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鞏固舊知識、預習新知識的必經之路。然而由于平時的學習非常緊張,很多科目都會布置一些作業,作業量非常大,所以導致學生的課業負擔很重,加之作業缺乏多元性,形式也比較單一,所以很多學生都不喜歡作業。要想真正發揮作業的作用,并且使學生愛上家庭作業,教師必須要創新作業的布置與設計。
關鍵詞:初中數學;作業布置;數學思想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2-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13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作業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的“殺手锏”。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一環緊扣一環的學科,數學知識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邏輯性和關聯性,而數學作業則能夠架起知識之間的橋梁,使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更加牢固,也能夠使學生通過完成作業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具體而言如何布置作業才能使作業的效果最大化呢?為此,本文將展開論述。
一、初中數學作業內容應當滲透數學思想
基于幫助初中生更好地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領會數學思想,并且能夠在實踐當中對于數學思想活學活用的目的,初中數學教師應當認識到數學作業之于學生數學思想領會以及養成的重要效用。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在為學生布置和設計數學作業內容的過程當中,不能僅僅將之視為一項常規的教學流程,而是應當確保所設計以及布置的作業內容當中應當有效地實現對數學思想的滲透和涵蓋,如此一來,方才能夠使學生通過完成教師所設計和布置的作業內容,達成領會數學思想的目的。從初中數學教科書所涵蓋的知識體例來看,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數學定理、運算法則以及數學公式等知識點。在帶領學生學習和掌握這些知識點的過程當中,數學教師應當有意識地組織班級學生展開討論學習,這樣將使學生形成清晰而明確的思路。如若不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而僅僅采取講解的方式,則極易導致學生出現領會偏差的問題。舉例而言,在初中數學知識體例當中,二次函數圖像和性質這部分知識點對于學生而言存在較高的領會與理解難度,為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摒棄常規的講授法,而是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以及多媒體課件的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在親身參與的過程當中洞悉這部分數學知識點的內涵,進而幫助學生從中發現二次函數的數學規律。在為學生布置和設計數學課后作業時,初中數學教師要保證作業內容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會以及理解數學思想。并且初中數學教師有必要采取開放式作業的形式,也就是說,初中數學教師應當鼓勵和允許學生借助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實踐應用能力在這一過程當中得到進步與發展。舉例而言,我在帶領班級學生學習相似三角形應用這部分知識內容之后,便為學生布置了實踐式課后作業,要求學生以合作小組為單位,自行利用課下時間,借助所習得的數學知識,對校園當中的升旗桿的高度進行測量。利用這樣的作業形式,使學生改變了以往對于數學知識僵化記憶的問題,使學生逐漸認識到,數學知識的習得,對于解決日常生活當中的各類問題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而使學生迸發出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熱情。
二、初中數學作業內容應當具備差異性
數學作業的布置對于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學生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初中數學教師應當考慮到班級學生存在的數學基礎差異問題,如若對這一問題不加考慮,則極易導致班級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并且將難以避免地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當中出現掉隊的現象。有鑒于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確保所設計和布置的作業內容具備足夠的差異性,以此來使數學知識學情不同的學生都能夠通過對作業內容的完成有所收獲。
三、初中數學作業的形式應該更具足夠的多樣性
以往,初中數學教師為班級學生所設計和布置的作業形式多以練習為主,側重于對學生數學習題求解能力的單純提高,卻未能考慮到如何確保作業形式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盡管這種作業形式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使學生的數學習題求解能力得到提高,但是這僅僅是學生成為機械地解題工具,無法讓學生真正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感情,從長遠來看,對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是不利的。有鑒于此,初中數學教師在為學生設計和布置作業時,應當確保作業形式具備足夠的多樣性,如教師可以設計實踐性的作業內容,供學生在實踐當中驗證所習得的數學定理;為學生設計探索性作業內容,使學生從中感受到自行洞悉數學規律的樂趣。
四、初中數學作業內容要具備足夠的典型性
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確保為學生所設計的作業內容具備足夠的代表性,也就是說,教師所設計和布置的作業內容應當同本節課所講授的重點知識以及難點知識有著密切的關聯,通過完成作業內容,幫助學生深化對本節課所習得的重點知識以及難點知識的深化理解。
五、初中數學作業布置要聯系生活,設計生活化作業
