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芬
摘要:本文論述了企業文化與黨建政工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從工作內容、員工素質與思想建設三個方面,探討了企業文化對黨建政工的促進作用,提出了企業文化與黨建政工結合的要點,旨在促進企業文化與黨建政工有效結合,促使黨建政工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企業文化;林業企業;黨建政工
引言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中形成的群體認同的行為方式與發展目標,是企業價值觀、發展觀與責任觀的集中體現。黨建政工工作與企業文化的結合,可以有效提升黨建政工工作的效率與成果。如何將黨建政工與企業文化有效結合,是現階段黨建政工工作的重點。
一、企業文化與黨建政工的關系
(一)對象相同
企業文化與黨建政工主要對象一致,都是針對企業內部員工進行素質教育。二者都堅持將員工作為工作主體,在滿足員工需求的基礎上加強員工與企業間的聯系,提升企業的向心力、凝聚力。同時,增強員工的整體素質,為企業的高質量、技術型發展提供保障。
(二)方式相近
企業文化與黨建政工擁有相似的工作方式,二者都是通過采用組織員工進行主題活動的方法,對員工進行思想教育、素質教育,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為企業發展提供內部動力。
二、企業文化對黨建政工的作用
企業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其本質為利己文化;黨建政工是對黨的政策制度的宣揚,其本質為利他文化。利己優先與利他優先是企業文化與黨建政工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黨建政工開展中不可完全依賴企業文化建設,要充分展現自身的工作特色。
(一)利于細化黨建政工工作內容
黨建政工工作的主要目的提升員工的思想政治建設,確保員工愛黨、愛國,努力做好自身工作為國家建設作出貢獻。而企業文化的內容應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培養員工精神文化素質,為企業發展提供動力。從中可以看出,企業文化是對黨建政工內容的補充,是黨建政工在企業落實的具體要求。企業文化能為黨建政工工作指明方面,促進黨建政工工作的有序開展[1]。
如中國林業集團的經營理念:承擔生態責任、關愛全球森林、合理利用資源、引領行業發展,展示了科學發展觀、創新爭優意識、大國責任感在林業企業的具體表現,使黨建政工開展擁有明確的方向,而非空洞的語言教育,以便提升黨建政工的工作效果。
(二)益于提高黨建政工員工素質
黨建政工工作多為對黨的規章制度的解讀與研修,當員工整體素質偏低時,難以理解規章制度的具體內涵,黨建政工工作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企業文化建設可以持續提升員工基礎素質,為黨建政工工作開展提供保障。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就是采用多種手段對員工進行提升的過程。
首先,企業文化要求員工熟練掌握日常工作所需的操作技巧,企業文化建設會大幅提升員工的專業文化素質、業務能力及理論修養,增強員工的基礎文字素養,提升員工對于政策制度的理解能力。
其次,企業文化建設會開展大量的社會活動與文體運動,避免員工生活局限在較小范圍內,利于開拓員工的視野,加強員工對于社會各界的了解,為員工深入理解黨建政工工作的意義提供了基礎保證。
最后,企業文化與黨建政工有一定的內容重合,企業文化建設中常含有政治理論學習與愛黨敬業教育,尤其林業企業與政府交集較多,企業文化中會含有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進黨建政工工作更好的展開。
(三)滿足黨建政工的思想需求
企業文化的目標之一是培養企業員工的素質,進而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為黨建工作開展提供有利條件。具體表現為以教育的方式,提升員工的職業素養;以活動的方式,提升員工的思想意識與政治正確性,幫助員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促進員工熱愛工作、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積極奉獻,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企業文化與黨建政工都以加強企業凝聚力為目的,但兩者凝聚力建立的基礎存在差別。企業文化凝聚力的建立方式是將企業目標與員工目標融合,在實現企業理想的同時,給予員工實現自身職業規劃的可能,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建立企業凝聚力。而黨建政工的凝聚力具有更強的理想性質,通過思想文化的建設提升員工的凝聚力,這會使背負生存壓力的員工產生抵抗意識,黨建政工工作效果只能在少數員工身上體現。黨建政工在企業文化的基礎上開展,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果,將為人民服務轉變為為朋友服務,增加員工的接受程度。當員工擁有服務意識后再進行政治延展教育,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黨建政工只集中于員工日常工作中較小的范圍,極易產生員工僅在某個區域、某個時間段的政治覺悟提升的現象,使工作效果無法落實。企業文化建設相較于黨建政工擁有更大的輻射范圍,將黨建政工與企業文化結合可以有效避免此種現象的發生,使黨建政工工作能夠規范員工的日常行為,促進員工政治覺悟的提升。
三、企業文化與黨建政工的結合要點
雖然企業文化與黨建政工關系密切,二者工作內容有強烈的共通性。但兩者間仍有一定的區別,企業管理者不可將倆者作為一體看待,避免其中的一方喪失應有的效力。
首先,保證工作中的政治色彩。黨建政工人員要明確政治色彩是黨建政工工作的基礎,所以工作進程中應以黨的政策為基礎,加強黨的基本方針、路線的宣傳教育,使員工對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有正確的認識,提升員工的思想意識與政治覺悟[2]。
其次,確立黨建政工工作的主導地位。企業管理者要明確黨的制度是國家建設的基本方針,也是企業發展必須遵守的準則。所以,管理者要保證黨建政工工作的主導地位,當黨建政工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發生沖突時,要以黨建政工工作的價值導向為準,幫助員工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最后,建立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企業文化與黨建政工本質上都是以企業管理者為主的思想文化建設。尤其黨建政工工作需要管理者充分領會不斷更新的黨的規章制度,并正確向員工傳遞,所以領導隊伍的建設是黨建政工工作的保障。要加強企業管理者的政治素質與思想境界,對員工進行正確的教育,為員工提供良好的表率。
結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背景下,黨建政工建設是艱巨而責任重大的任務。管理者要抓住工作重心,充分利用各方條件,在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開展黨建政工工作,有效提升工作的效率與成果,增強我國人民對黨的思想認同感。
參考文獻
[1]路慶軍.企業文化對黨建政工的促進作用的探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8(2):18.
[2]徐文正.分析企業文化對黨建政工的促進作用[J].現代國企研究,2018(12):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