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琦
摘 要 當前,多數企業集團片面重視擴張經營規模,相對忽視財務風險,嚴重影響企業集團的穩定良好發展。對此,企業集團要深刻認識財務風險,并高度重視對財務風險的有效控制。本文簡述了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的概念,淺析了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控制策略和方法,探究了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控制的有效路徑,以期為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控制提供借鑒。
關鍵詞 企業集團 財務風險 控制路徑
一、前言
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企業集團面臨著諸多風險隱患。財務風險會對企業集團的發展造成深刻影響。為增強企業集團發展的穩健性,必須高度重視并有效加強財務風險控制。企業集團要立足于經營實踐,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究科學的策略方法和有效路徑,加強對財務風險的控制,有效保障企業集團實現穩健良好發展。
二、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概述
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是指企業集團在開展各項財務活動的實踐中,受諸多因素影響,導致企業集團財務形成不確定性的結果,引發實際財務結果與預定的財務目標二者間存在偏差,形成財務損失[1]。以內容和特點分類,可將財務風險分為債務、投資、收益分配、匯率、利率以及資金回收等風險。通常,財務風險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客觀性,即不確定性,企業集團各項經營管理環節,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財務風險;二是全面性,企業集團涉及的所有資金活動,包括籌資、投資、資金運營等活動,均存在財務風險;三是收益與損失二者并存,企業集團合理糾正財務風險,即能實現對財務風險的有效控制,進而獲取收益;四是差異性與激勵性,企業集團對財務風險采用不同措施進行應對,能取得不同效果。對此,要將財務風險實際情況作為依據,對應對策略進行合理制定。
三、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控制策略和方法
(一)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控制策略
企業集團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主要可采取如下策略:第一,風險回避,企業集團在開展生產經營實踐中,對于具有較大成本和風險,且收益與風險缺乏平衡性的財務風險,要從經營活動中及時退出,主動實現對財務風險的回避。第二,降低風險,是指對控制風險的多樣化手段進行綜合應用,有效增強企業集團抵抗風險,降低損失的能力。第三,風險分散,是指企業集團通過多元化經營,或者與其他企業形成聯合經營,據此實現對風險隱患的有效分散。第四,風險轉嫁,是指企業集團對風險保險進行購買,將經營狀況不良的資產或者具有較高風險的資產剝離,與合作企業對長期合同進行簽訂等,實現對風險的有效轉嫁[2]。
(二)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控制方法
企業集團通常采用如下方法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第一,防護性控制,即對財務風險實施事前控制。企業集團在運營某項目的前期,對相關管理制度進行制定,據此有效排除各項財務活動中潛在的財務風險。第二,前饋性控制,企業集團實時監控并深入分析財務運行全過程,預測潛在的風險隱患,有效控制各項財務活動可能存在的偏差,提前對財務風險進行準確判斷和科學分析。第三,反饋控制,企業集團對財務執行實際狀況與預算管理二者間存在的偏差進行對比,并分析其原因,對財務預算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控制,據此實現對財務風險的有效防范[3]。
四、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控制的有效路徑
(一)針對風險控制構建科學的組織管理體系
企業集團要加強對風險控制的重視,對風險控制實施強有力的組織領導。要針對財務風險控制構建系統完善的管理機構。企業集團要對風險管理部門進行設置,全方位實現對財務風險的有效監督管理。要明確風險管理部門具備的職能:全面分析并科學判斷企業集團面臨的行業形勢和經濟變化趨勢,遵循企業集團制定的風險管理總體戰略,對財務風險管理各項制度進行科學制定、嚴格審核和有效執行;針對財務風險控制制定明晰的目標和切實可行的計劃,對財務風險控制體系進行構建,探索風險控制的具體措施。企業集團要通過對風險控制部門的設置,針對財務風險控制構建科學的組織管理體系,增強防范和抗擊財務風險的能力[4]。