在語、數、外等學科中,數學可以說是與生活關聯最大的一門學科。我們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課本上所學的內容都能從生活中找到對應。因此,在布置數學作業時,教師也應該聯系生活,將數學作業布置成生活化的作業,使學生通過作業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的應用性。例如,教師在教學生學習新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第十三章“作軸對稱圖形”時,在給學生的數學作業的設計中,就要把作業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增強它的應用性。這次的數學作業,教師就可以放開一點,讓學生回去仔細觀察周邊的生活,發現并找出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物品,有可能的話,把它簡單畫下來,下次上課時,全班學生都把自己在生活中觀察發現或畫下的軸對稱物品與大家交流分享。我們相信這樣設計的數學作業一定會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并且很好地把本章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六、關注作業的批閱與評價
初中數學作業的布置,并不僅僅是教師布置作業學生完成,還應該包括教師對于作業的批閱與評價。為了保持并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教師應該關注作業的批閱與評價,對學生交上的作業要及時批改,對學生交上的作業錯誤多的暫時不加以批閱和評價,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查,作用批閱時與學生進行雙向交流,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多維度的評價。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談一談如何做好作業的批閱與評價工作。
(一)對學生交上的作業要及時批改
學生寫完作業之后,對于作業的完成還有一定的印象。這個時候,教師要及時進行批改,趁著學生對于作業有一定的印象批改完發下去,學生能夠迅速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形成深刻的印象,并且及時改正,對正確的知識印象更清晰。
(二)對學生交上的作業錯誤多的暫時不加以批閱和評價,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查
馬虎是很多學生都存在的問題,有的學生原本已經掌握了新課內容,但是在做練習的時候常常會因為馬虎出現錯誤。為此,教師在批閱作業的時候,發現錯誤較多的,可以先不加以批閱和評價,而是返回去讓學生自己進行檢查和修改。在檢查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自己有很多因為馬虎而做錯的地方,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改正馬虎的毛病。
(三)作用批閱時與學生進行雙向交流
教師布置了作業,通常情況下都是在學生交作業后直接為學生進行批閱,除非作業有很大的問題,否則教師很少會與學生進行交流。其實,通過作業,教師可以有很多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機會。為此,教師應該詳細地批改作業,對每一個細節都加以重視,寫上批語,或者鼓勵學生寫數學小日記。學生寫了數學日記之后,教師可以通過數學日記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況,了解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而教師進行批閱的時候,也可以在數學日記的后面寫上幾句話與學生進行交流,解答學生的疑惑,對學生進行鼓勵。
(四)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多維度的評價
一般情況下,數學教師對于學生的作業很少像語文教師批改作業一樣詳細和多元,而是多數以對錯為標準,簡單地寫下批改符號。其實,這樣簡單、蒼白的作業批改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也無法使學生對于自己更多方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為此,教師應該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多維度的評價,不要只關注對錯,還應該從學生解題思路、方法、算法、計算結果、書寫等多個方面入手,給學生一個全面的評價。比如,我給學生作業上有三個層次的評價,即正確率、解題思路與解題方法、書寫。這三個層次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如作業全對的話可以評“優”,解題思路清晰,解題方法完整可以得A,可以用多種解題方法來完成,就可以得“A+”,書寫清晰、整潔,就可以得甲。根據這些評價方式,如果學生作業書寫清晰,完全正確,而且解題思路完整,甚至應用多種解題方法,就可以獲得“優甲A+”。如此,多維度的評價,可以使學生完成作業的時候更積極、更認真。
七、結語
以上,筆者從初中數學作業內容應當滲透數學思想、初中數學作業內容應當具備足夠的差異性、初中數學作業的形式應該更具多樣性、初中數學作業內容要具備足夠的典型性、初中數學作業布置要聯系生活,設計生活化作業、關注作業的批閱與評價這幾個方面對初中數學作業的布置與設計進行了研究。數學作業對于數學舊知識的復習和新知識的預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數學作業的重要價值,充分優化作業的布置與設計,使作業充分發揮作用,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華,顧躍平.構建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框架,提高作業設計和評價的品質[J].課程·教材·教法,2013(3).
[2]蔣琳.基于有效性的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及實踐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6).
[3]潘虹.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作業設計[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7(22).
[4]高姬娜.初中數學作業有效性設計的實踐與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9(14).
[5]王燕.提高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對策探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5(11).
[6]任旭.對初中數學作業布置的幾點思考[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18).
作者簡介:鄭韶宇(1971.6— ),男,漢族,福建羅源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