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婷
【摘要】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發展,現在的教育制度可以說是越來越好。所以小學教學的核心素養的形成就很重要。相比于之前的死記硬背現在的教育制度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F在的教育制度都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上進行開展的教學,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會增強學生的自信。現階段出現了一個新型詞匯——數學核心素養,大致就是對數學素養進行培訓。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核心素養?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2-0161-01
一、深入探索課本知識
小學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但是數學也是學生比較難學習和難理解的一門學科。在班級里有種現象就非常奇怪,有的學生數學能考滿分而有的學生數學只考三四十分甚至有更低的。這就反應出一系列的問題,這些低分的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跟進老師的步伐,課下也沒有認真的復習。導致這樣的結果有可能就是在上課的時候聽不懂的地方自己也不敢提出個“為什么”,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直至完全喪失,導致什么都不會,跟班跟不上。小學課堂的上課時間只有45分鐘,這就不僅需要老師將教材上的東西提前整理好,提前備好課,還需要老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要把本節課的核心因素以一種學生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方式給表達出來。在數學課堂上老師需要將教材上的知識分析給同學們,將知識進行合理的科學的整合,通過這種方法會逐漸形成一種適合學生學習的核心教學體系。
傳統的教學理念主要是看重學生的成績,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假如這樣,學生就很難自己主動探究,也很難形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更不要說去探究數學的觀念了。要知道小學數學核心素質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習實踐上的,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再加上結合實際生活的數學應用,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將數學的價值發揮出來。教師在講述課本知識的過程中也可以結合實際生活,這樣就會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足跡,這樣的話學生就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從而慢慢就會認識到數學的核心素養。
二、培養核心素質的教學策略
傳統的教課方式就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記筆記。這種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的,因為每節課的教課方式都是相同的。如果能夠嘗試著運用不同種類的課堂風格,和不同的教學方式也許會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例如翻轉課堂,就是學生在課堂上聽完老師講述的理論知識后如果有些疑問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在回家的時候可以通過電腦平臺找到今天的課堂,在家中再復習一遍,注重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就是實驗課堂,在數學課堂上學習的時候,通過動手做實驗來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講述加減法的時候可以通過數手指頭的方法來增加自己的印象,還可以通過一些常用的工具給學生展示一些學生不能完成的實驗,比如用大尺子在黑板上做圖等;還有就是可以在課堂上增加討論和答辯的環節,就是三四個人一個組,然后一起討論問題,最后選出一個做代表來回答老師提問的問題。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習的氛圍,也會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在培養核心素質的過程中需要一步一步來,這種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而是通過日積月累,讓學生逐漸找到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樂趣。還有一種就是鼓勵學生在遇到數學難題時不要第一眼看上去看著不會做就放在那里不思考,而是要從多方位去看這個題目,勤動腦多思考,這樣也有助于核心素質的培養和形成。
三、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大家都知道數學是可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門學科,所以在某種方面來說數學也是以思維方式的培養為基礎的,通過這種思維方式培養,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還會有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例如,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先讓學生看清題目,先讀完題,然后讓同學們分組討論,最后再讓各組代表進行回答,通過這種引導,不僅會提高學生們的思維能力,還會增加課堂的活躍氣氛。這種先讓學生們思考的引導方式,學生的思維方式不會僅僅局限于老師的講解,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不僅要從多方面進行,而且還要對學生分析能力進行培養。數學的核心素養的基礎離不開分析能力,核心素養設計到的地方很多很多,包括符號意識、空間觀念、直線直觀、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維,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等多方面。針對數學重點理論知識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數學的學習之中更多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遇到的簡單問題,小學數學就是讓學生在熟悉計算能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分析數據的能力。
結語
注重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同時也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思維方式的改變,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變傳統的教學制度,通過讓學生產生興趣的途徑,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時刻跟進時代的前進方向,與時俱進,實施新的教學政策,培養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周學玲,胡勇.試論新時期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14):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