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芳



摘要:為了能讓混合式教學順利地應用于課堂教學,學生的考核方式就必須與之相配套。因為在實際學習中,學生考核方式對學生學習主管能動性息息相關,然而現有考核機制下學生成績的好壞已經和學生能力的關聯性越來越弱,探究學生“成績考核”的考評手段,將有助于混合式學習朝著更加科學、更加公平的方向不斷發展,將有助于大學本科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本科教學;平時成績;考評手段;改進設想;混合式教學
近年來,混合式教學在因材施教的強烈呼聲中應運而生,其原理是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與學。既能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梢哉f混合式學習方式是對網絡學習的反思和對傳統課堂學習回歸兩者共同作用的產物,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可以把學習者的學習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
為了能讓混合式教學順利地應用于課堂教學,學生的考核方式就必須與之相配套。因為在實際學習中,學生考核方式對學生學習主管能動性息息相關,然而現有考核機制下學生成績的好壞已經和學生能力的關聯性越來越弱,探究學生“成績考核”的考評手段,將有助于混合式學習朝著更加科學、更加公平的方向不斷發展,將有助于大學本科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
一、本科教學成績的常規考核方式改革的意義
目前,全國高校在學生成績考核中使用的方法大同小異,即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的加權,其差異主要體現在“平時成績”的內容構成、獲取手段、以及在總評成績中的占比方面[10]。實踐中,在“平時成績”的內容構成上一般是由學生考勤、作業、實驗、課堂表現、小組作業等內容中的2-3項構成,而鑒于成績獲取的難易程度,更多的大學教師選擇考勤、作業(工科有實驗的課程再加上實驗)[11]。在“平時成績”的獲取手段方面,表現得相對單一,絕大多數大學教師基本都是靠教師親力親為地給學生打分,例如,通過每節課在課堂開始之時親自對學生進行點名給出考勤成績,親自批閱學生作業或實驗報告單給學生打分等?!捌綍r成績”在總評成績占比一般為20%~50%。
從上述大學本科教學中“平時成績”考評工作運行的現狀來看,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弊端,具體表現為:(1)“平時成績”的構成不能全面的體現學生綜合能力。平時成績的考核側重對知識型內容的考核,理論知識與記憶性知識比例較大,忽視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只注重掌握理論知識,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2)評價主體局限、成績考評手段復雜。課程考核的評價通常由任課教師完成,這種方式及不利于學生的自主教育能力的培養。而且,“考評”工作被很多管理學家稱之為世界上最復雜的工作之一,充分說明該項工作的復雜性和繁瑣性,“考評”無形中占用了教師很多時間和精力。然而教師的工作重心是教學,“考評”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復雜繁瑣的考評恰好與這一自然規律相違背。
(3)考核目的功利化,教師對考試的認識趨于任務化、形式化,更多學 生把考試作為學習的最終結果[13]。實踐中,大學教師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迎接各種教學檢查、教學督導和教學評估,這些工作是引入了教學環節的“第三方”來幫助進行教學效果的評價,大學本科教學的“工作留痕”就成為了“第三方”進行“事后監督”的基礎。所以,高校教師需要在“本源性教學工作”和“留痕工作”之間尋求平衡。
二、本科教學“平時成績”考評手段的改進設想
(一)考核要立足于人本主義思想而展開
不管是何教育理念、是何教育手段,一切都建立在以人為本的思想基礎之上。我們重視人的自我實現,重視人的情感作用和內在動機,重視人的尊嚴和價值,重視人的成就感,重視學習者的認知結構,強調個性與創造性的發展,主張給學習者學習的自由和自我選擇、自我發現的機會,認為有效學習應該在輕松、合作、溫暖、有安全感的氣氛中進行,認為最優的學習情境應該將集體人格中的威脅降到最低點,提倡教學的過程是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逐步放棄控制的過程。這樣有利于為學習者提供開放的、探索式的學習環境,發展學習者的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
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論,如圖3所示[15]。
在學習金字塔中,第一種學習方式是"聽講",也就是老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周以后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第四種,是"示范",采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第六種,"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最后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我們要讓知識傳授者改變為學習者學習的指導者、引導者、合作者、監督者和咨詢者。教師應該在平等開放的環境中,引導學習者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指導學習者學會學習,滿足學習者的求知欲。在混合式教學環境中,師生成為雙向參與、雙向溝通、平等互助的關系,這種人際關系的形成也體現了人本主義崇尚的人的尊嚴、民主、自由、平等。
(二)優化課程設置,精準定位課程資源,改革與充實教學內容
我們將使用師生之間的交互策略和學生之間的交互策略。結合我系學生特點,為此我們在CAD課程教學過程中,堅持以繼承性、先進性、綜合性、動態性與適用性為特征的教學內容。其中,繼承性:指刪除知識點中應用性不大的內容,繼續繼承尺規繪圖、徒手繪圖、計算機繪圖與三維建模并重;先進性:教學內容上要始終與人才培養目標及工程圖學教育的發展方向,引入學科發展前沿的國際化信息;綜合性:增強創新設計理論和構型、現代工程設計理念;動態性:教育內容要不斷適應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需要;適用性:教學內容要與社會實際生產需求相一致。
