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醫德教育逐漸成為醫療行業一個重要研究課題。本文通過研究醫德教育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引入醫學生“導師制”模式。發揮導師制“傳”“幫”“帶”的優勢加深醫學生醫德教育認知;以優秀導師為標桿,加強醫學生醫德實踐教育,從而促進醫德教育發展。
【關鍵詞】現狀? 問題? 導師制? 醫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2-0234-02
近年來,隨著醫患關系愈演愈烈的緊張趨勢,醫德教育成為醫學生繼“醫術”教育之后的又一重要教育內容。醫學生醫德教育實際上就是職業品德教育,其對象是醫學生,開展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醫德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醫德[1]。具體說來,醫學生的醫德教育大致包含醫學倫理教育學、醫德規范教育、醫事法制教育、職業情感和職業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德實踐教育等內容[2]。
1.目前醫德教育發展狀況和存在的困惑
醫療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醫療從業者、醫學教育者等醫療相關人員都認識到了醫德教育十分重要。越來越多的教育人員開始探索和研究:醫德教育目前發展狀況、新時期醫德教育存在的困惑、如何促進醫德教育發展等內容。
1.1利用新型傳播媒介平臺對醫德教育的影響
在數字媒體等新媒體傳播日新月異的時代,部分醫德教育者提出要充分利用移動電視、互聯網、手機平臺等新媒體的傳播特點,以互聯網平臺為契機,以醫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新醫德教育模式[3]。比如開展網絡平臺的情景模擬學習;公平公正報道醫患溝通、醫療糾紛事件;開展以學習“標桿”醫學大師為主題的教育活動等。注重發揮互聯網等新型傳播媒介,構建“全環境育人”陣地,為醫德培育和引領創造良好氛圍。
但隨著互聯網等新型傳播媒介朝著多維度方向發展,互聯網等平臺也暴露了醫德教育發展的一些問題。利用新型傳播媒介發展醫德教育存在非系統性、非全面性和時效性問題。比如:由于互聯網更新速度飛快,醫學生還需要去辨別信息真假,時而接觸一些負面醫德教育理念,又比如:部分新聞從業者為博人眼球,采取夸張、誤實報道等。另外互聯網等新型傳播媒介只是醫德教育可以依托的一項媒介,它與傳統課本學習、課堂授課模式相比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
1.2重視醫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對醫德教育影響
部分醫德教育者提出要完善師資隊伍、健全師資準入標準。老師作為學生學業和思想教育的領路人,其自身業務能力和道德水平的高低及教學效果的良莠都極其深刻地影響著醫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在醫學生中需要建立一支高專業水平、高道德素質的醫德教育團隊[4]。但就我國目前醫學院校醫德教育現狀而言,醫德教育師資隊伍準入標準尚未確定,師資隊伍還處于逐漸補充和完善中。各類醫學院校還是以臨床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教育為主,醫德教育僅體現為醫學倫理學的授課、思想政治輔導員的思想心理教育。醫德教育師資需要建立標準,其團隊力量還需逐漸補充和融合。
1.3注重多學科融合對醫德教育影響
醫德是指醫學實踐或者醫學領域中特殊的道德,它所調節的對象包括醫方、患方、醫患社會關系等多方面內容。所以注重醫德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融合,有利于醫德教育發展。通過將醫學專業知識、職業道德和其他輔助學科放在同一個課堂,充分發揮“1+1>2”的教育效果,變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論灌輸為多學科融合,從而提高醫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同學們自主學習,提高自身醫德認知和判斷力,增強醫德教育中的感性部分和實踐能力,形成醫德的自我學習方式[5]。但目前醫德教育過程中還存在部分老師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模式枯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課堂學習力不佳等情況。醫德教育“走過場”的情況時有發生。
2.以“導師制”為契機,加強醫德教育探索
縱觀近期國內各高校對“導師制”理論、實踐的研究和探索,從實質上講,導師制是:導師對學生學業、思想品德和生活進行個別指導的一種教導制度[6]。導師主要有四方面的職責:人生導航、學業指導、就業引導、心理疏導[7]。醫學生在低年級時期主要以學習醫學基礎課程為主,進入大三大四學期后以學習專業課程、見習、實習為主,這個時候引入以臨床一線醫生(老師)為導師的“導師制”,確定導師準入門檻,明確導師所帶醫學生人數,從而促進醫學生提高“醫術”學習,重視“醫德”教育。
2.1發揮導師制“傳”“幫”“帶”的優勢加深醫學生醫德教育認知
2.1.1加深醫學生對醫德教育的認識
眾所周知,現代醫生除應具備專業的臨床診療能力外,醫患溝通、醫學倫理等方面的道德素養也尤為重要。在醫學人才培養的綜合素質中,科學文化素質與身心素質、思想和道德素質缺一不可。“導師制”的引入,一方面可以讓醫學生在課堂上系統地學習醫學倫理學、醫德教育相關內容,扎實推進科學文化與專業素質的學習。另一方面,醫學生利用與導師溝通、交流、學習的時間,以“優秀導師”為標桿,親身經歷醫患溝通、醫療糾紛處理以及倫理問題解決等情況,明白醫學職業生涯中,除了要會“治病救人”,更要具備“高尚情操”,以救死扶傷為己任,致力于成為自我完善及德才兼備的醫學人才。
