資料,打印、搬運等多個流程,而學生在看到大量的習題之后,很容易出現畏懼、厭煩等心理,影響其作業質量。在電教化手段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知識之后直接引入訓練,通過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向學生展示問題,學生會主動投入到練習中,學習質量自然提高。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了“平移與旋轉”的知識之后,可以向學生展示不同的圖形,引導學生集體回答,找出可組合的新圖形。同時,教室還可以向學生展示圖形的一半,引導學生想象這種圖形是怎么形成的,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在學生回答結束之后,利用電教手段向學生展示正確答案及圖形形成過程,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保證學生學習質量。
4. 小結
初中數學教學相對比較復雜,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加強對電教手段的重視,結合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利用電教手段對其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代入感和空間想象能力,逐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新國.電教手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旬,2019(3):112.
[2] 包彥平.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電教媒體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9(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