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琨
摘要:隨著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書院制"已經成為學生管理模式的一種新形式。在書院制背景下,探討如何發揮學生社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構建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社區進行“專業化+”、“黨建+”和“互聯網+”等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對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書院 ;思想政治教育;社區化
習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1]如何將高校的黨組織、團組織、學生自治組織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力量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成為現在高校教育改革的關鍵。而書院制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利器。書院將通過“專業化+”、“黨建+”和“互聯網+”等形式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一、“思政建設”與學生社區相結合,將思政工作“化無形為有形”
(一)要與學生服務相結合,書院建立了社區管理與服務中心,下設學生黨建工作中心、社區生活服務中心、科研服務中心、學業指導中心、教學信息咨詢中心,書院每月在社區開展名師面對面活動,分為思想教育、職業發展、人生引領、專業解析、學術前沿等10個主題,讓思政工作在社區開花結果;
(二)要與學生管理相結合,社區管理與服務中心采取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管理模式,同時融合多種校園功能,讓書院學生可以“足不出戶”即能在社區享受思政工作者提供的管理與服務。
(三)要與網絡新媒體教育相結合,搭建“智能+”背景下的“思想教育、教學管理、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網絡育人平臺,使線上線下相得益彰。
二、通過設立公寓黨支部,豐富公寓黨支部各項活動,形成全院動員、全員參與、全方位推進的黨建推動團建的新格局
設立公寓黨支部:一是完善組織架構,對書院宿舍樓根據空間區域劃分,建立學生公寓黨支部,把學生黨支部建在樓棟里,形成由“公寓黨支部、樓層團支部、寢室團小組”的金字塔形的黨建組織結構,實現學生工作與書院黨團工作的無縫對接;二是整合各種管理和教育資源,通過選派業務素質過硬的輔導員作為黨建導師指導組織工作開展,挑選黨員、發展對象、積極分子組成公寓黨支部的骨干隊伍,協同公寓生活老師共同參與公寓黨支部建設,實現學生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學生黨支部是高校黨的基層組織,推進學生黨支部進社區,實現組織育人作用。輔導員在學生社區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以黨建為抓手,采取“黨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模式,圍繞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重點打造“黨建+”優良學風、文明寢室、志愿服務、創新創業、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工作板塊。以黨建帶動社區學生各方而成長成才,真正體現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帶頭模范作用。
輔導員要以“黨建+”為理念,在社區把黨建融入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實踐活動中去。輔導員在學生社區里以學生支部活動室或學生黨員工作站為平臺,定期開展黨員例會,舉行主題活動,加強黨員日常管理,培養黨的宗旨意識,提升黨員修養;積極開展優良學風培育,文明寢室創建,結對子幫扶活動,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創業就業教育,青年志愿者服務等健康向上的黨建+活動,營造整個學生社區積極進取的氛圍;在社區的每棟學生公寓樓里,成立學生社區黨員服務隊,設立學生黨員服務崗,創建黨員示范寢室。學生黨員照片上墻,亮身份、樹形象、做表率,通過學生黨員的傳、幫、帶,形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文化氛圍。在學生學習、科研實驗、實習實訓、志愿服務崗位中,創立黨員示范崗,既樹立了典型,以點帶而,又接受廣大學生群眾監督,接受教育。通過這些豐富有效的黨建+活動,不斷提高了學生社區黨建工作的育人水平。
三、輔導員進學生社區,做好“互聯網+”工作
輔導員進學生社區,要把“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2]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思政工作內容和形式。信息時代,人類社會正進入青年人向老年人傳遞信息的反哺時代,如全球各國存在子女教育父母上網的一種“反哺現象”。青年大學生因其年齡階段、個性特征、所處環境決定了他們往往是信息技術的弄潮兒,往往首先嘗試信息方而的新技術。高校輔導員要與時俱進,掌握運用信息技術,特別是要先于學生掌握運用剛出現的信息方而的新技術,運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這樣工作起來富于親和力、吸引力、影響力。
輔導員進學生社區,要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意識,運用“互聯網+”,構建網絡教育新平臺,拓展思政工作新途徑。首先要及時熟悉社區大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新趨勢,能夠熟練運用qq、微博和微信等新媒體技術,利用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隨時隨地觸網,與學生互動交流,及時發現一些傾向性、苗頭性、群體性的問題,隨時掌握輿情動態,密切關注學生的網絡動態,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要學習掌握互聯網語言的特點和規律,運用好網絡語言。大學生對網絡語言天然地具有接受力,某一網絡語言一旦流行起來,大學生馬上就會用,輔導員碰到學生思想上有問題時,不妨運用互聯網語言,和學生溝通起來,就沒有障礙,因網絡語言的親和力往往能起到的作用。最后要運用互聯網平臺為社區大學生提供學習生活、就業創業、勤工助學、心理咨詢等“互聯網+”服務,讓學生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專業化的個性化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