2.1.2個性化定制醫學生醫德教育學習方法
醫學生“導師制”模式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導師會從學習、生活、思想、情感等各個方面給予學生指導。“導師制”跟古代師徒制有一些相似之處:臨床導師可以給自己所帶醫學生傳遞目前階段最新的醫療信息、醫療前言技術、醫學界尚未攻克難題、國內醫學大師榮耀事件,給醫學生在了解醫療行業方面給予指導,幫助同學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臨床導師還可以幫助醫學生在學習和理解相關亞專業難題時答疑解惑,解決學習中的困惑,通過“點撥”指導學生學習成績提高。另一方面,醫療行業的特殊性導致部分醫學生存在懼怕心理。例如:現階段經常看到“醫生被患者傷害”的新聞報道;醫學界尚未攻克的難題導致病人死亡,醫生無能為力的“挫敗感”;醫療行業“白加黑”“五加二”無休息的工作狀態等。這些情況有可能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導師作為醫學啟蒙教育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定制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白醫學是一個崇高而神圣的職業,但成為醫學大家也有難度。導師與學生一起探索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一方面正確認識醫療行業,明白醫療道德素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從而正向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坦然面對醫學、面對現階段較為緊張的醫患關系。導師個性化定制醫學生醫德學習方法,采用學生樂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致力于培養品學兼優的醫學人才。
2.2以優秀導師為標桿,加強醫學生醫德實踐教育
2.2.1早期接觸臨床,加強醫德實踐教育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臨床經驗十分重要。醫學生在本科階段的學習過程由三部分組成:醫學基礎知識學習、臨床見習和實習。在臨床見習和實習階段,引入“導師制”,導師帶領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早期接觸真實案例,比如:利用課余時間去自己導師所在科室參與早交班、教學查房、上手術。學習病史采集,學習醫患溝通、學習病歷手術病程等基本醫療文書書寫、學習初步的臨床診斷等。盡早地以一名醫學實習生的身份開展學習,在此實踐過程中,醫學生要明白醫德不僅僅是一個服務態度問題,更重要的是醫療從業人員的道德理想、信念和情操問題。不僅要學習導師專業的醫療知識和技能,更要學習導師高尚的醫德,以此來判斷自己的思想、行為。并將高尚的醫德融入到自己的學習中,將書本學到的知識用到實踐中,用理論指導實踐從而加深醫德教育認識,在本科學習階段打好基礎,努力成為“醫術高”“醫德好”的優秀醫生。
2.2.2融入科研思維,加強醫德實踐教育
醫學是一門專業性、學術性和科研性極強的學科。在維護人類健康和防病治病方面還有很多尚未攻克的難題。所以醫學科研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引入“導師制”的模式可以讓醫學生以導師參與的課題為契機,提前了解和學習醫學科研。在科研的道路上加深對醫德教育的理解和思考。醫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做科研實驗,更真切地體會醫學倫理需求,比如自我保護、醫患溝通、計劃生育倫理、生命倫理等。通過科學實驗的接觸,來感受醫者的道德責任,掌握哪些是符合規定可以操作的,哪些是明令禁止的情況。
由于醫學的實質在于追求和實習人類自身的健康利益,醫學亞專業科研也是國內廣泛開展的科研種類的一種,我國國內醫學研究生教育就普遍開展科研實驗。“導師制”將培養研究生科研思維模式提前運用到優秀本科生中,一來有利于醫學生更積極樂觀接受醫學科研活動,二來提前了解醫德相關精神例如:敬畏生命理念、醫學職業精神、倫理審查設計等。融入科研思維能夠加強醫德實踐教育。
醫德具有鮮明的專業性、傳承性和普世性,“導師制”模式從醫學生個體出發,從思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給予指導,不僅有利益于醫學生自身學業進步,更會促進醫學生醫德品質的完全建立。我們在今后探索醫德教育途徑時要發散思維,采取全方位醫德育人模式,促進醫德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元楨.加強醫學生醫德培養的途徑探索[J].現代經濟信息,2018(24):428.
[2]李志偉.微時代——醫學生醫德教育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學,2014.
[3]尚爻.結合德育教育探索醫學生的醫德教育路徑[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7(12):1539.
[4]楊丹,殷和佳等.新形勢下多途徑加強醫學生醫德教育的探索[J].中國醫藥導報,2017(36):171.
[5]楚楚.淺析高校醫德教育[J].才智,2018,161.
[6]王光,王利華,潘慶杰,史福艷等.本科生導師的困惑及職責[J].高教論壇,2008(3):35-36.
[7]馮建國,李桂花等.本科生導師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16):145-146.
作者簡介:
王海嬌(1987-),女,碩士,研究方向:醫院文化、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