(二)針對財務風險設置預警評估體系
企業集團要針對財務風險設置系統完善的預警評估體系,對財務風險控制涉及的關鍵指標進行科學調整,對財務風險實施及時有效的監控預警,對集團內部涉及的財務風險信息進行全面收集和歸納匯總,在此基礎上對財務風險進行評估,并對財務風險解決方案進行調查實施,最大化實現對財務風險的防控解決。企業集團針對財務風險設置預警評估體系,關鍵在于對評估指標進行準確確定,對定性、定量、綜合性分析等指標進行選取,并對企業集團資產運營、發展、獲利、償債等能力相關的指標進行選取,對企業集團潛在的財務風險進行全面評估,將財務風險可能發生的概率作為依據,并結合風險危害程度,對財務風險等級進行確定,在此基礎上對應對財務風險的策略進行制定[5]。
(三)強化財務風險控制重點
企業集團要強化財務風險控制重點,重點加強對預算管理的有效落實,全方位實施對經營指標的全過程和全員控制,最大化促進企業集團實現財務管理的預期目標。要對投融資風險控制進行加強。對投融資環節涉及的財務風險進行管控,要對多元制衡機制進行引進,實現對投資風險的有效分散。企業集團在實施投資項目和融資項目的過程中,要對產業基金進行組建,并對相應的市場化運行機制進行利用,對專業投資方法和經驗進行借鑒,對投資項目進行科學篩選,從源頭上實現對投資風險的有效降低。另外,企業集團要對投資項目實施全過程管控,重點加強對投資策劃、資本運作以及資產管理等環節涉及的財務風險的控制,制定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控制策略。
(四)強化對財務風險的內部控制
企業集團要強化對財務風險的內部控制,對財務風險控制的關鍵措施進行有效落實,對崗位授權、內控報告、內控批準、內控責任以及內控考核評價等制度進行科學構建和有效落實,嚴格落實集團內部財務控制涉及的業務經辦、授權批準、財產保管、會計記錄以及稽核檢查。企業集團要強化對資金業務的有效控制,針對資金管理涉及的各項業務科學制定規范標準的業務操作流程,對授權審批相關制度進行嚴格執行,對資金流實施動態監測和科學分析。企業集團要加強對財務業務的審計(下轉第頁)(上接第頁)監督,及時發現各類財務風險,并制定具有較強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五)對資本結構進行優化
企業集團要對自身的資本結構進行優化,特別是對資本和負債結構進行優化,實現對籌資風險的有效降低。企業集團要對自身的籌資渠道進行拓寬,從整體上實現對負債規模的有效降低和資本結構的合理調整,進而實現對籌資成本的降低,并減輕本息償付壓力。企業集團可通過各類金融工具和融資手段,采用供應鏈融資等方式,從整體上降低負債規模。對負債規模中的長、短期負債相應的比例進行合理規劃,避免集中還款導致資金流動性不足。另外,企業集團要對投資方案實施集體決策和嚴格審批,據此實現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加強對前期投資活動的控制。企業集團要對現有的落后產業進行剝離,對核心投資進行確定,對投資活動實施強有力的事中管控,并構建財務風險準備基金,對投資實施有效的事后管理。
五、結語
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具有客觀性、全面性、收益與損失并存、差異性與激勵性并存等特點。企業集團常用的風險控制策略主要是風險回避、降低風險、風險分散以及風險轉嫁等。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控制方法主要有防護性控制、前饋性控制和反饋控制。企業集團要通過針對風險控制構建科學的組織管理體系、針對財務風險設置預警評估體系、強化財務風險控制重點、強化對財務風險的內部控制、對資本結構進行優化等途徑實現對財務風險的有效控制。
(作者單位為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黑龍江業務部)
參考文獻
[1] 喻靜.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理研究[J].時代經貿,2018(20):23-25.
[2] 侯麗.企業集團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策略研究[J].財會學習,2018(20):79+81.
[3] 康曉威.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內部控制[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8(14):52.
[4] 樓立萍.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理案例研究[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9,000(008):58-59.
[5] 詹慧.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及管理研究[J].商情,2018,000(0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