精準定位課程資源。教學資源的建設是混合式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資源的制作不但要基于課程內容與教學要求,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閱讀習慣與興趣,新媒體時代形成了學生新的特點———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對視頻的選擇傾向以及對興奮點更高的要求。碎片化的閱讀習慣最顯著的特征在于閱讀的斷續性和隨機性,閱讀者具有隨時關注資料的習慣,但每一次的閱讀時間都較短且閱讀地點都不固定,閱讀行為具有隨機性,其利在于能夠充分利用時間,隨時進行閱讀;其弊在于閱讀無法持久且難以集中精神。針對這種閱讀習慣,在混合式教學改革中準備、設置課程資源時可采取如下方式:第一,資源以微課為主,課程資源時長較短。第二,將章節轉化為知識點,使資源圍繞知識點展開,增強資源的針對性和目的性。第三,資源內容簡明,易于理解。這樣就能夠充分利用學生碎片化閱讀習慣的有利之處,回避其不利之處。第四,可合理采用音頻方式處理資料,利用收聽的伴隨性提高素材的選擇比例。
(三)考核方式探究
1.管理課程班的組織結構設計─團隊精神訓練
為了訓練學生的團隊協同作業精神,在教學組織管理中非常有必要建立組織結構。為了便于介紹,在此處事先設定課程班人數為40人,課程管理時分成4個小組+1名科代表的組織構架??拼砗透餍〗M長的職責如下表所列:
為了能夠調動同學們在公共服務管理性工作的參與度,對科代表或小組長在平時成績的給定中應該適當加入一些激勵措施,比如在平時成績中給他們一定范圍的獎勵分值。
2.考核方法多樣化和考核主體多元化
大學教學的根本目標是為了提升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和全面發展的綜合能力,因此基于此目的的課程考核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幾種,如下表所示:
線下考核包括考勤、參與講課、課堂討論、課堂搶答競賽、管理工作、意見和建議幾個方面。線上考核包括課件學習、視頻學習、在線討論、單元在線測試幾個方面。除了線上和線下課堂外,機械類學生的實驗和創新能力也是重要的考核內容。平時的每一個學習過程都受到嚴格的管理,良好的過程必定會導致良好的結果。課程考核中除了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外,還增加了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強調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這有助于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促進,不僅可以使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幫助教師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在小組中的表現,有助于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合理考評。
五、結語
本科教學目標最終的落腳點在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的主要時間和精力應該投入到對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去,通過在我系CAD課程學習中對混合式教學考核方法的實施,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學習過程中,他們相互溝通、相互監督,這對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協調能力、組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而這些能力恰恰就是他們在未來工作崗位上所必備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唐景莉.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述評[J].中國高等教育,2018,(13):11-12.
[2]劉壽堂.大學公共課程平時成績考評手段質疑及商榷[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02):174-176.
[3]劉聲濤.當代大學生公共心理學學習準備與學習需求調查分析[J].大學教育科學,2012,(06):52-57.
[4]王沛,關文軍,王陽.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內涵與結構[J].課程·教材·教法,2010,30,(06):92-96.
[5]李煜暉,鄭國民.核心素養視域下的中小學課堂教學變革[J].教育研究,2018,(02):80-87.
[6]鐘瑋.大學學業評價體系改革動力和方向研究——基于“985”高校T 大學卓越校友的反饋[J].高教探索,2016,(03):83-86.
[7]杜尚榮,王笑地.我國中小學教學目標研究70年:回顧與展望[J].教育學報,2019,15,(03):28-39.
[8]柴國俊,張琨,崔學剛.教育部審核評估對本科教育質量的提升效應分析——來自在校生學習成績的自然實驗證據[J].教育發展研究,2019,(07):42-52.
[9]馮祖琴,徐娟.建立健全考試和成績評價體系,推進高校考試管理改革[J].教育探索,2010,(03):77-78.
[10]成桂英,張鳳俊.大學經濟類課程多功能考核模式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09):180-182.
[11]李莉,高永德.關于高師學生對考試體系評價的調查研究[J].教育科學,2006,22,(04):48-51.
[12]許成安,王家新.大學課程平時成績評定依據的比較研究[J].中國大學教育,2005,(07):39-41.
[13]唐志.統計學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理論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1(11):7-19.
[14]百度百科.學習金字塔
基金項目:
四川省民辦教育協會2019年度科研一般項目(MBXH19YB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